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06日
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难道已不配有“应用自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和价格的下降,用户对手机的使用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预装软件的卸载体验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本文针对目前手机市场上预装软件的卸载体验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厂商在预装软件卸载体验上存在差异,一些厂商支持快速批量卸载,而另一些厂商则限制了用户的操作自由。此外,文章还探讨了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体验,一些厂商限制用户安装非官方商店的软件,甚至要求用户输入个人信息才能进行安装,这些做法引发了用户的不满。

🎉 **预装软件的卸载体验差异:** 不同手机厂商在预装软件的卸载体验上存在差异,一些厂商支持快速批量卸载,而另一些厂商则限制了用户的操作自由。例如,有的手机支持在桌面空白处长按,进入编辑模式后一键批量卸载预装软件,而有的手机则不支持这种操作,需要用户一个个手动卸载。

🤔 **对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限制:** 一些手机厂商对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行为进行了限制,例如,要求用户必须通过内置应用商店下载软件,或者在安装非官方商店的软件时弹出提示,需要用户手动确认才能继续安装。这种限制措施引发了用户的不满,因为用户认为自己有权选择安装任何自己喜欢的软件。

🤨 **对用户安装软件的过度干预:** 一些手机厂商在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时,会要求用户插入SIM卡、联网,并且输入账号密码、甚至身份证号码才能验证安装。这种过度干预的行为令人难以理解,因为用户安装软件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

🤬 **对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严防死守”:** 一些手机厂商对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行为进行“严防死守”,不仅会拦截用户安装的软件,还会要求用户联网并输入个人信息才能安装。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用户的隐私,还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 **用户权益的保护:** 手机厂商应该尊重用户的权益,允许用户自由选择安装和卸载软件。用户应该有权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软件,而不应该受到厂商的限制。

💡 **厂商应反思:** 手机厂商应该反思自己对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侵犯了用户的权益,还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厂商应该尊重用户的自由选择,提供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手机使用体验。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今年第一批旗舰机型普遍开始进入降价周期,市面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具备顶级性能、同时价格也非常喜人的“高性能游戏向旗舰”。或许是受到它们的“刺激”,在入门级市场也陆续迎来了一些造型比过去更上档次,并且综合品质也明显提升的新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一桩,但就是在体验这些新机的过程中,我们三易生活发现了一些不吐不快的事情,主要就是关于如今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以及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体验方面。

平心而论,我们并不反对智能手机出厂时预装第三方软件。先不说这对于手机厂商在商业上的意义,就算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说,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到手就已经装好了最熟悉的软件”也是一件有好处的事情。

但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尽管目前手机的预装软件多半是“常见”、“常用”,或者至少是“热门”的存在,可这绝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都会被所有用户需要。在这里我们甚至敢说,在拿到新手机之后第一时间就要卸载掉一部分(甚至是全部)预装第三方软件的用户,必然不会是“极少数”。

然而不同厂商的智能手机在预装软件的卸载体验上,就出现了非常微妙的差异。

在绝大多数机型上,最快速卸载预装软件的方法都是共通的,只要在桌面空白处长按、待桌面进入编辑模式之后,再点击图标进行复选,就能看到自动出现的“卸载”按钮。此时如果选择了多个软件(图标),按下“卸载”就能实现一键批量卸载。

当然,这是做得最好的(同时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在某些品牌的手机上,我们发现他们并不支持这种快速的“批量卸载”操作,这时候如果正好遇到了那种预装二、三十个软件的情况,一个个卸载的体验真可谓是糟心。

有趣的是,除了上面的两种类型之外,我们还遇到过一些手机明明支持快速、批量卸载预装软件,但就在长按屏幕准备操作的时候,系统却自作主张地弹出“图标整理教程”的情况。

的确,相关教程可以跳过、也能关闭,之后批量卸载就可以继续正常进行,无非只是多了几步操作而已。但这种“打断式”的交互设计,总让人有一种“好心办坏事”的感觉,颇有画蛇添足的“美感”。

除了能否自由、迅速、不受干扰地卸载掉不需要的预装软件之外。在我们的评测、体验环节中,不同手机厂商对于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态度”也是千差万别。

正如我们并不否定预装软件的意义一样,必须承认的是,由手机厂商自行运营、且具备较为严格审核机制的应用商店,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它们也不只是手机厂商的赚钱工具。

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当Ta们掏钱买下一台手机后,就理所应当地拥有这台设备完全的产权和使用权。这也就意味着自主选择那些“厂商不喜欢”的使用方式,同样也是消费者的权利。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品牌会在消费者不通过内置应用商店,而是自己用APK安装包安装软件时、弹出“此应用未在xx商店上架”的提示,需要消费者手动确认才能继续安装时,就觉得这已经可以说是很不合理了。

而当有些品牌会在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时,要求必须插入SIM卡、联网,并且输入账号密码、甚至身份证号码才能“验证安装”时,这是不是就有些不可理喻了呢。

其实还有一些更过分的设计,在部分机型上用户自行安装“未上架软件”时,不仅会被拦截、会被恐吓,会被要求联网并输入个人信息,而且其安装按钮还会被隐藏起来,需要经过复杂的操作才能“单次允许安装”。

说实在的,我们并不清楚这种对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严防死守”背后,到底有什么合理的意义。难道用户在什么时候装了什么软件,是厂商必须收集和存档的信息?又或者说,难道厂商可以以此为借口,推脱相关设备的保修责任?还是说当用户仅仅只是安装了几个自己下载的第三方软件时,就会对手机厂商的利益构成莫大的侵害,以至于他们必须如此应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手机 预装软件 卸载体验 用户权益 自由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