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024年08月02日
回顾大A历史上的悲观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A股历史上的多次熊市,包括90年代、2001 - 2005年、2008年、2012年、2018年等时期的股市情况,分析了熊市的原因及投资者的情绪表现,强调了保持冷静和把握投资机会的重要性。

🎯90年代早期,A股作为新兴市场波动大,股价走势受资金主导,暴涨暴跌是常态。虽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1994年和1995年股市仍有较大跌幅,若此时过度悲观离场,将错过后续牛市。

💔2001 - 2005年为五年熊市,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至998点。高估值不可持续,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减持等因素,使投资者深感绝望,但2005年股市估值低后迎来转机。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经济下行,上证综指跌幅高达65%,市场充满悲观言论,但随后在政策刺激下经济复苏,指数走出V型反转。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上证综指跌幅超30%,形成历史大底。此后政策重心转向结构调整,股市出现结构牛行情。

😫2018年受多种因素影响,A股全面普跌,市场情绪极度悲观。若此时退出市场,将错过后续结构牛行情。

来源:雪球App,作者: 凤翔梁进,(https://xueqiu.com/9828638027/299685409)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2024年,像极了1929》, 1929意味着什么?1929年是美股行情的转折点,是美国10年大萧条的开始,在1929年之后的几年里,美国股市和整个经济都处于极端的困难中,道指从1929年381.17点跌到1932年41.22点,跌幅近90%,这是一段由极度繁荣到突然崩溃的历史。所以不去看内容,单看标题你就能感受到市场上悲观的氛围。印象中,似乎每轮熊市,必有一篇文章写1929,连标题都是一样的,只是换个年份。仔细一搜,还真不是每轮熊市,而是每年,从2018到今年,每年都有。这让我想起了网上广为流传的:6000点“死了都不卖”、5000点“千金难买牛回头”、“4000点是牛市起点”、3000点“牛市还有下半场”、2000点“政策铁底”、1664点“中国股市必须推倒重来”,“中国股市没有希望了,要跌到1000点”。这些都说明了人性一直如此,投资者在悲观环境下的行为是人性中恐惧、从众心理及过度反应等特质的综合体现。读史可以明智,通过分析历史大势的走向和规律,可以学习历史上成功的经验,规避掉失败的教训。站在2024年这个时点,感受到这种悲观的情绪,并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妨让我们复盘一下A股历史的悲观时刻。

1、90年代——上涨为主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A股一直波动都很大。在90年代早期,由于上市股票数量太少,股价的走势和基本面的关系不大,市场的赚钱效应由资金主导,属于“僧多肉少”的年代,暴涨暴跌是常态。2000年之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GDP大部分时间在两位数,政策调控最多的方向就是防止经济过热,从那些年股市的涨幅来看,基本上能够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但是我们回过头看,1994年深圳成指跌幅达到43%,上涨股票占比23%,下跌股票占比77%,全部股票收益率中位数-25%;1995年上涨个股占比20%,下跌个股占比80%,全部个股收益率中位数-17.3%。经历了这两年的下跌,站在1995年的年底,投资者的情绪一定是非常悲观的,1995年12月25日到29日,上证综指5个交易日全线下跌,周跌6.55%,12月全月下跌13.4%,出现了日、周、月、年四线皆阴,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度悲观而离开市场,那么将遗憾的错过未来两年的大牛市。

02、2001-2005年——五年熊市

上证指数从2001年最高点2245点跌到2005年最低998点,虽然2003年指数是涨的,但是整体上大家仍然习惯上将这段历史称为五年熊市。2001年之前,股市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市场平均市盈率一度高达65倍,而且2004年之前,A股估值一直都很高,而高估值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当时正处于股权分置改革年,国有股减持成为压在股民心头的一块巨石。正是2005年股市估值跌到足够低,在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才迎来了盈利增长和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上证综指在2007年创下6124点的历史纪录。事后来看,站在2005年的时点,持续多年的熊市一定让投资者感到深深的绝望,国有股减持的恐惧、高估值的调整压力、全球经济的不利影响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场持久的资本市场寒冬。然而,历史也告诉人们,每一次的低谷之后都会迎来新的高峰。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市场周期、保持冷静的投资心态,才能够在市场的波动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机会。

03、2008年——A股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股市暴跌,中国经济处于高位回落的下行周期,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盈利和估值的下降形成了戴维斯双杀。上证综指从1月的5522点最低跌至10月底1664点,最终以1821点收尾,跌幅高达65%,创出历史上年度最大跌幅,全市场超过99%的个股下跌。相信所有经历过2008年的投资者都会刻骨铭心,那时候市场上流传着各种悲观的言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对金融市场的不信任以及对政策干预效果的怀疑等等,“中国股市必须推倒重来”,“中国股市没有希望了,要跌到1000点”的声音不绝于耳。正是在这种绝望的情绪下,市场开始出现转机,2009年,在“四万亿”和宽货币政策下,经济快速复苏,指数走出了V型反转, 万得全A指数全年上涨105%。“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开篇提及的6000点到1664点的“市场观点”,完整的反映了投资者“人性满满”的情绪变化,在市场最恐慌最绝望的时刻逆向而行、善于把握投资机会往往是很难做到的。

04、2012年——经济下台阶之后的股市大底

大国经济体在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经济增速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按美元计算的GDP已经从1978年的不足3000亿元增至2023年的超过18万亿美元。当经济体量巨大时,即使维持相同的增长速度,每年也需要增加更多的绝对增量。因此,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维持高增速变得越来越困难,而我们迟早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从2012年开始,我国GDP直接从9%时代来到了7%时代,经济增长指标出现了全面下滑,上证综指从2011年最高点到2012年最低点跌幅超过30%,并跌穿2000点形成又一个历史大底。2012年以后,政策重心从“总量”转向“结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和股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经济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资本市场规模体量的增加,推动其全面走牛需要巨额资金,而市场上的资金会更倾向于集中力量推动他们认同的板块或优质股票。过去的全面牛市几乎没有再出现过,之后全部是结构牛:2013年~2015年中小创的牛市,2016~2020年的消费牛,2021的新兴行业赛道牛。经历难熬的2011年和2012年之后,2013年到2015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体现了从成长股到价值股再到杠杆牛市的风格切换,上证综指在年中突破了5000点,回过头来看,2000点以下的筹码是不是弥足珍贵。

05、2018年——金融危机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2018年在中美贸易战、宏观经济政策“去杠杆”、企业盈利增速普遍下滑、商誉减值、业绩暴雷等多重因素影响下,A股市场全面普跌,从年头跌到年尾,万得全A指数全年-28%,中小板指-38%,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表现最差的一年。2018年底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成交清淡,市场估值已经压低到了历史大底的水平,而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和市场走势的担忧还在加剧,信心普遍不足,很多专家和分析机构在年底对市场的预测持续悲观,对2019年的市场展望也普遍保守。如果投资者在这个最悲观的时候退出市场,那么接下来会错过2019年和2020年的结构牛。2019年万得全A指数上涨33%,一是对2018年超跌的估值修复,二是全球流动性极度宽松,外资持续不断流入A股。2020年全球遭遇了新冠疫情,A股行情出现了结构性分化:上半年疫情中受益最大的医药行业涨幅最大,下半年受益于新一轮能源变革的新能源行业涨幅居前,而白酒作为防御性板块的代表在全年领涨全市场,万得全A指数全年实现了26%的上涨。所以熬过了2018年漫漫熊途,敢于在年底加仓的投资者,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小结

纵观历史,每次牛熊转换都是如此:下跌初期,投资者趁“回调”加仓;随着进一步的下跌,恐慌情绪迅速蔓延,甚至市场崩溃论开始流行,投资者由于恐慌而抛售股票,从而加速市场下跌。股市从高估值跌到合理的价位之后,往往由于惯性和投资者非理性抛售而继续下跌至极度低估的状态。在市场底部的形成过程中,往往由于缓慢磨人而逐渐消磨掉投资者的信心,甚至当行情开始反转时,投资者仍然被熊市的亏损而困扰,选择割肉离场或者“回本赎”,从而错过未来的牛市行情。每一次熊市所处的历史阶段、经济背景不同,但是投资者(包括机构)情绪的共性表现为“别人恐惧时更恐惧”,反映了人性中对损失的厌恶。每次当我们以后视镜的角度来看待过去的每一轮熊市,都可能后悔或在底部割肉,或在底部没敢加仓,而当未来我们熬过了2024年现在这个估值折价40%的历史大底,相信依然如此。我们不妨在这个“像极了1929”的最悲观的时候,保持冷静,风物长宜放眼量。

参考文献:《追寻价值之路——1990~2023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燕翔、战迪著。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股熊市 投资启示 市场情绪 经济背景 股市复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