虎嗅 2024年08月11日
兴奋剂:运动员的博弈游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兴奋剂,从古希腊奥运会开始就与体育运动密不可分。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不惜使用各种药物,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兴奋剂的种类和检测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反兴奋剂的战争也愈演愈烈。本文将从兴奋剂的历史、种类、功能和危害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兴奋剂的滥用。

🤔 兴奋剂的历史:从古希腊奥运会开始,运动员就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兴奋剂,例如白兰地、迷幻蘑菇等。19世纪中期,兴奋剂种类不断增加,并被广泛使用,甚至被认为是提高成绩的必要手段。直到1960年罗马奥运会,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努德·詹森因服用过量兴奋剂而猝死,国际奥委会才开始重视并采取措施打击兴奋剂使用。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世界反兴奋剂进入新的纪元,从过去的各自为战进入全球一体化阶段。

💪 兴奋剂的种类与功能:根据世界反兴奋剂组织颁布的2023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国际标准禁用清单》,兴奋剂可以分为九类: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生长因子、β2激动剂、激素及代谢调节剂、掩蔽剂、刺激剂、麻醉剂、大麻类、糖皮质激素。每种兴奋剂都有不同的功能,例如蛋白同化剂可以促进肌肉生长、β2激动剂可以扩张肺部、刺激剂可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

⚠️ 兴奋剂的危害:兴奋剂的滥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例如心脏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精神障碍等。此外,兴奋剂还会影响竞技的公平性,有损体育精神。

🚫 反兴奋剂的措施: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兴奋剂的滥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反兴奋剂措施,例如加强兴奋剂检测、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建立反兴奋剂教育体系等。

🥩 食源性兴奋剂:运动员除了要避免服用兴奋剂药物外,还要注意避免误食含有兴奋剂成分的食物。食源性兴奋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例如咖啡、茶等天然含有咖啡因;另一类是外界添加,例如一些不良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添加违禁物。运动员需要谨慎选择食物,避免误食含有兴奋剂成分的食品。

🏃‍♀️ 运动员的挑战: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他们需要刻苦训练,同时还要经受住美食的诱惑,防止摄入含有兴奋剂成分的食品,这是需要极大的自制力和牺牲的。

🏆 公平竞争:反兴奋剂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有效的反兴奋剂措施,才能保证体育运动的公平竞争,维护体育精神的纯洁性。

🧠 反思:兴奋剂的滥用不仅损害了运动员的健康,也损害了体育运动的公信力。我们应该从兴奋剂的滥用中吸取教训,加强反兴奋剂的宣传和教育,让体育运动回归到公平竞争、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本质。

🚀 展望:未来,反兴奋剂机构将继续加强与各国反兴奋剂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兴奋剂的滥用,为运动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安全的竞技环境。

🏅 总结:兴奋剂的滥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反兴奋剂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体育运动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 愿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体育运动回归公平竞争、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本质,让体育精神的光芒照耀世界!

兴奋剂又称为中枢神经兴奋剂、中枢神经刺激剂,是一系列精神药物的统称;其中包括增加活力的药物、可以令人感到愉快和振奋的药物,以及有交感兴奋作用的药物,通常能起到增加体力、抑制疲劳、增加心率的作用,从而增加身体的活动性和警觉性。

如果滥用兴奋剂,会损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在体育运动领域,使用兴奋剂影响竞技的公平性,有损体育精神,这也是兴奋剂被列为“禁药”的主要缘由。

反兴奋剂组织的诞生

1997年《体育画报》采访了一批世界顶级运动员,其中一个问题是,“若有一种可以提高成绩,让你在不被抓住的情况下赢得比赛,你会接受吗?”98%的受访运动员回答了“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给你一种提升比赛表现的药物,让你在五年内赢得比赛,但之后会死去,你愿意接受吗?”超过50%的受访运动员给出了“愿意”的回答。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古希腊奥运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就试图通过食用白兰地、迷幻蘑菇等具有兴奋功能的食物来提高比赛表现,这也是最早使用在运动赛场上的兴奋剂。在19世纪的中期,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服用的兴奋剂种类不断地变化。由于兴奋剂当时并没有被列为体育竞技的“禁药”,相反,还能帮助选手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兴奋剂药物备受选手青睐,大家还互相介绍经验,并没觉得使用兴奋剂可耻。

例如1879年,欧洲时常举办一种日夜不断、持续进行的自行车6日赛,这类比赛非常消耗体力,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非常高。为此,部分比利时运动员在比赛时服用了一种被药物浸泡过的糖片。其他国家为了同比利时运动员抗衡,也服用了具有兴奋功能的药物,如法国运动员服用咖啡因片,英国运动员则吸入纯氧并用白兰地送服士的宁、海洛因和可卡因——“比拼”同样在场下。总之在当时,运动员们为了能够赢得比赛,服用兴奋剂是家常便饭。

但在1904年,第三届现代奥运会时,美国马拉松运动员希克斯因服用大剂量的鸡蛋清和士的宁混合物,导致其冲过终点后倒地不起,后经医务人员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这一事件使得国际奥委会开始关注兴奋剂滥用的危害,但此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一直到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丹麦自行车运动员努德·詹森在公路自行车比赛中离奇死亡,后经尸体解剖发现,他是服用了过量的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剂导致了猝死。该运动员的死亡,使得国际奥委会开始重视并采取措施打击兴奋剂使用。最终在1961年,致力于反兴奋剂的组织,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希腊雅典成立。

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检测手段,兴奋剂的滥用并没有被阻止,相反兴奋剂药物飞速发展,甚至种类的迭代远超检测方式的进步。

19世纪70年代,血液回输开始在运动赛场上风行,而直到1994年冬奥会,国际奥委会才开始进行相关的检测。在本次巴黎奥运会游泳比赛上,美国运动员赛后脸部呈紫红色,就有一些体育迷质疑选手使用了类似的技术。

至今仍未绝迹的合成类固醇药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运动员大范围使用。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种药物完全处于无法检测的状态,因为一直未研究出准确而可靠的检测方法,使得国际奥委会迟至1975年才宣布禁止使用合成类固醇。随后一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11名被检测出使用禁药的运动员中就有8人使用了合成类固醇药物,可见这一“滥用风气”在当时有多严重。

直至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成立,反兴奋剂的战争才逐步走入正轨。该机构的成立标志着世界反兴奋剂进入新的纪元,从过去各单项体育协会、国家各自为战,进入全球一体化阶段,反兴奋剂在世界范围内更加统一、规范。

兴奋剂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世界反兴奋剂组织颁布的2023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国际标准禁用清单》,兴奋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蛋白同化剂:俗称合成类固醇,是合成代谢类药物,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减少氨基酸分解的特征,可促进肌肉增生,提高动作力度和增强男性的性特征;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男性性腺机能减退等疾病。

2. 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相关物质和模拟物:主要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类和生长激素类,前者主要是促进红细胞增殖,提高耐力;后者主要是促进肌肉生长,增强肌肉强度;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如贫血、男性性腺机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

3. β2激动剂:可以扩张肺部,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专注度;医学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4. 激素及代谢调节剂:主要指抗雌激素和胰岛素,用于增强人体力量和有氧耐力;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糖尿病、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5. 掩蔽剂:主要包括利尿剂、丙磺舒和血容量扩张剂,这类药剂会影响人体的代谢系统如肾脏,稀释尿液从而造成兴奋剂检测假阴的结果出现;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如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

6. 刺激剂:主要包括苯丙胺、麻黄碱等精神刺激药物,可以起到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刺激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被禁用的药物。这类药物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因为只有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是真正地起“兴奋作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如过敏性反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感冒和流感等。

7. 麻醉剂:如吗啡、美沙酮、哌替啶等,主要作用于人体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引起神经中枢抑制,使神经中枢和大脑失去知觉,减少疼痛的感知;医学上主要用于缓解疼痛。

8. 大麻类:该物质是从印度大麻及其合成类似物中提取的天然物质,主要活性物质是四氢大麻酚,具有放松舒适的效果,可以减少比赛前的紧张和焦虑。

9. 糖皮质激素:主要包括甲泼尼龙、泼尼松等,这类物质可对葡萄糖的糖异生有促进作用,可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此外,它们还可以抑制身体疲劳的感觉;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过敏、哮喘、肠道炎症等疾病。

除上述之外,还存在一种抑制兴奋的药物,即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普萘洛尔、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该类药物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

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并具有强烈的放松作用,防止肌肉颤抖,因此常出现在需要特别准确性和注意力的运动中,例如射击、射箭、飞镖,高尔夫和斯诺克。此外,β受体阻滞剂可减轻焦虑,因此也被赛车、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运动禁止。

一不小心就摄入了兴奋剂?

兴奋剂来源可分为药源性摄入和食源性摄入,其中药源性摄入指的是服用含有兴奋剂成分的药物,只要运动员不服此类药物就可避免摄入。而食源性摄入,指的是某些食物中存在兴奋剂组分,被人体吸收后,自然而然食物中的兴奋剂就转移到人体中了,因此误食是最困扰运动员的,让人防不胜防。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之前,中国游泳队23名选手被查出兴奋剂成分曲美他嗪阳性,后经调查就是因酒店食物污染所致。

食源性兴奋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天然存在,指的是一些食品天然存在兴奋剂成分,如咖啡、茶等天然含有咖啡因;一些动物的生殖器官,如牛鞭、狗鞭等天然含有激素类成分;部分中药,如海马、蛤蚧等,也可能含有激素类兴奋剂或其类似物。此外,莲藕以及莲子等食品中天然含有去甲乌药碱,因此也被运动员纳入禁止食用的“黑名单”。

一般来说,这些天然存在于少数食品中的兴奋剂比较容易控制,只要运动员不食用这些食品即可,但是也有例外。就拿蔬菜来说,大部分蔬菜本身并不含兴奋剂,但进行烹饪后可能出现问题。因为添加的各种调味料,比如丁香、桂皮、八角、花椒、胡椒等,这些调味料中含有去甲乌药碱或曲托喹酚,这些都属于β受体激动剂类兴奋剂。因此,以各种调味料为灵魂的卤菜、烧烤等美食,运动员也只能“无福消受”。

另一类是外界添加,指在食品中,人为地向其中添加一些物质,所加的成分大多都是兴奋剂。如肉类食品,一些不良养殖户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添加违禁物。这些物质会在动物体内残留,当运动员食用了这样的肉类后,就有可能导致兴奋剂检测呈阳性。例如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冠军佟文在2009年荷兰世锦赛上因“克伦特罗”呈阳性而被禁赛。佟文的教练表示,她是无意中吃了含有大量瘦肉精的排骨才造成这样的后果。

除肉类食品外,部分减肥食品为了提高减肥效果,也会加入一些药物,如芬氟拉明、利尿剂、西布曲明和咖啡因等。2002年11月26日,卫生部公布全国减肥类健康食品的抽检结果,有8种减肥食品加入违禁药物,分别是去氢表雄酮、双氢克尿噻、去甲麻黄素等,均属于禁止的兴奋剂。

目前,巴黎奥运会临近尾声。那么在非比赛期间,运动员不吃含有兴奋剂的食物是不是就行了呢?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是“飞检”,另一个是兴奋剂的代谢周期。兴奋剂检测分为赛内检测和赛外检测,以尿检为主。赛外检测是在非比赛期间进行的检测,即“飞检”。只要是注册的运动员,反兴奋剂机构就有权对其进行检测。运动水平越高、优秀选手越多的国家被赛外检测“盯上”的可能性和频率也就越高。无论什么时候,哪怕你睡得正香时,检验员都有可能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要求进行兴奋剂检测。只要有两次漏检,运动员就会受到处罚或被直接宣布兴奋剂检测阳性。

兴奋剂管制流程丨图源:中国反兴奋剂中心

另外,不同的兴奋剂在体内的代谢周期不一,数小时到数月不等。因此,运动员即使在非比赛期间误食含有兴奋剂的食物,也有可能在赛内检测时被查出阳性。

常见兴奋剂代谢周期

因此,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他们平时不仅需要刻苦训练,同时还要经受住美食的诱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随意外出聚餐,防止摄入含有兴奋剂成分的食品,这是需要极大的自制力和牺牲的。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竞技水平在赛场上得到完美的发挥,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迎接各种世界大赛的挑战。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兴奋剂 体育运动 反兴奋剂 公平竞争 体育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