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2024年08月07日
自动化技术有别于洋山四期 上港罗泾码头一期今日开港 目标吞吐量260万标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港集团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该港区采用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和智能水平运输车(AIV)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港区内AIV小车采用磁力循迹引导,利用北斗导航与5G通讯技术,运输路线更加灵活,提升了集装箱运输效率。该项目是全国首次使用该技术的港口,未来将继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支持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 **自动化技术应用**: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采用了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和智能水平运输车(AIV)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大幅提升了港口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 **AIV小车技术**:港区内AIV小车采用磁力循迹引导,利用北斗导航与5G通讯技术,运输路线更加灵活,无需安装磁钉,对整个场内集装箱运输效能提升产生巨大变化。该技术是全国首次在港口领域应用,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示范意义。

📈 **未来发展方向**:该项目未来将继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降低物流成本为先,支持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同时,一期项目的成功经验也将复制到其他自动化码头未来的改造升级,推动港口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 **车路协同应用**:罗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用了新一代的智能码头生产管控系统(Neo-TOS),在ITOS基础上集成应用F5G、5G、车路协同、融合高精定位等技术,展现了车路协同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

📊 **生产效率提升**:罗泾港区目前整体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0%以上,从1月起至7月调试箱量已有50万标准箱,生产效率已从个位数达到23箱/小时左右。未来,该港区将继续提升生产效率,力争达到洋山四期的水平。


财联社8月7日讯(记者 胡皓琼)今日上午,上港集团(600018.SH)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财联社记者现场看到,一个个集装箱从内贸、沿海航运龙头中谷物流(603565.SH)旗下“中谷3”轮及安通控股(600179.SH)旗下“仁建钦州”轮卸下,由上汽集团(600104.SH)旗下友道智途的智能水平运输车(AIV)运往堆场,全过程几乎没有人工操作。

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岸边靠泊的“中谷3”轮(财联社记者摄)

据上港集团方面介绍,目前,港区共有14台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31台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和90台AIV。

“港区内的AIV小车,采用以磁力循迹引导进行作业的方式,它无需安装磁钉,利用北斗导航与5G通讯技术,运输路线将更加灵活,对整个场内集装箱运输效能提升产生巨大变化。这也是全国首次使用该技术。”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交通建设处副处长宋光华表示,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建设已经走在了前列,而该项技术更为先进。

不过,至于AIV小车相较AGV小车效率的提升水平,上海港罗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伟向财联社记者解释,两者运行距离与运行模式完全不同,无可比性。目前公司正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降低物流成本为先,支持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对于港口企业来说,码头的新建也将为码头带来业务量的提升,一期项目改造模式的成果也有望复制到其他自动化码头未来的改造升级。

上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现场表示,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开港的同时,同步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2023年12月28日,一期工程建成交付后,码头开展调试运行,生产环节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准箱。本次正式开港的一期工程建成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260万TEU(标准箱)。二期工程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设计年吞吐能力为140万TEU,为外贸开放型口岸。

从当前罗泾码头几项生产指标来看,周伟透露,目前该港区智能闸口等整体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0%以上,从1月起至7月调试箱量已有50万标准箱,生产效率已从个位数达到23箱/小时左右。

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堆场区域(财联社记者摄)

值得注意的是,周伟称,洋山四期为纵向布局,无人车岸边交互点很短,交互区较为集中,需要更多地关注磁钉区域怎样避免冲突、提高效率。罗泾港区为横向布局,引桥有1.2公里单长,来回2.4公里(若一个集装箱从箱区到岸边绕一圈,仅5公里左右),无人车交互区更长,则无需考虑洋山四期面临的交互问题,但长距离运输或影响效率,这仍是难点。

“我们目前面临的压力是商业运行与调试兼顾,发展与创新兼顾,自身发展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兼顾,相信不远的将来(生产效率)能赶上传统码头,目标达到洋山四期水平。”周伟进一步表示,目前集团在洋山四期与罗泾港区模式之间不断做堆场布局的选择,未来若罗泾港区模式达到一定生产水平,未来在其他码头改造时会沿用这一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城市宣布“车路云一体化”进展。而车路协同在港口物流领域早已应用。其中,罗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就是应用了新一代的智能码头生产管控系统(Neo-TOS),在ITOS基础上集成应用F5G、5G、车路协同、融合高精定位等技术。

一家上市物流公司负责人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无人驾驶需要车路协同,考虑到安全因素,尚不能在外部普通路段全面推广。物流公司飞力达(300240.SZ)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无人驾驶相关业务仍处于开拓及探索期,对公司经营成果不构成实质影响。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上港集团 罗泾集装箱港区 自动化码头 智能水平运输车 车路协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