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瞎扯几句,(https://xueqiu.com/1871318562/299708258)
$比亚迪(SZ002594)$ $赛力斯(SH601127)$ $贵州茅台(SH600519)$
今天,很多人都把大腿拍肿拍断了,为啥呢,因为270没卖,250没卖,眼看着就直奔着230去了,到底卖还是不卖呢现在?完全没了主张。
自从DMI5.0发布起,股价走了一波明显的上扬之后,近期的比亚迪让市场议论的点可谓不少,从双宋的定价不及预期的给力,到豹5毫无征兆的突然-5,再到7月销量又出乎很多乐观人士的意料的低,似乎突然间都是利空,都快溢出屏幕了。路边社和传统黑们又开始摇旗呐喊,甚至连泰国降价这把陈年烂谷子又被重新翻出来进行骇人听闻的炒作。一时间,风雨欲来的样子。
那么,事实是什么呢?
1、双宋的定价较之之前的秦L,的确是贵了,但是横向的和竞品相比,依然出色。向北实测满油满电1700多公里,一台13万多的中型SUV,你还能要求更多吗?首先,从续航能力而言,无可比较,因为根本就没有竞品!也许,比亚迪该考虑的是秦L可以适当的涨个几K了,效仿下当年特斯拉的价格上下波动的玩法,那才是高级感。
2、豹5,更合理的衔接豹3和豹8的价格区段,同时为导入优质经销商资源做好充分的价格体系。
3、至于7月的月销数据,34万多。很多人是光看了7月最后一周的数据,觉得怎么着也要上36~37甚至38了,其实实体企业的业绩释放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加速过程。7月国内整车销量环比是下降的,也就是市场在整体萎缩。再此宏观下,比亚迪取得的业绩其实已经是非常之稳健了,无论是新能车占比还是整车占比,都已经到达了历史的新高。
简单重复完以上的观点(部分观点之前已经发文扯过,所以这里只是简单的重点重复下,不具体展开),比亚迪目前的困境有没有呢?有,以下:
1、海外销量,总体同比增长是可观的,但是6、7月份的原地踏步,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增长乏力。如果月销连5万台都无法稳定,那么谈年销百万甚至是150万,就毫无事实依据。这一点,目前悲观是客观的;
2、作为一个年销已经达到300万台以上的超大型整车企业,即便船夫已经在集团战略上坚定的提出快鱼吃慢鱼的口号,但是在巨大的历史留存产能面前换代依然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无论是从DM4到DM5,还是一代刀向二代刀的换代,目前看是不及市场预期的,这一点市场的预期偏乐观和线性推论,企业的动作其实算稳健,不算慢;当然,我们还是希望类似汉L唐L此类重磅的换代产品能够尽快面世。
3、20万以下市场的竞品冲击。传统车企目前即便在价格区段上逐步接近,但是产品力还是完全无法抗衡比亚迪。新势力中的蔚来和小鹏启用子品牌的策略来杀入20万以下区段,可能会有一定的冲击力。小鹏的实车,说实话目前看可能又是一款失败的车型。但是蔚来的那款车,还真不好说。所以,值得高度关注20万以下的既得市场份额的稳固能力;
4、30万区段的大型SUV产品的推出速度,显然是慢了。理想7月月销首次突破5万台,是一个阶段高点。同样的还有赛力斯的问界。也就是说,这一类产品的月销容量已经快接近10万台了,绝对是一个大品类了。所以,N9的推出,需要加快,那是一块绝对的蓝海增量,对于比亚迪目前的车型矩阵而言。相信在N9之后,比亚迪还会有一堆的类似的车型推出,这是它惯有的战术。希望看到不动如山,劫掠如火的再一次的突破性产品问世;
5、二代刀,原先预告是8月上市,但是越临近越没有声音。刀片电池上市接近4年,的确是到了不得不升级的时点了,宜快不宜迟。吉利们又在不断地鼓吹固态电池量产了上市了装车了之类的,说明想要在电池上弯道超车的大有人在。如果能够实现稳定的1000公里续航的二代刀上市,那么至少可以向市场证明在电池这一块比亚迪依然卓然领先的行业地位。
回顾这几年,比亚迪的股价有过高光时刻,但是总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别扭,和它实际的稳步上升的市场地位极其的反向。从特斯拉主动打响价格战,到CC背后插刀的油箱门,再到巴菲特开始不断减持,最后到各种版本的牌桌论,风风雨雨不断,明枪暗箭不断,股价总也飘摇不定。
关关难过关关过,相较于历史上比亚迪的低谷期,现在的比亚迪在确定性上不断的提升。
瞎哥始终觉得,也许比亚迪让你实现财务自由的路还很长,比一些所谓的妖股要漫长的多。但是,如果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将来是大概率的稳步向前向上,那么比亚迪再一次实现几倍的市值跃升,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妖股可能几个月翻几倍,比亚迪肯定不会是妖股,它需要不断的积累不断的量变,这是一个渐进的脉冲式的过程,我们不得不耐心守候下一个脉冲爆发时刻。
靠谱的企业+耐心的守候也许就约等于将来的财务自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