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宛平南路毛主任,(https://xueqiu.com/4368870576/299617350)
回复@宛平南路毛主任: 今天再把这篇雄文读了遍,也深刻检讨反思自己。 欧美写字楼看了也快一年了,可笑的是我在2个月前还在吹票,一个月前就精准的在黎明前清了仓,从而完美的错失7月份接近翻倍的涨幅,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当时清仓的逻辑是觉得同样是收租类资产,$鹰君(00041)$派息更加稳、资产更优、估值更低,在底层资产类似的前提下 “5倍股换10倍股”。而实际结果是当降息预期再次确认时,鹰君毫无反应,cmou接近翻倍,相当于吃了个腰斩,目前反思下来有以下几点总结:1、我真是个sb
2、随意跨品种比较不可取,虽然底层资产相似,尤其是reits有强制派息要求,和话语权在大股东手上的股票天然就不可比,折价多少是门玄学。
3、更多尝试去理解不同市场,港股相当一部分资产的定价都属于完全失灵状态,面对边际的反应速度迟缓也是正常的,做完了美股再来做港股也不迟。
4、港股非但不能和美股碰瓷,连新加坡股市也比不了,当然站在老外的视角上这么想也合理。
5、简单的胜过复杂的。reits公司治理清晰、资产简单、报表易于理解。尤其是对于小票和周期底部资产,高危品种大家都是分散投资,5分钟能看懂的公司当然要比5小时能看懂的公司更加吸引资金。 降息会有无数投行会去推reits,等干到“类reits”都是后话了。
6、理解其他的牌友也很重要,就算写字楼有通过recurring capex玩财技、就算鹰君有资产账面价值被低估,反正大部分人又看不出来.... 老是装自己是最吊的、以为自己看清了真相是种大病,牢记自己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纠错的... //@宛平南路毛主任:回复@黑色面包:欧美的写字楼有关注过吗? 一些小盘reits(比如说新加坡的oxmu和cmou)已经被干到0.2pb了,而公司正在以book value出售资产。 需求侧也慢慢在return to office, 另外供给停止且大量写字楼正在转型改建。
还有一些欧洲的住宅(比如gyc)我也在看,过去几年高利率下行业已经没有资本开支了,通胀导致租金在不断上涨,但利率变化导致房子被杀估值,二级市场reits更是折上折,降息后大概率会导致供不应求房价上涨,感觉也会比美债更有al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