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2024年08月07日
今日立秋!立秋,就是入秋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立秋处于中伏和末伏之间,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未到,它指向秋意将近的气候变化趋势,本文还介绍了立秋的相关知识。

🧐立秋处于中伏和末伏之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高于22摄氏度,此时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并未真正到来,但昼夜温差变大,降雨等方面有变化,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立秋的“秋”是会意字,甲骨文的“秋”字上有蟋蟀下有火,表达秋天。《说文解字》中说“秋”是禾谷成熟的收获之季,很多草木也陆续结果孕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万物到此时开始收敛。

🌬立秋三候从风到露再到虫鸣,一候凉风至,是人们期盼的;二候白露降,夜间气温下降使水汽凝成雾露;三候寒蝉鸣,夏蝉声渐隐,寒蝉声起,这些都是揭示“秋来了”的典型候应。

原标题:立秋,就是入秋了吗?(把自然讲给你听)

立秋处于中伏和末伏之间,此时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并未到来,它指向的是秋意将近的气候变化趋势。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8月7日,我们迎来立秋节气。

立秋的“立”,意味着开始,秋天的序曲逐渐奏响。那么,立秋就是进入秋天了吗?

立秋处于中伏和末伏之间,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22摄氏度,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并未到来。由天象确定的立秋节气,指向的是秋意将近的气候变化趋势。尽管立秋时节地表依然储存着小暑和大暑积累下来的大量热量,气温下降的幅度不大,但温和湿、雨和热、高温与闷热都出现分离,昼夜温差变大,降雨频率、降雨量、相对湿度明显降低,体感舒适度也发生变化。将这一时段取名为立秋,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凝练出的智慧。

立秋的“秋”,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立秋的“秋”是个会意字,很好地展现了古人对时令物候的细致观察和总结。甲骨文的“秋”字形为上面一只蟋蟀,下面是火。蟋蟀鸣秋,借以表达秋天。《说文解字》中说“秋,禾谷熟也”,意味着“秋”是禾谷成熟的收获之季。不仅是禾谷,很多草木也陆续结果孕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意思是万物到了这个时节开始收敛,从懋长渐次转向成熟。

“立秋三候”指的是什么?一候凉风至。经过小暑、大暑的闷热煎熬,干爽凉风是人们翘首以盼的,因此“凉风至”被选为立秋的第一个候应。二候白露降。因为凉风至,夜间气温下降,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凝成雾、结成露,形成了白茫空蒙的晓雾。三候寒蝉鸣。此时,由夏蝉所发出的清亮稠长之声逐渐隐没,取而代之的是寒蝉发出的若断若续的低沉之音。立秋所选三候从风到露再到虫鸣,都是揭示“秋来了”景象的典型代表性候应。

(作者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立秋 气候变化 秋意将近 立秋三候 时令物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