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8月05日
缅怀科学大师李政道:他创下了最快获诺奖纪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李政道出身基督教家族,在物理学领域成就卓著,对中国科教事业贡献巨大。

🥇李政道出生于基督教家庭,家族背景深厚,其曾祖父、祖父均为知名基督教牧师和长老。他自幼聪慧,虽家中宗教氛围浓,但他崇尚自然科学,未信奉宗教。

🌟李政道在物理学领域涉猎广泛,有诸多前沿性学术贡献,如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等,获得多项荣誉,是世界级的物理学家。

💑李政道的爱情故事浪漫,与秦惠䇹一见钟情,婚后育有二子,伉俪情深。

🎓李政道心系中国科教事业,推动多项计划和制度的建立,培养了众多高层次人才,为中国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苏州天赐庄李氏家族

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1866年前后他受美国监理会传教士的派遣,由松江府上海迁居苏州府而成为苏州天赐庄李氏家族的始迁祖,经多年繁衍生息,李氏家族早已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英才辈出并扬名海内外。

据罗元旭著《东成西就:七个华人基督教家族与中西交流百年》一书介绍,苏州李氏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七个基督教家族之一。

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和祖父李仲覃都是当时颇为知名的基督教牧师和长老,父子俩与存养书院、博习书院和东吴大学的渊源深厚。

李政道的父亲李骏康1915年从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吴大学,次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新成立的农林科,1919年毕业时系农林科第2届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外国洋行从事化肥进口贸易,收入颇丰,家庭殷实富足。1918年与出身于天主教名门世家的张明璋在上海结婚。

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出生在上海一个中西合璧的殷富商人基督教家庭,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李政道自幼天资聪慧,心灵手巧,智商和情商都很高。虽然家中的宗教氛围浓厚,但从小就崇尚自然科学的他终生未曾信奉过宗教。受社会动荡和战争动乱等因素的影响,李政道从未取得过正式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唯一拥有的学位就是世界级名校芝加哥大学的博士毕业文凭,这一稀罕现象在全世界来说都属凤毛麟角。

李政道博士的爱情故事

杨振宁和凌宁同为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生,杨振宁考中物理学,凌宁考中动物学。

受国民政府研制原子弹“种子计划”的派遣,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猷的遴选和力荐,李政道获国家奖学金于1946年9月2日乘船离沪赴美留学,9月14日从旧金山湾渔人码头登陆北美大陆。时年不足20岁的李政道只有大二学历,却深得吴大猷先生赏识和青睐,恩师高瞻远瞩、慧眼识珠、力排众议,功德无量。

1947年暑期,同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年轻学子凌宁、李政道和杨振宁自驾车漫游美国西海岸,历时共38天,旅途中接上刚从上海抵达旧金山港的凌宁胞弟凌容,四位中国俊杰一路畅游,饱览美景,大开眼界,行程约一万公里。

1948年圣诞节前夕,凌宁邀约正在堪萨斯州圣玛丽学院念生物学的胞妹凌宣前来芝加哥相聚,一起欢度圣诞佳节,他有意把自己的妹妹撮合给好友李政道。不巧,凌宁正好有事不在芝加哥,特委托姨表哥黄宛陪同李政道前往火车站接人。心脏内科专家黄宛教授是著名半导体专家黄昆院士之胞兄,当时他正在芝加哥一家心血管研究所做博士后访问研究。

1946年秋,李政道辗转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年轻的他曾默许决心,决定不负韶华,自己不在学术上取得较大成就就不考虑婚恋问题。

李政道和黄宛在芝加哥火车站顺利接到凌宣小姐,不承想,天赐良缘,凌宣是偕在同校习家政学的好友秦惠䇹小姐一同前来度假的。1928年10月4日,秦惠䇹出生在上海一个天主教名门望族家庭,系知名国画家和古董收藏家秦以钧之四女。李政道对秦惠䇹一见钟情,果敢抛下决心,主动发起攻势去追求自己心仪的姑娘。

凌宁和凌宣兄妹富有生物学天赋,凌宁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物理生物学博士学位,专攻电生理学,后成为美国细胞生理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凌宣也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细胞生物学教授,在业界备受尊崇。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主要获奖成就膜片钳技术就是在凌宁等发明的格雷厄姆-杰勒德-凌玻璃管微电极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取得的。

1947年8月23日,游览出发前凌宁、李政道和杨振宁

1950年6月3日,李政道和秦惠䇹在芝加哥市政厅登记结婚并合影留念,秦惠䇹是冲破家庭阻力而毅然非李不嫁的。婚后不久,秦惠䇹便放弃继续深造,在家相夫教子。夫妇俩共育二子:长子李中清和次子李中汉,均事业有成,家庭和睦。李秦伉俪忠贞不渝,情深意笃,琴瑟和鸣,白头偕老。1996年11月29日,秦惠䇹因肺癌晚期而不幸逝于纽约市,享年仅68岁。

李政道和秦惠䇹结婚纪念照

李政道教授的主要学术贡献

1950年6月,李政道以论文《白矮星中的氢含量》获芝加哥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被誉为“神童博士”,其博导是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实验和理论全能型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

李政道在博士论文中阐明白矮星内的氢含量不大于1%,将白矮星的钱德拉塞卡极限上限质量断定为后来科学界所公认的1.44倍太阳质量,这一结论受到钱德拉塞卡教授的高度赞赏。李政道的博士论文得到“有特殊见解和成就”的评语并获校长奖。

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的物理直觉敏锐,眼光深邃,视野开阔,长期沉浸于物理学的美妙世界中,自称物理是其生活方式,其研究领域涉猎广泛,包括高能物理学、量子场论、核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流体动力学、多体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以及广义相对论等诸方面,在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方面多有建树,对当代物理学特别是高能物理学的进步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李政道特别推崇杜甫《曲江二首》中的名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因为它精准地描绘了科学家精神的唯美意境。

英俊倜傥的李政道在芝大

李政道的芝大恩师费米教授

李政道因拥有以下前沿性学术贡献而闻名于世:

    统计物理学巨正则系综相变理论方面的李-杨单位圆定理

    量子电动力学重正化理论方面的李模型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玻色子多体问题

    二分量中微子理论

    CPT的分立对称性问题

    玻色硬球理论

    可消除量子场论红外发散的KLN定理

    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理论

    非拓扑孤子场论(1976)及与之相关的孤子星模型

    统一场论中的随机格点规范场理论

    1952至1953年李政道参与研究的极化子理论直接推动了BCS超导电性理论于1957年诞生,1959年起参与开创高能中微子物理学这一新领域。

1956年4月起,中国旅美青年才俊李政道和杨振宁联袂精诚合作,联手攻关令当时国际物理学界困惑不已的焦点难题——θ–τ之谜,大胆冲破宇称守恒普适性的羁绊,以将检测量从二维标量改为三维赝标量为突破口,同年10月1日石破天惊地发表经典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率先全面而系统地提出李-杨假说。

翌年初,这一假说便得到哥大吴健雄小组和伽文-莱德曼小组以及芝加哥大学泰勒格第小组的完美实验验证,θ–τ之谜很快就被成功一举破解,李-杨假说便随之升格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此事在国际科坛轰动一时并被传为美谈。

李政道和杨振宁1957年在普林斯顿

李政道1956年晋升为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教授时尚不足30岁,创下哥大自1754年建校以来最年轻教授的纪录。1958年4月11日,李政道获选台北“中央研究院”第2届院士,时年不足32岁,至今仍保持着该院获选院士最年轻的纪录。

李政道1964年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出任哥大首任费米讲席教授,1984年起出任哥大全校级教授这一最高荣誉教职衔,1994年获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2011年11月24日,哥大物理系为李政道举办隆重的荣休仪式。

李政道身为自然科学家,亦充满着人文情怀,他广交文艺界朋友,闲暇之余特别钟情于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塑、诗词艺术和传统工艺并具一定造诣。他认为,文理本就同根同源,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相融的,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李政道教授与诺贝尔奖

1957年10月3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数学学院杨振宁教授和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李政道教授以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理由是“因他们对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深刻研究以及由此导致有关基本粒子方面的许多重要发现”。

李、杨自1956年10月1日正式发表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到以这一重大理论成果荣膺诺奖,历时仅13个月整,创下诺贝尔奖颁奖史上获奖最快的纪录,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瑞典国王给李政道颁授诺奖

当年杨、李持有“中华民国”护照,首开中国人荣膺诺奖之先河。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于1964年3月23日和1963年1月21日才入籍美国,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恢复中国籍而放弃美国国籍。自2015年3月19日以后,杨振宁和李政道教授已创造所有诺奖得主获奖后生存年限最长的世界纪录并仍在持续迭创新高,这项纪录早已逾60年之久。

在诺贝尔科学奖颁奖史上,英国物理学家威廉·布拉格与父亲分享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25岁,这一最年轻纪录至今未变。其次是包括李政道在内的4位31岁便荣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1933年11月9日,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海森伯被补授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同一天瑞典皇家科学院还将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等;

1936年11月12日,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卡尔 · 安德森等被授予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鉴于海森伯是延后一年被补授诺奖,根据他们的出生日期和颁奖日期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得出:李政道获诺奖时的年龄尚不足31岁,迄今仍是次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

李政道和中国科教事业

李政道自1972年9月偕夫人首次回到祖国大陆访问和讲学之后,亲力亲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地为中国的人才培养以及基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卓著。

在李政道教授的推动下,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开少年班制度之先河。李政道是中美联合培养物理学类研究生计划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他为此花费了很大精力,倾注过很多心血。1979至1988年共选拔出916位CUSPEA学员赴美国或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出众多的高层次物理学人才,沈志勋、戴宏杰、文小刚、王中林、谢心澄、罗民兴、张东辉、汤超和郭鸿等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在李政道的推介和倡议下,1985年7月5日中国创建博士后流动站制度,1990年5月30日成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李政道力促1986年2月14日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协助1986年10月17日在北京创办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并出任终身主任。

在李政道教授的鼎力相助下,1979年起中美科学家就开展高能物理学领域的全面合作,使得中国高能物理及其相关领域快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其倡议和不懈努力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1988年10月24日建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该大型装备对高能物理学的贡献良多。

李政道推动并促成中国2011年建成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由此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高能物理科研成果。

1998年1月23日,由李政道捐赠家庭私人积蓄30万美元创建的“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正式成立,它被用来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优秀本科生,以利䇹政学者利用暑期获取基础科研领域的专业训练和工作经验。

2014年12月28日,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落成。比照哥本哈根大学的尼耳斯·玻尔研究所,2016年11月28日,李政道研究所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挂牌成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李政道 物理学 中国科教 爱情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