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爱投资的小人书,(https://xueqiu.com/7103876041/299814545)
屋顶光伏特许经营“天价”费用吓退民企,有的项目被迫流标 网页链接
官方回应!大于6MW的屋顶光伏项目是否可以分成两个单点接入|mw|光伏项目|新电价|电力公司|能源局_手机网易网 网页链接
这两个事都是啥。
先从后面一个谈起来
一个企业怎么就能两个点?
这个就是园区或者大型企业的工业背景。
大型园区或者大型企业一般做双电源配置,从电网两个点要接口,这个不是在一个110kv变压器下拿两个口,是可能在距离很远的两个110kv或者220kv分别各要一个接入点。
电网如果默认么,就算两个点,电网要是不认么,就是一个点。
所以前两天有了企业在哪里,好像是四川,说什么在全国都这么做,怎么就这里不给了。
这就是利用政策执行的灰色地带薅国家羊毛。
那么我们再看新能源项目,从10几年前到现在,都是在干嘛。
国家前几年整顿什么,项目不能未建完转让,什么不能卖路条,这都是啥意思。
包括有补贴时候,各地政府大力建新能源项目是个啥?
在中国这一切的核心都是利益,有球友看不上火电,说什么火电不赚钱,人家是公共事业,我们是公益事业。
对么?
先说说早期有补贴项目,各地政府大力推进,这个是干嘛。
就是要拿国补,薅国家羊毛。
这个阶段有没有好项目,有。
回报10 几个点项目也有。
但是这些项目和五大电力甚至华润、中广核有啥关系?
华润的项目有10几个点资本回报,华能只有8?
先说什么签字费,什么转让路条。这个是指啥?
就是有人负责拿项目要的中介费,路条就是成立公司去拿项目,中标后,就转让公司。
那么这个费用,很小么?
不可能,五大六小三峡都是潜在交易对象。
原来为啥五大没优势。
就是这类项目操作时候,华润中广核啥的更灵活一些。
华润更特别还有资金优势。
然后呢,不管项目最初多好,到了国有大电力公司手里,回报差不了太多。
现在一眼能查到的就有协鑫的光伏、明阳金风的风场。
这个就属于几乎没啥签字费的项目了,
就是拿所谓产业换资源换来的。
这类项目有自身的经济基础。
拿风电举例,弄一个1gw风电项目,几年前投资70 亿➕,一瓦投资七毛到一块,签字费路条费一毛起。
就是值7个亿。
对于做风电的公司,除了头部几家外,中小公司投资一共没有几个亿,怎么换这个资源都有利润。
协鑫呢,就是拿不到国补,自己撑不住,不是把运营都卖了么?
怎么撑不住,不就是两点,融资利息高,实际利润扣除比补贴小,才撑不住,效益很好,利润等于补贴就熬着呗。
再翻过来看前段时间那个是甘肃投资新能源亏损,是啥?
不就是一堆行业外公司以为问政府要来的新能源项目,能赚个手续费路条钱(当然现在不这么操作了),最后建成并网后,发现一毛赚不到,还要倒贴。
怎么一毛赚不到,收购方也一毛赚不到么?
收购方肯定是按照irr6.5+ 收购的呗,那能维持6.5,为啥建设方自己不持有?
那就是自己不是专业运营的,成本高,融资成本也不低,持有没意义,才要低价卖啊。
那金风那几个项目为啥能一直持有,就是大型风电设备商有风电运营能力,不算外行!
那么再看前面说的那个什么特许权多少钱。
这个是啥。
这就是纯粹地方政策,这也是这类项目的巨大风险。
地方政策狗屁不是,没法保长期收益。
我们先看这个事怎么个前因后果。
先说一个对比,内蒙古和内蒙古以南省份对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区别。
南部省份大部分把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审批权下放到地市,由于风电对环境影响比较大是,实际大范围建设的就是分布式光伏。
内蒙古的政策是什么呢,几年,集中在省范围内发放小量分布式指标,基本均匀分给各盟市。
那么分布式光伏尤其是低压侧的项目,主要是嘛呢,就是薅电网羊毛。
先准备一个背景,
内蒙古集团自建了阿拉善800公里线路,35 千伏,蒙西电网在一端送电,供电价5毛多点,实际用户电价1.6元➕,为什么这么高,线损接近70%。
内蒙古蒙西电网有隐形政策,新能源电量不跨地市传输。
那么400v低压接入的电力,要是在东部省份跨省市调度,线损是多少?
对电网冲击多大?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乌兰察布市前几年缺电,缺什么电?缺火电。
第一次缺电年份,蒙西电网有富裕,但是无法调度,为什么,因为蒙西网,呼市和乌兰察布之间有个断面,这个调度权在国网手里,为什么在国网手里,就是要保证托电对国网的稳定供给。
有了这个准备,再看那个什么园区分布式光伏,什么一点两项目,接入,对电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稳定负荷变成不稳定负荷。
再看电网最近推的两个政策。
什么10几个省份中午改谷电。
看第一个文,政府推特许权,实际基于两点,电网足额消纳,用户接受0.7元+电价。
那么中午谷电,用户还接受0.7电价么?
好多人又在想什么中午改谷电,是不是所有新能源都不行了。
我前面问了写了电力,现货交易可能要引入位置信息。
如果引入位置信息,低压侧接入项目意味着什么?就是上网电价是一毛钱,对于用户可能也没有价值,参考蒙西公路那个事,就是你0.1上网,用户接到可能也比火电标杆要高。
那有毛价值?
再看最近美国加州什么降低户用分布式光伏补贴,这都是说了一个事,电力发点侧价值不仅仅是成本电价,还有位置价值。
园区的负荷引入分布式后,就从稳定变成鸭子了。
再看一个场景,要是火电厂配的光伏呢?
反而是相反的,火电厂配了光伏,反而可以把光伏变成稳定输出了?为什么中小电厂有价值,中东部省份的火电就在这,冬季供暖省钱,和风光组配电网也有优势。
我们再拿一个场景看
广东宝新,什么扶贫电厂,什么效益特别好。
还能么?
扶贫电厂不参与调峰么?
华润为什么拿不到扶贫电厂。
为什么央企扶贫事干了很多,反而没有扶贫电厂?
这都说明了几个事,华润这类也没啥特别资源。
有地方特别资源的是像宝新这样的公司。
但是天变了。
这就像那个分布式特许权一样。
地方政府并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利益倾斜,和国家政策冲突时候,地方政策就是扯淡。
宝新是个啥,就是火电都是普通项目,但是地方额外给宝新送了两个大鸡腿,现在国家双碳政策背景下,鸡腿变成鸡爪子了。
那什么大基地什么对于五大都意味着啥。
按北方讲,就是国家让五大电力大批量拿鸡架项目,好处是不需要给其他人手续费签字费、路条。
那么翻翻五大电力包括华润的历史,他们干过整只鸡项目么?
没有。
都是拿的鸡架。
政府发出来一只鸡的项目,到他们手里就剩个鸡架。
鸡架也挺香。
原来是啥?
拿锡盟特高压举例,一个拆成几十个,就是拿个鸡架项目,也得跟粤电力,华润等等去抢。
大基地就是鸡架打包。
叠加这次国内大降息。
鸡架项目也很香。
从这里再把其他的什么大渡河项目什么某某核电项目外送通道问题。
这些是资源不好么?
是消纳没有么?
就是通道的事。
我们再举一个大基地里面的负面例子。
通辽扎鲁特青州项目。
目前负荷多少我不知道,前两年常年20%。
为什么?
风光搭不上火。为啥搭不上火。
那地方煤电没优势。
除通辽外,兴安盟吉利黑龙江煤都贵,发电成本就不比山东低多少,怎么搭特高压?
这一轮电力价值重估的背景是啥?
就是双碳背景下,资源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核心都是利益。
利益不是抢钱,是资源优化。
是西部的资源优势才能有特高压。
是资源配置优化,是要符合经济规律的优化。
是多重因素组合的资源优化。
不是球友自己想的什么光伏发电多少钱了,就该怎么怎么样。
参照美国的情况,就是离负荷越近的电源越贵,越有价值。
低压分布式除外,因为你离负荷不近。
你要放在大电网背景下看怎么配置优化资源。
这个背景下,原来的难点都不是难点了,什么大渡河的水电,送出一定会解决。
什么核电要发展,核心是东部煤电贵了。
有了这些种种,再翻过来看我一直说的,新能源在火电发电降到四万亿之前不会有实质问题。
这肯定不会有问题,对应煤机3000小时,全年负荷40%呢,这个技术一点没问题。
那么这个背景下,华润能做到他的煤机发4000,五大发3000?
宝新的扶贫电厂能做到发5000?
我们再看甘肃能源和华润最近的合作,原因是华润是甘肃的扶贫对口。
但是这个项目比华能陇东好?
可能么?
对端在哪?
对端省份的利益怎么提现?
刚才讲了火电差不多要退2万亿发电量简单算,就是差不多对应12-15亿千瓦的风➕光。
那么这里面风光项目就得赔钱?
原来是火电标杆✖️1.1-1.2。未来上新能源就得两毛上网,赔钱。然后用户拿到大额补贴,我们继续跟外国卷产能。
然后央企资产价值归零。
然后外资按照净资产打2折买走,然后像英国那样电价涨一倍。然后股价乘10?
这肯定都不可能啊。
未来的大概率就是维持当前电价。不排除略涨。
央企资产保值增值。
至于华能什么的收益irr7-9一定有保障。
毕竟风光建设成本降了,毕竟火电标杆中东部省份是4毛,足够空间保障了。
那么直接算,会不会有irr10几个点,有也拿不到,利益都要博弈,现在五大谈的各种困难,就是这个博弈过程难。怎么安排利益分配难,但是再难也有。
那么什么分布式什么签字费啥的,这类项目就是扯淡。
这个都是基于历史的隐形政策,好多利益并不存在,怎么博弈。
比如居民自建的,电网已经给居民补贴了电费,你还要电网消纳你的自发电,你不是薅电网两遍羊毛么?
比如工商户按照历史电价做的超额利润。
电网一旦变固定电价为分时电价,超额收益就变成负收益了。
而什么是基准值,就是各省的火电标杆,这个是电网改不了的成本。
这也是我做分析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没有这个锚定点,你做啥分析都看不清,想啥都有问题。
有了这个,你再看我上面和以前做的分析,就一通百通。
所以,现有大背景下,五大电力都好。
最后补充一下全国范围内资源配置,大电网背景下资源配置优化是个啥。
球友很容易代入各种技术,各种什么风光,分布式,什么零电价负电价。
这些都是智障。
你先看大数。
第一个大数是特高压投资
假定全国用电量不增长了,你特高压投资怎么收回?你不是在额外建了个大网么?
就是过两遍。
以江苏举例,假定省内发电量减少部分,完全用特高压补充。
那么原来省内网电量不变,特高压部分对于大电网来讲就是过了两遍,特高压过了一遍,省内过了一遍。
这里面又有两个数,
一个是投资
34条特高压一条投200多亿,就是7000亿+投资,一年过一万多亿度电,一度电收一毛+,就是1000多亿。这就对应投资有回报,使用有效益。
一个是技术上可行
特高压,500kv,220kv…输送,每级的线损大致可以控制在2%。反之不可行。
再看各省的状况
中东部省份,新能源项目大多数项目、散小。
为什么?
一方面是资源禀赋,大型陆风资源少,海风平价刚开始。深远海风可能还要补一点。
做光伏的地,最好都是荒地,非荒地,土地成本远比光伏板成本高。
一方面配电网政策没法突破
这里面有个隐含的事,就是越是电压级别高的等级接入电网,对稳定性要求越高。
比如,鲁西弄个5gw光伏,鲁东弄个4gw火电,中间网架要是还不稳,这个对于山东网就是灾难。
比如特高压为啥要打捆来,核心就是对于受端是稳定的。
那么再看什么河南大搞分布式、山东大搞分布式都是这个背景。
那么配电网政策怎么突破?
这个对于电网是核心利益,需要国家在另外一个层面给补偿或者部分改变电力交易制度。
这个政策改变也隐含了存量中小火电要升值。
简单算一个场景。
假定未来2万亿火电新能源替代。实际是2万5000亿,因为特高压打捆里面1/3是火。
简单估个大数好分析,
其中1.2万亿特高压,8000亿新能源4000亿火。
1.3万亿新能源,一半在配电网下一半在配点网上。
那么就是6500亿在配电网内。
这6500亿就是国网的损失,因为可能不过网了。
为什么说存量火电增值。就是原来的政策叫增量配电网,配电网必须是新增的,不能依托存量火电建设。
但是未来满足新能源大比例建设,尤其中东部省份要依托小而散资源建设,就必须依托存量中小火电。这样才能构建相对稳定的负荷点。
这样才能让500kv的煤机调峰技术上可行。否则省级电网内到处都是像泡泡一样波动的新能源负荷,对于省级网就是灾难,那就需要燃机调峰了。
那么例外有没有?
有,比如魏桥在山东配了1gw的光伏项目,云南给了2gw源网荷储。都是例外。
但是这个是电解铝的特性决定的,200万吨电解铝需要400万千瓦火电配套,名义上是配电网,实际是区域电网级了。
拿钢铁做个对比就了解。
一亿吨钢,不配余热发电也就用230亿度电,还不到一个200万吨电解铝需求。
但是一亿吨钢已经是中国最大钢铁城市唐山的一半负荷了。
谈到这,顺便就再扯扯好资源、衍生投资啥的。
电力投资干的最好的都要配点电解铝。
简单算,一度电赚3分,一吨铝赚4000,一吨铝用13500度电,折一度电三毛。
100万吨电解铝投资50亿,配套200万千瓦火电,投资88亿。
反过来看,就是投资了200万千瓦火电,花了88亿,只要再增加一半投资,收益就要乘以10,哪怕10年内只有一年有这个收益,也意味着一年就赚了煤电10年的钱。平时这9年,电解铝亏损,煤电赚钱?不可能吧,就是平时赚几倍,好年景赚10倍。
那么配了电解铝的有谁呢?
国电投是大头。大唐配了一点。
再看球友最追捧的华润,一点没干。
所以,我对华润电力的判断,就是前几年靠海外融资成本低,赚了两年好钱,除此之外,啥也没有。
就是有点勾兑能力,除此之外,啥也没有。
华润电力真的能把3000多万火电整出花来么??上雕花吧!
再补充一段新能源资产的事,什么存量、增量、分布式。
存量和增量基本上不构成竞争。
好多人心里最大的疑问实际就是这个增量那么便宜了,存量怎么办?
这个事平价上网时候不是也有,实际就不存在。
今年开始才有个小差,就是我前面说的容量电价。新能源补贴项目向平价过渡这个事,就没考虑火电以后要出容量电价。
这个问题不大,毕竟已经逐步开始到期了。
只是对于存量新能源补贴,新代旧不要报太高期望,什么一比3一比二替代,也就是这几年。
未来大概率是一比一。
至于球友说的什么补贴什么负电价。
我拿几个事说一下吧。
一类是建设补贴,这类东东分布式多,充电桩多,收益最不稳定的就是这批。
国家鼓励建设但是没法保证收益。
这里涉及两个事,一个是上网电价,一个是用户电价。
用户电价签不了20年。
上网电价以山东为例,今年什么负电价,大部分都是分布式的。这才是地方国家政策博弈,这不是博弈利益。
是地方政府管不着国网啊。
政策要求必须并网,好,那负电价你接受不?
不接受地方政府自己补贴。
地方政府说我不补,我只能让国网保你接入,其他干不了。
所以从去年开始山东大批分布式项目拿了指标直接弃掉。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国际鼓励建设新能源,但是不保你拿回扣收签字费啊。
再看今年江苏的什么超过两年未建的项目取消,华电一家就4gw。
江苏以后不做新能源啦?
肯定要做啊。
这类项目都是和地方政府签的意向指标,不具备开工条件就做不了。
那怎么做呢?
重新谈判,重新申请啊。
那么再问了,地方政府以后发新能源的时候,可能让自己省属企业irr10,央企irr5么?
这个不大可能。
我们复盘一下火电的事,什么宝新的扶贫电厂
宝新这个对应两个事。
一个是地方要扶贫,有一笔钱定向给了宝新
一个大电厂,建在500kv干线上,电网自动给了高收益,给了高小时数。
我们再看新能源领域,
央企要扶贫,直接建了电站,收益硅贫困户
有没有几个gw的资源,给地方电力直接倾斜。没有啊。有不是早干了。
再翻过来看宝新这个事,是借着扶贫的名义夹的私货啊,别人捐钱他赚钱。
但是靠火电扶贫赚钱这个路子没有了。
至于未来是不是有个别公司也能夹私货赚钱,赚几亿甚至几十亿都可能啊。
现在的宝新,以前的那个李河君都是这样啊。
汉能的李河君整了个200多万千瓦的电站,就好撑自己一年赚几十亿。身价1000多亿。
这不是笑话么?
大唐发电900多万千瓦水电,参股核电煤矿,市值连300亿都不到。
李河君怎么能在电力更低估的时候整出来1000多亿身家的。
那时候长电连2000亿都没有吧。
装机是李河君30倍,资产质量更好,长电得估值和李河君的腰包一样大?
不知道当年的小编和研报是怎么洗的。
这个事说完了,就是当前双碳背景下,省内新能源资产大致都有6-8irr,甚至更好。
好多人不理解博弈,以为是买了项目群,天天去和政府吃饭勾兑,勾兑好了irr是6,勾兑不好是4。
这是啥买卖,学校门口卖鸡蛋饼么?
我一直说的大基地对于五大的意义不在于多赚钱,在于不需要出门抢了。
这个对应啥事呢。
就是国央企考核。
我们一般是双考核。
就是干活、效益都要。
任务指标,效益指标双包。
好多人说的什么规划irr都是8,做着做着,有的是3.5有的13.5。
我说这个胡扯。
如果不是利率下降,不是赶巧了风机组件大降价,你告诉我哪个发电项目最后规划项目,设计8,实际是13?
而多数是什么?
设计是我8,赶上强装,组件涨了30%,实际变成6了,也得干,然后利率降了,又变成8了。
那么这类项目怎么来的呢?
是投资方算不明白?
不是啊,倒算来的。
有任务一定要干,明知道有的条件不具备,把参数改改,算成8,坚持投。
那未来怎么办,等条件变好啊。
比如大唐发电的大渡河水电,都是这类项目,不知道国网送出有问题?
知道。
判断早晚要改,就把可研微调一下不就过了。
再拿一个场景举例子吧。
就是甘肃项目,什么投资亏损。
这个对应什么呢?
建设方亏了,为啥亏,因为五大不缺项目了,所以不参与组建前期公司,不承担风险。
并网后,按照考核价值收购,所以建设方亏了。
那为啥这样,就是我前面说的,国家大批量提供鸡架,五大无论任务指标效益指标都有完成保障。那就不去抢鸡肋项目了。
那谁去抢,地方电力呗。
不去抢就没有。
我们再拿火电复盘,原来地方政府手里的审批权最有价值的就是新建60万千万审批权。小时数多,效益好,就是向地方电力倾斜。
那有人问了,100万机组呢?
100万机组审批权在国家发改委,地方没权力,这点五大还有优势。
这也是过去10多年,五大没饿死的原因。国家的政策都有自己讲究的。要是100万机组审批权在地方,浙能、粤电力、江苏国信规模还能大50%。
那当下呢?
当下就是地方政府手里没有啥有价值权利了。
所以粤电力、江苏国信才要大搞100万机组,因为这类项目五大也要挑挑拣拣了。
至于新能源更是这样,就是参与交易,这个谁能控制回报率,没法控制,保回报就要给补贴。
怎么给?
年年补,还不如不补。
补贴如果要给,一定是国家要求,比如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发那就尽量给省内企业。
发电都平价了。还怎么补?
以山东为例,有这个钱,就补给自己供暖企业了,还补发电?
所以先理清楚怎么回事,再谈投资。
而不是相反,先有个成见,再去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