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8月03日
乡村咖啡店,火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乡村咖啡店近两年集中涌现,与青年返乡的生活经济高度相关,且从消费和供给视角进行了分析。

🥤乡村咖啡店的涌现与青年返乡相关。阳朔乡村咖啡店部分由本地青年返乡所开,利用老房子改建,是包装成咖啡的饮料;部分由旅居者所开,他们将咖啡馆作为重新嵌入地方的方式,是社交性的第三空间。

🌆对于游客,乡村咖啡店是注重消费场景塑造、标准化咖啡生产的打卡地,提供符号性的第三空间,形塑了旅游化消费生活需求和方式。

🛠️乡村咖啡店的大量出现离不开产业链的全供给。咖啡师门槛降低,培训周期缩短;国产咖啡豆产量增加且以内需为主;咖啡机器价格下降且可网上购买。

去年在安吉调研,一个县域有300多家咖啡已震惊我,网红咖啡店每天卖8000多杯,更有瀑布咖啡、稻田咖啡等各种新消费空间,私以为是长三角小资生活已经渗透到乡村。师姐过年回县城,一杯瑞幸要排队1.5小时,咖啡已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消费习惯。

今年暑假在阳朔,遇龙河景区沿线乡村涌现30家左右咖啡店,一个村小组一年时间新开8家咖啡店。让我不禁想,这两年乡村咖啡店到底为什么集中涌现?

从消费视角看,这和青年返乡的生活经济高度相关。阳朔乡村咖啡店一半是本地青年返乡所开。他们根据网红咖啡店的模式,选择一处景观,利用自家的老房子改建复制一个咖啡馆,是包装成咖啡的饮料。

另一半则是旅居者所开,他们的理念是在一个喜欢的地方过一种向往的生活。租一栋民房,楼上居住,楼下经营。咖啡不仅是他们都市生活习惯的保留与自给自足,咖啡馆更是重新嵌入地方的方式。咖啡店作为第三空间,是他们与游客、村民、新旅居者发生联结的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随心轻松安排,想休息即可出门,想社交可以和朋友一起攀岩、喝酒等。

对于游客而言,消费的更多是以打卡类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往往更加注重消费场景的塑造,标准化的咖啡生产,咖啡师是请过来的,提供的是符号性的第三空间,是一种以媒介为旨归的特色旅游消费景观。

咖啡具有这种消费群体的基础,无论是旅游者的解渴提神,还是休闲打卡,形塑起来一种旅游化消费生活需求和方式。对于旅居者、城市返乡就业创业的群体而言,消费更多是咖啡本身,“咖啡的技艺”、“与咖啡师的聊天”“朋友的休闲”,是社交性的第三空间。不论是咖啡馆生产出来的是哪种空间意义,它都发挥了空间媒介的价值。

从供给视角看,这么多青年回村开咖啡店离不开产业链的全供给,即咖啡师的低门槛、国产咖啡豆、咖啡机器的生产与电商平台供给。以往我们认为咖啡师还是挺有技艺门槛的,但我们访谈了解到,咖啡师从学徒到独立的周期大大缩短,尤其是瑞幸,培训一周就可以上岗的。

对于阳朔大量的咖啡店来说,他们的老板很多也可能是咖啡爱好者,都是网络自学的、可能一般当学徒的就1-2个月就可以学会,像难一点的拉花,他也可以通过塑料包装去抹除这个产品的精细。

据云南省统计数据,云南咖啡几乎占据国内98%的咖啡种植面积,2023年云南咖啡生豆年产量达到14.6万吨,超过90%的云南咖啡留在了国内消费市场,云南咖啡从原料出口市场转向满足内需为主的品牌产地。国内咖啡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和文化品牌的推广日趋完善。

明园咖啡店经营人讲述,他们2001年在阳朔开店时,第一台咖啡机还是先生从台湾背回来,咖啡豆几乎都是进口豆子,经营者必须对咖啡豆的购买和保存十分了解和精细才行。这两年,年轻人的咖啡文化已经兴起,店里云南咖啡豆卖得最好,而且物美价廉。咖啡机也从原来动辄10万下降到2万就可以买一台不错的国产咖啡机。

不会烘焙处理豆子也没有关系,咖啡豆、咖啡机、杯子等等都可以通过网上即时购买。因此,这种长产业链的全供给才能支撑大量青年返乡在短时期内,实现咖啡店的创业。正是这样一种供需的同时发生,推动了乡村咖啡消费景观的形成。

下一阵消费热潮是什么?是否有产业链支撑?青年或是乡村能追得上吗?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乡村咖啡店 青年返乡 消费需求 产业链供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