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8月02日
“网络身份证”来了,淘宝、微信、小红书等已上线试点版功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公安部、国家网信办起草管理办法后,“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上线,用户可申领认证,该APP涵盖众多政务和互联网APP,其依据相关法律,功能是减少个人信息超范围采集,申请基于自愿原则。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已上线,用户下载后经多种核验方式可完成申领认证,不满18周岁的用户需监护人授权或代为申领,申领后可得电子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目前该APP的试点应用涵盖多个政务和互联网APP,政务APP通过网络身份证实现不同功能,互联网APP主要用于异常账号用户身份重新核验,正常用户登录暂不受影响。

📜“网络身份证”的法律依据包括多部法律条款,其重要功能是减少互联网平台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保障公民隐私安全,且申请基于用户自愿原则。

“网络身份证时代”即将开启。

近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共同起草《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未来是否需要“持证上网”一时间引发热议。而在征求意见的期间,小红书、淘宝、微信等APP已上线了试点版功能场景。

8月2日,界面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安卓、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均已上线了一款“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APP,APP图标上附带有“试点版”字样。用户下载后经过身份证实体证件(护照及港澳通行证等其他能证明公民个人身份的证件均可)NFC扫描核验、人脸识别、关联手机绑定、设置口令后,即能完成申领认证。不满18周岁的用户申领网号、网证时需要经监护人授权同意,年满8周岁不满14周岁的用户,则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申领。申领后,用户会得到一张带有“网号”的电子网络身份认证凭证。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试点版APP的热点问题答疑页面显示,目前已上线试点应用涵盖10个政务APP和71个互联网APP。政务APP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四川-天府通办、山东-爱山东等;互联网APP则包括淘宝、微信、QQ、小红书、bilibili、12306、航旅纵横、美图秀秀、优酷、爱奇艺、58同程、智联招聘等等。

按照意见稿的官方定义,网络身份证主要包括“网证”或“网号”,是一种由国家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虚拟身份证明。其中,网号由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组成,是一串经过加密、不直接暴露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公民可以凭借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有效法定身份证件自愿申领,用于上网及访问相关互联网平台服务时加密登记或核验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

政务APP与互联网APP试点上线“网络身份证”应用场景也有所不同。例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通过网络身份证实现一键登录,其他地方政务APP则借助账号实名认证和一键登录。主要的几款互联网APP,如淘宝、微信、小红书则主要借助网络身份证来完成“异常账号用户身份的重新核验”。正常的用户登录目前不受影响,登录页面也未出现网络身份证核验的类似要求。

目前网络身份认证接入互联网平台仍处于试点阶段,下一步会增加哪些功能及应用场景,界面新闻向小红书、淘宝等APP询问相应的计划,暂未有回应。

“网络身份证”的法律依据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上法律条款中均有提及“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的对应条款。

对于未来是否要“人人持证上网”,根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网证和网号的申请均基于用户自愿原则,并非强制性要求。

而像微信、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也是按照自愿原则选择是否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一旦用户选择使用网证和网号并通过验证,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再另行提供身份证等明文身份信息。

根据意见稿介绍,网络身份证出台的一项重要功能是减少互联网平台以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与此前通过个人手机号码、身份证等方式验证上网不同,有了加密的“网号”“网证”后,公民上网可以不再使用这一类暴露个人身份信息的明文证件,可以避免被平台方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保障隐私安全。

本文来自“界面新闻”,记者:李彪,编辑:宋佳楠,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网络身份证 信息安全 自愿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