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09日
砸2000万,能复制郑钦文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网球运动在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热潮,高额奖金、超高商业价值和“高投入、高回报”的印象,让网球教育成为中产家庭的新选择。但世界排名前100的残酷现实,以及“郑钦文”们背后的巨额投入,也揭示了网球并非一条轻松的致富之路。对于大部分网球少年来说,他们需要在职业化梦想和升学之间做出选择,网球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成为中产家庭为孩子铺就的升学新赛道。

📈 **“家庭自费”模式崛起:** 随着中国网球的职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自费培养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训练和比赛机会。这使得国内网球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体制内的集体培养到以家庭为单位的“超强付出”模式。以郑钦文为例,她的父母倾尽所有,为她请来顶尖教练,并让她赴美参加国际赛事,最终获得IMG的签约,打开了她的商业价值大门。 这种“家庭自费”模式,意味着更高的投入和更高的风险,但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比赛经验,从而在更激烈的国际赛场上竞争。

💪 **世界前100,烧钱与赚钱的分界线:** 网球是一项高度职业化的运动,只有打进世界前100名,才能真正实现“赚钱”的目标。培养一名世界级球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包括高昂的训练费用、比赛费用以及医疗康复费用。以张之臻为例,他的父亲曾表示,培养他到世界前100,需要花费2000万元。 然而,并非所有投入都能换来回报。大多数网球少年,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最终也无法打进世界前100,只能选择放弃职业,另谋出路。因此,网球的“高投入、高回报”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更像是一场“豪赌”。

📒 **“郑钦文”之外的路:** 除了职业化道路,网球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其他可能性,例如通过网球升学。网球在美国大学的普及度很高,国内网球水平的提高也让中国孩子更容易通过网球申请到国外大学。此外,一些孩子也会选择在国外大学学习后,继续追求职业网球梦想。 对于大部分中产家长来说,他们选择让孩子学习网球,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职业运动员,而是希望通过网球增强孩子的体质,并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选择。网球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条通往梦想和未来的新赛道。

📡 **网球:中国式家庭对梦想的“托举”:** 网球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和对梦想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孩子的梦想付出,即使他们可能无法成为世界级球员,但网球依然能够为他们带来宝贵的经验和机会。 网球教育的“高投入”背后,是家长们对孩子未来发展和人生选择的期许。他们希望通过网球,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机会,并为他们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可能性。网球,成为了中国式家庭对梦想和未来的“托举”。

「核心提示」

网球高收入的背面,是一场近乎赌博的付出。世界排名前100就是那条残酷的分界线。 

今年的巴黎奥运会对中国网球来说,几乎是里程碑式的节点。史无前例的女单金牌和混双银牌,让街头巷尾充斥着对于这项运动和几位运动员的讨论。

21岁的郑钦文手握至少10个品牌代言,被外界断言商业价值有望超过当年的李娜。超高投入、高额奖金、超高的商业价值,共同组成了人们对于网球教育“高投入、高回报”的印象。

不过,这只能算一个刻板印象

对于网球这项运动来说,个人及家庭足够的经济实力,的确意味着更远的路和更多的机会。但它同样具有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培养一个“郑钦文”需要至少2000万,但不是只要付出2000万就能培养出一个“郑钦文”。

那条笔直的职业化道路之外,网球也在为更多孩子提供新的可能性。这才是大部分中产家长“卷”网球的初衷。

“家庭自费”模式崛起背后‍‍

根据公开资料,郑钦文6岁接触网球,张之臻则是4岁接触网球,6岁开始业余练习。这也是国内运动员普遍接触网球的年纪。

训练三四年后,第一批的选拔就已经开始。成绩较好的孩子会被层层选拔到省队。较早崭露头角的运动员,如郑钦文,在9岁时就已经进入了湖北省队。

10岁、11岁的年纪,不少孩子就已经开始全年打比赛,从市内、省内的比赛,一路打到全国。网球是一项职业化程度相当高的运动,顶尖球员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ATP(职业网球联合会)、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巡回赛。不少运动员从小已经开始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

不过,这时兼顾文化课还是可能的。白岩10岁进入地方队,最初只在暑假期间跑比赛,随着技术的精进,请假也开始变多。“小学我们只上到下午第一节课,下午训练。初一、初二都是只上上午的课,下午训练。到初三就开始全天训练,打专业比赛了。”遇上比赛的日子,他需要请两周假,再回去补课,正常参加考试。

总的来说,这是体制内小球员的生活模式。

2009年,国内网球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李娜、郑洁在内的四位女子网球运动员“单飞”,被视为中国网球走上职业化道路的标志。

根据单飞协议,球员们需要将商业开发收益的8%和比赛奖金的12%上缴国家,同时仍需要代表国家和所在省区参加全运会、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但可以实现教练自主、奖金自主、参赛自主。这样的变化,让运动员们获得了更多外出受训的机会,也可以如国际球员一样搭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以家庭为单位的“超强付出”模式,彼时正式拉开序幕。

生于2002年的郑钦文便是这种模式的践行者。接受媒体采访时,她曾用“倾其所有”来形容父母的付出。父亲不仅为她请来了李娜的两位国内教练,还让她赴美参加面向全球青少年的网球赛事。

也正是这场比赛,让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IMG决定签下年仅11岁的郑钦文。这也为她此后超高的商业价值埋下伏笔。据悉,IMG旗下还有李娜、谷爱凌、巴黎奥运会男单冠军德约科维奇等。

另一边,体制内的球员也开始有机会接受更多外训。比如张之臻所在的上海队,更早以前就开始坚持职业化。上海久事网球队经理李耀曾对媒体表示,张之臻10岁进入上海队,12岁前往澳洲训练,16岁前往美国训练。

“我们当时也有出去冬训,持续两三个月。他(张之臻)基本上都在国外,每年可能回来打几场比赛这样。”白岩告诉《豹变》。也是因为更系统、科学的常年外训,练就了张之臻不输欧美人的体格和扎实的基本功。

世界前100,烧钱与赚钱的分界线‍‍‍

张之臻的父亲曾对媒体表示,培养一位如张之臻一样打进世界前100名的网球选手,(国家和家庭)大约要花费2000万元。

“欧洲的训练,差不多5000欧一个月。”白岩说,这只是基础费用,顶尖球员会更昂贵。

对于如郑钦文一样的体制外球员来说,在12岁到14岁之间,父母就需要做出抉择:是否要持续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职业化训练。这个年纪开始,网球运动员可以在国际网球联合会ITF赛事上拥有积分,拥有进一步向上的可能性。

国内另一位网球名将吴易昺,15岁开始参加一些国内大型比赛,他的妈妈曾表示,为了培养儿子练习网球,已投资超过百万。根据后续媒体的采访,此后吴易昺的训练和比赛花费,加起来超过了1000万。

采访中,郑钦文曾透露,为了支持她训练,爸爸甚至在她十四、五岁的时候卖掉了家里的房子。

《时代周报》报道称,郑钦文曾受训的IMG网球学院在2024至2025学年的Middle课程,学费为8.99万美元/年(约合人民币64万元/年)。

事实上,家庭模式自费付出背后,也会获得当地体育部门一定的资源支持。同时,即便是在体制内练网球,也并非个人完全不承担费用。无论国内比赛还是国外比赛,仍旧需要一部分来自家庭的资金支持,比如参赛。

白岩告诉《豹变》,体制内对运动员外出比赛的费用并非全额报销。不同省市可能有所差别,但就他的经历来说,国内会有阶梯式的报销体系,比如比赛打进前八和打进前四,会有不同的报销额度,而出国比赛基本还是以自费为主。网球又是一项相当需要大赛经验的运动,不断参赛是必需的。

为什么可以选择体制内培养,但“郑钦文们”还是选择花费高昂的“自费”模式?

“国内的青少年网球水平不低,只是转成人比较困难。”白岩说,因为国内训练比国外苦,所以在青少年阶段,即便是天赋没有国外的小孩高,依然能够打赢比赛。但国外网球运动发展的年限长,训练更系统、更科学。除了对技术提升有益,医疗康复的水平也更高,可以尽量延长选手的职业生命。

如今,郑钦文的成功,也证明了聘请顶尖团队、自费路径的正确性。

付出如此之大,网球运动员的收入也相对更高。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收入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奖金和商业收入。

公开资料显示,郑钦文2023年总年收入为720万美元,其中赛事奖金收入170万美元,场外代言收入则为550万美元,位列年度体坛收入最高女运动员第15位。在这份榜单前十名的女运动员中,除了谷爱凌以外,全部是网球运动员。

此前有媒体进行过统计,在巴黎奥运会夺冠前,郑钦文已经手握至少十个代言,其中包括耐克、支付宝、劳力士、麦当劳、兰蔻等。

代言看知名度,知名度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绩和国内运动员对项目的突破,随着郑钦文和张之臻的爆火,国内网坛的商业价值也被进一步开发。

张之臻的横空出世,将中国男子网球的最高排名提升至了31位。相对前辈,他手握的代言也更多,其中包括国泰航空、光明乳业等。

奖金,更像是百名以内球员的“固定收入”。“排名在100名以内,就可以参加大满贯正赛,正赛第一轮你只要排进去了,就有5万美金左右的奖金。”白岩说。随着一轮轮赛事的突破,奖金也逐渐累积。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网球名将德约科维奇单单赛事收入就达到1595.万美元。

这只是顶尖球员的盛宴。

高收入的背面,是一场近乎赌博的付出。培养一个张之臻需要2000万,但不是只要付出2000万就能培养出一个张之臻。“几万人练职业网球,有排名的都有2000多位,能达到排名400位都是非常厉害的成绩。”白岩表示,但这些选手,几乎不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8月6日刚刚更新的男子单打排名中,排名前500的中国球员其实有七位。“几乎是要打进世界前100才能赚钱,100到200名之间,只能是勉强养活自己。”

“郑钦文”之外的路

全职打比赛打到17或18岁,网球少年们面临新的选择:出国或是留在国内上大学。某种程度上,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要不要留在体制内更重要的选择。

事实上,许多父母最初让孩子打网球,就是为了升学。白岩告诉《豹变》,一方面,网球在国外大学的普及度很高,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另一方面,国内的网球教育近些年发展得也相对完善,青少年水平较高,更容易靠网球申请到不错的学校。

“游泳和田径,其实每个学校也都有,但美国这些项目的水平本身就很高,中国孩子想凭借这个升学就比较难。再加上,中国游泳特别好的小孩,从小可能就进国家队了。”诸多因素作用下,网球成为国内中产及以上家庭,为孩子铺就的升学新赛道。

还有一部分仍旧有着职业化梦想的孩子,也会在父母的支持下申请国外的大学,白岩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秋季是训练季,网球比赛在1月到4月,我们一般以出去打公开赛为主。”白岩说,美国大学毕业之后再继续打职业的球员很多,世界排名达到前40的球员也有一些。

直到研究生考上全美前十的商学院,白岩才决定放弃职业,从此只把网球当作爱好。“如果我当时选择职业化,我获得的东西不会比现在多。”他说。

大学前三年,白岩都是球队里的主力,大四毕业实习,从单打、双打主力变成只打双打。他没有觉得可惜:“把网球看作一个,有付出有回报的事情就好了。我的学历和生活,其实都有托网球的福。”

这也是国内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人生的路有很多,卷学习的赛道太拥挤,网球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给孩子的未来提供多些选择。

如果不把打进世界前100、赚到钱作为终极目标,那么所有的培养其实也都称不上一场“豪赌”,只是在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之内,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人生可能性,是另一种中国式家庭对梦想和未来的“托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白岩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詹方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网球 职业化 家庭教育 升学 梦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