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发布了基于Zen 5架构的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相比上代Zen 4,新架构在核心设计、缓存和浮点性能上都有显著提升。Zen 5的核心拥有更宽的流水线,更多的ALU和AGU单元,以及更快的L1/L2缓存,并支持完整的AVX 512指令集,从而在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新一代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采用了chiplet小芯片设计,单个CCD的晶体管数量相比上代增加到了86亿,同时TDP也大幅降低。
😄 **Zen 5架构核心设计升级:** Zen 5架构的核心拥有更宽的流水线,ROB重排序缓冲区从原来的320个条目指令提高到了448个条目指令,增加了40%。更宽的流水线,让Zen 5核心可以容纳更多的ALU和AGU单元,其中ALU单元数量相比上代增加了50%,这意味着Zen 5核心在相同周期内能处理更多的指令。同时,调度器数量也大幅度增长,理论上可提升50%的运算吞吐量。
🎉 **更快的L1/L2缓存:** Zen 5主要改进了一级数据缓存(L1 Date Cache),从Zen 4的8路32KB提升到了12路48KB,并改进了相应的数据预取。二级缓存的容量没有变化,依旧是每核心1MB,但是链路通道从8路倍增到了16路,这意味着L2带宽翻倍。更快的L1/L2缓存能让Zen 5核心拥有稳定的峰值性能。
🚀 **增强浮点性能:** Zen 5处理器拥有了完整的位宽的AVX 512指令集,而Zen 4架构则是通过2个256-bit FPU合并运算来实现,Zen 5则是拥有完整的512-bit FPU以及与其位宽匹配的流水线管道。对于支持AVX 512指令集的程序,例如AIDA64 GPGPU、Geekbench 6、PS3模拟器等应用,Zen 5架构最多可以带来50%的性能提升!
一、前言:2家走上不同道路的微处理器公司 Zen 5性能提升不依赖频率和功耗
很难理解像Intel这样有经验的公司,会在同一个问题上跌倒2次!2000年,在1GHz频率大战中铩羽而归的Intel,抢在AMD前面推出了当时频率最高的处理器——代号“铜矿”的奔腾III 1.13GHz。但这颗处理器上市之后就大面积出现运行不稳定的情况,Intel在短时间内就全面召回了这款处理器。24年后,类似的事情在i9-14900KS上面再度重演!这颗默频就有6.2GHz顶级处理器由于官方过度超频,需要极高的电压才能在保证在高频下稳定运行,而大部分主板BIOS给的自动电压无法满足要求。想要稳定,要么继续加压,要么降频锁功耗。加压只会导致这颗本来就已是极高功耗的处理器在功耗问题上更加恶化,而降频锁功耗则会让这颗顶级处理器损失很多性能,KS称号名不副实,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另外一家x86处理器厂商,也就是AMD则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通过不断的改良处理器微架构来提升性能。从7年前的Zen 1到今天的Zen5,锐龙处理器的IPC性能已经提升了85%以上,但功耗反而却低了不少。7月底,基于Zen 5架构的锐龙AI 300系列移动处理器已先一步上市,而今天解禁的则是桌面版的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
关于Zen5架构,此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现在这里再简单讲述一下它有哪些重要的革新!1、更多的算术逻辑单元(ALU)在拥有了足够强大且成熟的设计能力之后,AMD的工程师大幅度提升了Zen 5核心的流水线宽度,ROB重排序缓冲区(Reorder Buffer)从原来的320个条目指令提高到了448个条目指令,增加了40%。更宽的流水线,让Zen 5核心可以容纳更多的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地址生成单元(AGU)。
Zen 4架构每个整数运算器中包含了4个ALU和3个AGU,而Zen 5则分别提升到了6个和4个。特别是至关重要的ALU单元(也就是整数单元)数量相比上代增加了50%,这也意味着Zen 5核心在相同周期内能处理更多的指令。配套的调度器数量也大幅度增长!Zen 4拥有3x24一体化ALU/AGU Scheduler和单独的1x24 ALU Scheduler,总计是96个。Zen 5则设计了88 ALU Scheduler和56 AGU Scheduler,理论上可提升50%的运算吞吐量。2、更快的L1/L2缓存Zen 5主要改进了一级数据缓存(L1 Date Cache),从Zen 4的8路32KB提升到了12路48KB。同时,通往一级缓存、浮点单元的最大带宽,也比上代翻了一番,并改进了相应的数据预取。
二级缓存的容量没有变化,依旧是每核心1MB,但是链路通道从8路倍增到了16路。简单的说,就是L2带宽翻倍。更快的L1/L2缓存能让Zen 5核心拥有稳定的峰值性能。除了以上2点之外,Zen 5处理器的浮点性能也得到了增强,拥有了完整位宽的AVX 512指令集。其实Zen 4架构也能支持AVX 512 浮点运算,但它是通过2个256-bit FPU合并运算来实现,而Zen 5则是拥有完整的512-bit FPU以及与其位宽匹配的流水线管道。对于支持AVX 512指令集的程序,例如AIDA64 GPGPU、Geekbench 6、PS3模拟器等应用,Zen 5架构最多可以带来50%的性能提升!
锐龙9000系列依然是chiplet小芯片设计,包括两个或一个CCD、一个IOD。CPU Die(CCD)制程工艺从锐龙7000的台积电5nm进化到了4nm,单个CCD的面积与Zen4相同,都是70mm2,但晶体管数量从原来的65亿增加到了86亿,多了整整21亿。IOD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是台积电5nm制程,面积122mm2,34亿个晶体管。这次AMD一共带来了4款Zen4处理器,分别是锐龙9 9950X、锐龙9 9900X、锐龙7 9700X和锐龙5 9600X。本次我们的评测基于锐龙7 9700X和锐龙5 9600X这2颗面向主流消费者的处理器,至于锐龙9 9950X和锐龙9 9900X的评测会在稍后放出。锐龙7 9700X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基础频率3.8GHz,加速频率5.5GHz,拥有32MB三级缓存,以及8MB二级缓存,热设计功耗65W。锐龙5 9600X则是6核心12线程,基础频率3.9GHz,加速频率5.4GHz,同样也是32MB三级缓存,二级缓存6MB,热设计功耗65W。和上代锐龙7 7700X/5 7600X相比,2款锐龙9000处理器的加速频率只提升了0.1GHz,但TDP大降40W(TDP不等于实际功耗)。责任编辑:上方文Q文章内容举报]article_ad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