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2024年08月06日
AI独角兽苦苦挣扎只能“卖身”,巨头们想了个新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AI初创公司面临诸多困境,不少被迫卖身求生,科技巨头以特殊方式收购,监管机构已警觉。

🎯AI初创公司在资本市场曾风光,但因市场怀疑、高成本等难以为继,许多选择‘卖身’。如Character.AI以20亿美元许可费将技术和人才资源给谷歌母公司Alphabet。

💡科技巨头采用‘人才并购’+技术授权方式,如微软挖角Inflection员工并购买技术许可,亚马逊与Adept AI也有类似合作,这种方式可规避监管审查。

😟AI初创公司困境在于生成式AI研发维护需大量前期投资且短期难回报,市场怀疑情绪升温、经济衰退恐慌等使情况更糟,投资者耐心减少。

👀随着此类收购增多,监管机构再次警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调查相关交易是否规避审查。

去年,AI初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可谓风头无两,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然而,随着市场对AI技术的怀疑情绪日益增长,加之生成式AI技术的高成本和长周期回报特性,许多初创公司发现自己难以为继,其中不少被迫选择“卖身”求生。

而在严厉的垄断监管下,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别出心裁,以“人才并购”+技术授权的方式伸出了“援手”。

例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最近与Character.AI达成了一项协议,以20亿美元的许可费获得了该公司的技术和人才资源。Character.AI 的联合创始人Noam Shazeer 和 Daniel De Freitas将重返谷歌,他们此前均为谷歌的前雇员。

这种新型收购方式允许科技巨头以支付高额技术许可费的方式,获得初创公司的核心技术和人才,同时避免了直接收购可能带来的监管审查。

据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和Character.AI曾考虑直接收购,但最终决定以人才和技术收购的方式规避监管机构的审查。 

已有三家AI独角兽被大厂收编

无独有偶,亚马逊和微软此前也分别与Adept AI和Inflection两家AI独角兽采取了类似的方式达成合作。

微软开创了“人才收购”的模式,今年 3 月份,微软挖角了Inflection 的几乎所有员工,成立了一个新的消费者AI部门,并支付了约 6.5 亿美元购买其技术许可。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 6 月,亚马逊与Adept AI 达成协议,雇佣这家初创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并支付约 3.3 亿美元以授权其技术。

这笔钱加上 Adept 的剩余现金足以偿还投资者,但对于这家去年估值达到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来说,这一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初创公司之困

当下,AI初创公司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生成式AI的研发和维护需要数亿美元的前期投资,而这些投资往往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回报。许多初创公司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渠道来实现这一目标。

AI风投公司AIX Ventures 创始合伙人Shaun Johnson)表示:“有很多公司是基于一个宏大的愿景筹集资金,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细节。”

然而,近期市场对AI变现能力的怀疑情绪升温,叠加经济衰退恐慌加剧,美国科技股暴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过去一个月跌幅达到13%。

投资者对于初创公司的耐心也在减少,越来越多投资者退出这场AI游戏,导致一些初创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和合作伙伴。

监管机构的关注

“人才并购”,即通过雇佣一家公司的所有关键员工进行收购,是科技巨头绕过传统收购流程和监管审查的常用策略。然而,雇佣一家初创公司的关键员工并以此换取技术使用权,通过支付许可费来获取技术,这种做法是不寻常的。

随着越来越多AI初创公司以 “人才并购”+技术授权的方式被大厂吞并,监管机构再次警觉起来。

报道援引业内人士称,美国政府正在加强行动,以阻止这种变相收购交易。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调查亚马逊与Adept AI以及微软与Inflection的交易,以确定这些交易是否存在故意规避监管审查的嫌疑。

迈阿密大学专注于反垄断和竞争法的法学教授John Newman表示:“科技巨头知道,他们能够购买数百家小型公司而不引起(监管)挑战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初创公司 科技巨头 人才并购 监管审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