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年年大丰收,(https://xueqiu.com/7754799211/300597967)
关于公司人事变动的点评
自从光启昨晚发布了公司人事变动公告之后,我的朋友圈就开始燥动了。微信、雪球上就不断有人私发信息(至少上百条)给我,要我解读公司为何出现重大人事变动,一一解释实在太累,搞得我一晚上都没法做自己的事,接了很多电话,打了很多字。很多人直到今早都还很纠结这件事情,尤其认为财务总监岗位相当重要,不应该随便调整。看来不公开解读一下,有些人会坐立不安,以为是利空。思考许久,决定将有关掌握的信息整理后公开分享一下,以免其扰,如果能解各位的惑,记得多打赏。
先上结论,这个公告对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理顺了公司治理,加强了内部管理,同时也为了投资者着想,能在今后更好的、更及时的满足投资者对公司的关心与交流诉求。
为什么说是重大利好?有以下几点分析:
这次人事变动,是一年多前就已经内定的事。
光启技术是中国军民融合最典型的代表性企业,肩负着中国二十一世纪强军的最重大使命,是为打赢未来的战争而奋斗。公司目前已经是纯军工企业,所有产品目前都是为了配套中国最高精尖武器装备,主要提供各类超材料隐身功能性结构件。公司还是中国军机的一级供应商(A股唯一一家民企具备该资格),二级保密单位。公司核心业务客户都是中国军工最大的央企,包括整机厂、造船厂、科研院所等。产品涵盖所有最先进的战机、无人机、导弹、舰艇(含潜艇)等。
因此,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非常严格,主要监管单位不仅有交易所、证监会,还有中央JW。所以,公司的核心高层资格必须由中央JW事先审核认定。核心高层目前即是公司的五位创始人。公司所有主要高层岗位,都必须是由此五位创始人兼任,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不得委派其他职业经理人,这在上市公司中好像是唯一一家。当前主要岗位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以及执行董事等。任何创始人的重大工作调整,也均必须由中央JW审核通过。包括2022年底辞职的总经理赵治亚博士,他的辞职与今后的去向,也是要经过上级审核的。目前,据传赵博士在辞职后不久已前往沈飞任职。而沈飞正是公司未来的一个重点大客户。
据以往交流介绍,根据有关保密规定,任何一位创始人的离职,其原职务也都必须由五位创始人之一来接班。
我们来看一下张洋洋的工作调动情况:
张洋洋原来任职于光启科学并任行政总裁、执行董事。
2018年8月6日至2019年5月21日,公司陆续公告了多批次获得军工央企的军品订单,包括超材料舰艇隐身结构产品和机载隐身结构产品。由于军品采购量的逐渐增加,服务军方客户增加,信息披露开始从严,保密信息要尽可能掌握在最少的人手中,因此不能再由非核心高层人员负责信披业务。所以,公司于2019年5月23日起,陆续召开了光启技术与光启科学的董事会会议,进行了有关人事调整,并于次日公告。
张洋洋博士因为原来有在光启科学的上市公司任职经验,所以辞任了光启科学行政总裁职务(仍保留执行董事和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改由栾琳博士接任。张洋洋博士随即于次日接任了光启技术的财务总监职务并于同日代行董秘职务,公司董事、总经理赵治亚不再代行财务总监职务,姚婧女士辞任董秘职务。2019年8月23日,张洋洋博士被正式任命为董秘。
而2022年底赵治亚博士辞任光启技术总经理职务时,也正是由有过在光启科学当任过三年多行政总裁经验的栾琳博士接任的,当时她同时辞任了光启科学行政总裁职务。
昨天,张洋洋博士辞任光启技术的所有职务(包括董秘和财务总监、董事),也是由栾琳总裁临时代行财务总监职责,季春霖博士临时代行董秘职责。这几位都是公司的五位创始人,据悉,季春霖博士现任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副院长一职。张洋洋博士辞任光启技术的一切职务后,将专心负责原来的光启科学日常工作管理事务。据悉,光启科学下半年有望推出消防智能头盔产品,引领消防员装备的技术革命,还有与光启技术最新配套的工装生产模具建造,这些都需要有人专业负责该业务。当然,后面还有其它新的人工智能产品。




我和一些经常参会的光启股东,早在二年前就一直建议公司应该尽快更换董秘和财务总监人选。刘董事长其实也很关注到我们的关切,但鉴于原来监管的严格要求,一直没有合适人选。可能直到现在,上层监管机关同意了公司的相关诉求,所以直到今天才发布了相关的人事变动公告。过去一年多,中央JW一直在反腐,很多人被处理,所以公司的相关人事变动诉求一直是被上面耽误的,毕竟公司更换关键岗位人物是要上层审核的。
为什么说要尽早更换董秘和财务总监这个关键岗位的职务人选呢?因为,从张博士上任的这五年工作表现来看,可能并不能让人满意。
其一,公司曾经二次被地方证监局公开处分过,一次是浙江证监局的处分,是涉及暗保大股东12亿元借款问题,导致多名创始人被公开批评。另一次是深圳证监局的处分,是涉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又导致多名创始人被公开批评。这对公司和创始人形象来说,都是相当被动的。而这二次处分,都是在张董秘任上发生的,说明他工作上没有尽责。
其二,2022年1月25日,公司发布了成都方向20亿元左右的重大订单合同公告,又引发了JW的质询,惊动了深交所,导致重大订单公告次日一度撤网半天,制造了市场舆情大混乱,当时在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网股吧、雪球交流平台上到处有人奔走相告,对公司恶语相讥。随后,经过刘董事长反复协调,又于撤网当夜重新恢复挂网公告。事后对比公告前后文内容,表面上只是修改了几句措词,我当时就认为这并不足以解释中间的插曲。其实,经过事后交流,这又是一起信息披露重大事故。作为董秘,张董秘并没有处理好军品订单保密要求和深交所信息披露监管要求间的差异与尺度,在报备深交所专管员之后,草率地同意了交易所的信披业务强制规定要求进行了充分披露,但没有事先报备JW,公司高层与深交所专管员双方随后都受到了内部警告。这对于持股至少三年以上的光启股东来说,应该都亲生经历过此事件的异常披露。这在当时,撤稿后本来是不允许再上网的,但因为很多人已经下载了公告文件并到处流传,随后在各大证券交流平台上又闹出了巨大的议论动静,撤稿事件迅速发酵,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司股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经公司刘总多次紧急与两个监管部门负责领导的沟通交涉,才最终以调整了二句措词后再补丁上网公告来解决该问题,快速平息了市场质疑(投资者当时都以为大订单取消了)。如果董秘事前工作沟通做的顺,本不应该发生这件信披突发事件。
其三,流通股东与公司间有一个投资者互动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投资者可以提问其所关心的问题,由董秘来及时解读回复。作为军工保密单位,在满足脱敏的要求下,本是可以介绍一些非敏感信息的,比如民用方向的技术和市场推广之类。但因为以前发生过严重的信披事件,导致张董秘无法把握合理的尺度,也长期未及时回复或重视这一信息沟通合规渠道,经常是间隔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才集中性回复,且经常只言片语,词不达意,由此造成了很多投资者关心的本可以披露的事项,都被一一回绝,要么避而不答,要么说我没有,与事实相比有较大出入,很伤投资者的人心与人气。这对于经常参加股东大会现场交流的投资者来说,也都非常纳闷。股东大会当面交流能听到的信息,却与互动平台上回复的信息差异巨大,经常会让人怀疑公司是否有问题,诚信上的经常性质疑,也导致了对合理估值的负面影响。
但是,2024年3月15日,公司在信披互动平台上首次出现了重大变化。从当日起,张董秘已经不再负责互动平台交流工作了。这件事,可能绝大部分光启的投资人都不知道,一直以为直到前天,网上平台交流工作都是张董秘负责的,而我前天在雪球上就在一个网友的帖子下方直接写明,这是刘董百忙间的回复,有心的人应该能看到。
其实,早在今年3月中旬,我就凭着长期对互动信息阅读理解的经验,在专业交流群里直接判断到了这一重大人事变化。



这三张图片是我当时特别留心公司互动平台上交流内容修订前后对比的部分内容截屏。现在在网上只能看到修订后的回复内容,无法再看到修订前的回复内容了。当时公司至少有五个回复内容的修订,我也全截屏了,但其它图片却忘记保存了,在后来整理微信内存时不小心系统性删除了,只剩下这几张事先有保存的回答交流图片,不过已经说明了很多事。公司在3月15日下午,首次向市场透露了公司具备了七个重要能力平台并已经开始赋能民用市场各类装备行业,并将主要发展在新材料、电子、先进制造、先进检验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大家对比地看,很快就会发现,原来的回复措词与修订后的措词有巨大的差异,积极性明显提高,解释内容非常丰富,此绝非同一人所为。不久我就推测,新的回复人一定是刘董事长,因为他更懂企业技术。
其实,我参加了非常多次股东大会,提了很多问题,但参会的董秘从来都没有回答过其中任何一条问题。都是坐在他身边负责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张X宇负责回答的,也是张X宇负责接待全国各大证券机构调研和参观生产基地的,并应券商研究员之邀召开各期定期报告披露后的与投资者间的电话会议沟通工作,说明张董秘在职期间并没有有效地负责过投资者接待工作。
本次人事变动的更多的早期迹象,还出现在另外二个场合。一个是2023年度股东大会的会议现场,张董秘没有亲自参会,作为重大交流活动场合,这是历年来首次。另一个是于2024年5月22日参加的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组织召开的以“湾区引擎‘粤’强劲----集体业绩说明会,当时光启技术是作为三家深圳典型代表企业上台做报告的,参会的是刘总和栾总,也没有出现张董秘。以上二个重大场合的情况,说明这次人事变动早有安排。
另外,网上互动平台的回复,是要有专业管理权限的,上传信息必须有一个U盾,每家公司都有唯一的一个,一般只有董秘能有资格管理。既然早在3月中旬,回复内容就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么这个U盾,肯定是在当时就提前转移给刘董事长管理了。所以大家当时会看到互动突然变得积极起来,交流内容也更加丰富,在行。当然,此时的张董秘还在负责其它业务(包括年报、财务)。最近二个月,互动信息又突然中止,很多人又纳闷,但其实应该是刘董事长忙于事务,经常出差全国各地谈订单、项目、战投等工作,还有接待诸多来访单位领导,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投资者的细节事务。直到最近有眉目进展了,才有时间静下心来,抽空回复投资者的交流。但为了尽可能多与投资者交流沟通,会分散精力,所以现在要安排季春霖博士接任代行董秘职务,改由他来回复投资者提问,平时的多次股东大会,季春霖博士也会经常参会,偶尔也会现场回复外部股东的提问。2023年全国第二届超材料大会,就是季春霖博士代表刘董事长上台做专题演讲的,会后我也与他进行了深度交流,希望他今后能胜任这份工作。至于财务总监职务,目前暂由栾琳总裁代行职责,有可能后面会更换为更专业的公司其他高层人员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