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8月09日
又忙又穷的年轻人,已经没心情排队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曾经的“魔都排队王”们,如熊猫老灶火锅、就是泰、%Arabica等,如今却纷纷关店或遭遇经营困境。网红餐饮的红利期正在缩短,高昂的租金、同质化竞争、消费风向变化以及价格优势的缺失,都成为这些餐厅“跌落神坛”的原因。

💥 **网红餐饮的红利期正在缩短,高昂的租金、同质化竞争、消费风向变化以及价格优势的缺失,都成为这些餐厅“跌落神坛”的原因。** 上海作为网红餐饮的试金石,吸引了众多品牌入驻,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高昂的租金、人工成本和营销成本,以及消费风向的变化,都对网红餐厅的生存造成挑战。例如,熊猫老灶火锅和哈比特汉堡都因为高昂的租金而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此外,网红餐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品牌壁垒,容易陷入“高举高打→流量焦虑→加码营销→忽视本质→体验下降→生意溃败→跌落神坛”的死循环。 同时,消费降级趋势下,价格优势也变得尤为重要。例如,塔斯汀等“中式汉堡”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性价比,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最后,一些网红餐厅过度依赖营销和噱头,而忽略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最终导致口碑下滑。

💥 **过度依赖营销和噱头,忽略产品和服务质量,是网红餐厅“翻车”的重要原因。** 许多网红餐厅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依赖营销和噱头,却忽略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例如,熊猫老灶火锅就因为“活蛆事件”而陷入舆论漩涡,严重损害了品牌的口碑。 事实上,网红餐厅的本质是餐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才是立身之本。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度。

💥 **“排队”不再是衡量餐厅成功的唯一标准,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和真实体验。** 曾经,排队现象是网红餐厅成功的标志,但如今,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追逐“排队王”。他们更注重性价比和真实体验,更愿意选择那些拥有高性价比、高品质的餐厅。 例如,年轻人开始涌入“十元自助”“穷鬼餐厅”,他们更注重实惠和价值,而不再追求高档和奢华。 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警惕“排队套路”,他们不再相信那些刻意制造排队现象的餐厅,而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口碑好、服务佳的餐厅。

💥 **网红餐厅需要回归餐饮本质,专注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长久的成功。** 网红餐厅想要获得长久的成功,就必须回归餐饮本质,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只有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立足。 同时,网红餐厅也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消费者的变化需求,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 **消费者的消费观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性价比、真实体验和产品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高价和奢华,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真实体验和产品品质。 网红餐厅需要顺应消费者的变化需求,提供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一、明星都打卡的“魔都排队王”,接连倒闭

最近,魔都曾经的一些“排队王”餐厅,似乎都遭遇了大大小小的风波。

比如,以熊猫形象为IP打造的知名火锅品牌“熊猫老灶火锅”开始大规模关店。这个品牌从延安西路的第一家店,到遍布魔都的繁华商圈,曾是无数明星和网红打卡的圣地,获得“100大携程美食林餐厅”,也是曾经的“排队王”。

高峰期,熊猫老灶火锅的门店数量曾一度达到11家。在推广文案中,称这个品牌有着“关于熊猫头的传奇佳话”“横行魔都各个流行街区”……

而如今,多家门店接连关闭,大众点评显示,只剩下七宝店和新桥店还在苦苦支撑。根据联商网的报道,该品牌门店从2023年开始陆续关闭,进入到2024年,还剩下6家门店,但从6月底7月初开始,这些门店也逐渐关停。

这一消息甚至被网友称为“魔都火锅界地震”。

无独有偶,上海另一个网红品牌“就是泰Just Thai 泰式火锅”,也被爆出上海门店全关,全国仅剩下3家门店。

这个品牌于1957年在泰国创立,2015年在上海开出全国首店,以鸡汤为汤底,所有香料从泰国空运而来,主打新鲜,招牌产品包括椰奶鸡汤锅底、椰香奶冻等。进入上海后,就是泰瞄准核心商圈开店,选址颇为潮流,比如陕西路的巴黎春天商场、金陵东路的汇都国际广场。

由于产品地道、环境舒适,“就是泰”有着更响亮的名头——江浙沪泰式火锅鼻祖。门店覆盖上海、苏州、杭州、温州,最多的时候也有十余家门店。并在2017~2023年,连续7年蝉联上海必吃榜。

有网友直言“当年为了吃这家店,排队3小时”。

这两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曝出,上海丰盛里附近的%Arabica咖啡店内空无一人,门口立着一块告示“因品牌策略调整,将于2024年8月5日结束营业”。据悉,这家店今年2月刚开业,是%Arabica首家舍友陶瓷堂食杯的门店,店内融合了老上海的海派风格,让顾客品味咖啡和烘焙的同时感受石库门的独特风情。

网友感慨:开业时门前有不少网红探店,特意到这里打卡的粉丝也不少,没想到不到半年就关了。

时间轴再往前拉,小杨生煎具有“地标意义”的上海吴江路店也关了。虽然品牌方在官方微信号上,对闭店做出回应,表示和经营不善没有任何关系,但依然引发了网友的一片惋惜:“这是标志性的店,灵魂没了”“五一还带日本的朋友吃了这家”。

曾是上海排名第一的“汉堡界爱马仕”哈比特,在上海的门店也全部歇业了。这个拥有50多年历史、在美国门店300多家的品牌,“一夜之间仓促闭店”,令不少网友感到无限惋惜,侧面也印证了欠缺规模优势的精致汉堡,生存状态堪忧。

以及火了20年、影后天王都来过的“穹六人间”,曾是上海最神秘的餐厅之一,也于上半年闭店;米其林二星餐厅“喜粤八号”也关店了,有传言是老板跑路,而员工甚至还在坚持营业赚工资。

……

魔幻的上半年,魔幻的魔都。似乎,曾经“最难约的餐厅”“传奇排队王”“宇宙级网红”“沪上头牌”,这些光环、头衔,突然“不灵”了。

二、沪上顶流网红,为何一步步“跌落神坛”?

上海,是网红餐饮的试金石,也是全国商业最活跃的“魔都”。不少网红餐厅、亚洲首店等有噱头有背书的品牌,都希望在这里大展拳脚,并以“开在上海的地标商圈”为荣。

一方面,上海以足够的消费力和经济实力,吸引着一众品牌开店,也是全国“首店”最多的城市。依据上海商务委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共引入1215家首店,同比增长13.2%,其中亚洲级别以上的首店11家,全国以上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3.7%,规模质量继续蝉联全国城市首位。今年1~4月,上海新设首店489家,再创历史新高。毫无疑问,这里成为首店经济“圈粉引流”之城;“上海激烈的市场,更能检验产品和品牌的真实实力。”有业内人士直言。

另一方面,在上海开店,无疑要卷入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比其他城市更高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营销成本等等。

仔细分析上述提到的闭店餐厅,似乎有一些“共性”,比如为了“高举高打”,选址都十分考究,以核心商圈、流量街区为主,最大程度获取曝光度,当然,这样的选址也能让品牌效应快速引爆,成为“沪上地标”。在这背后,品牌也有“代价”,需要承担高昂的租金。

然而,消费风向的变化,叠加餐饮赛道的内卷,导致不少商场的餐饮生意普遍下滑。根据联商网报道,某商业集团招商负责人透露,今年商场餐饮生意下滑幅度在25%~40%之间,生意并不好做,尤其是现在房租贵、原材料贵以及人工成本、装修成本都很高,整个餐饮行业都很难。

哈比特汉堡,某商场相关人员曾对媒体直言:这家店月租要15万元。相当于品牌一年将近上百万都要花在门店租金上,这还只是一家门店。一旦客流下滑,相当于烧了“粮仓”,压力可想而知。

同时,网红餐饮的生命周期普遍在缩短,同质化现象普遍,“翻车”成了常态。这让“网红”一词甚至从褒义变成了贬义。

回顾过去一年,从围炉煮茶到竹筒奶茶,再到网红2元面包、爆炒鹅卵石……部分网红餐饮疲于追逐流行风口,而疏于构建产品和品牌壁垒,由于商业模式简单易复制、装修的雷同以及缺乏品牌管理能力,如无源之水,陷入高开低走的局面。

一方面,消费者的跟风追捧和市场的推波助澜,一波又一波,不断刺激餐饮从业者入局;另一方面,当网红餐饮变得套路化、流程化,其存活时间,从“年抛”变成“季抛”甚至“月抛”,容易形成“高举高打→流量焦虑→加码营销→忽视本质→体验下降→生意溃败→跌落神坛”的死循环。

虽然很多网友戏称“上海有自己的货币体系”,但,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上海也不是人傻钱多之地。抛开现象看本质,光靠营销和噱头吸引,总归是短暂流量,网红餐饮的红利期,也肉眼可见在缩短。

最后,“平替时代”,贵价似乎成了“原罪”。如果贵价还换不来好品质,那就是“罪上加罪”。

“就是泰”人均140元~160元左右,属于在小众火锅的细分品类中杀出重围,究其原因,是泰式火锅、泰式大排档新锐辈出,特别是泰式大排档,以更丰富的产品、更低的客单价,以及更灵活的门店模型,在商业模式上占尽了先机;而在国内,和泰式火锅相近的酸辣鲜味型,有糟粕醋火锅、贵州酸汤、云南酸汤等新黑马。相比而言,曾经定位高端路线的传统泰式火锅,颇有疲态。

哈比特汉堡也遇到类似的尴尬,这个“精致汉堡品牌”,在如今消费降级的趋势下,吸引力被不断削弱,并在复购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塔斯汀等“中式汉堡”快速崛起,主打20多元左右的价格,更具性价比,分分钟拿捏了顾客。“不是哈比特吃不起,而是塔斯汀更有性价比。”有网友在社交媒体直言。

%Arabica在上海丰盛里的门店,尽管装修布局非常有调性,但周边有不下10家咖啡店可供选择。比如瑞幸、Manner、KUDOO等连锁品牌,以及蓝瓶咖啡国内第三家门店。不同定价,选择丰富,相比而言,一杯48元的%Arabica则显得“不那么有性价比了”。

而熊猫老灶火锅,甚至陷入了“活蛆事件”的泥沼,起因是一个职业电竞团队4天2次到此就餐,均发现锅里有活蛆,该店负责人不满赔偿太多,反诬顾客是“职业敲诈”,甚至主动报警。这件事的后果是,火锅店老板承认活虫来自底料中的花椒,并做出书面道歉和赔偿,而火锅店的网上风评直线下降,对品牌的经营和口碑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事实上,身处魔都,无论“高光”如何光芒万丈,具有警醒意义的是——比起各种吸引眼球的噱头,产品和服务是餐饮永恒的“根基”,做好这些基础题,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三、从黄牛到雇人排号,网红餐厅神话崩塌

曾几何时,“大排长龙”是各家网红餐厅老板的至高追逐。

对于需要流量、人气和翻台的餐厅来说,持续的排队效应,不仅仅证明了自家品牌受欢迎的程度,更是在“羊群效应”的潜在影响下,可以“用排队创造更多排队”。

然而,极致的追求下,也有不少因为排队“翻车”的事故,比如上海就曾破7亿元奶茶加盟诈骗案,其中提到“团伙雇人排队,骗取加盟商信赖,制造虚假繁荣”;又如,茶颜悦色南京首店开业时,也因为“罚站式排队”掀起争议;还有一些提倡“手作”的网红烘焙品牌,因限量出售、等待时间过长,也曾被网友吐槽“故意磨洋工”;以及,各地频发的黄牛乱象,一张排队小票炒至300元,也引发众怒……

事实上,排队不仅影响消费体验,更容易陷入“不真诚”和“套路式饥饿营销”的舆论漩涡。同时,排的时间越久,顾客期待越高,一旦过度,品牌反而容易被排队现象“反噬”。

随着“排队套路”被揭开老底,也有不少“网红餐厅”徒有虚名,年轻人不想再当“大冤种”了。

四、涌入“十元自助”“穷鬼餐厅”,年轻人有了“排队新追求”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经说“好吃的餐厅,都在3.5~4.0分之间”。前段时间,《三联生活实验室》一篇《最会吃的上海人,都涌去3.9分餐厅》,同样揭开了这届年轻人的餐厅选择新思路。

这些看似分数不高的餐厅,往往对于数据维护毫不关心,绝不会在你用餐结束后递上发出好评邀约并主动赠送甜品。他们要么极有个性,满足少部分顾客的味蕾;要么就是除了味道之外,有一些难以逾越的硬伤。

然而,“锅气足得像是跟着师傅边炒边吃的”。

年轻人,正加速对网红排队现象“祛魅”,反向消费成为主流。有业内人士直言,曾经的网红排队餐厅,锁定的目标人群是25~35岁之间的潮流人士,而这群人,恰恰是这个时代下回归理性的消费主力。“牛马青年”既缺少固定积蓄,又不具有品牌忠诚度,所以网红餐厅遇冷,成为意料之中的事。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抠搜”的年轻人,在穷鬼消费的魔幻时代,找到了新的网红追逐目标。比如“年轻人打卡菜市场”成了新潮流;小红书#排队吃斋# 的话题突破千万浏览量,寺庙斋饭因为价格低、素食新鲜,还自带“玄学”光环,竟然成了年轻人的新型打卡圣地;前阵子,“CBD中产涌向十元快餐”、“10元剩菜盲盒”等,也从侧面佐证了年轻人摒弃无效社交、追逐性价比的消费观。

同时,年轻人变得更忙了,“排队”的心气儿明显在减弱。

在一篇探讨网红餐厅的文章下,评论区针对排队展开了激烈探讨。“如果有选择,首选不排队的。如果排队超过20分钟,果断走人”“真佩服那些排长队吃饭的人,我是等不了一点儿”“排了半天,发现前有黄牛后有托儿,瞬间不香了”。

不可否认,网红餐厅们,想要持续创造排队神话,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网红餐厅 排队 消费降级 餐饮行业 上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