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洛克肥乐,(https://xueqiu.com/9271529681/299596728)
按道理,我和但斌无冤无仇,段位上也差太远,没什么资格对他的投资品头论足,也没必要招惹大v那么多忠诚的粉丝。
但是,看到真的有很多球友们去跟着一起追【英伟达】,昨天英伟达大涨,甚至喊出了“英伟达这朵玫瑰永不调谢”的口号,真心替球友们担心,也就不吐不快了。
但斌用的是投资人的钱,说到底,最后即使大亏也只是名誉受损,丝毫不会影响他已经财务自由的生活。而大家拿着自己的辛苦钱去追高,万一好几年拿不回本钱,甚至忍不住割肉,损失就未免太不值得。昨天大涨,不知道如果估价过两天再大跌, 但斌会如何勉励自己和粉丝。
看看但斌最近的言论吧:“今天来的钱,开盘买入”、“需求景气度获多方确认”、“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至少是几十年一遇的级别” ,等等。
去评价他这个时候去追【英伟达】和美股其实比较难,因为几乎违背了绝大多数的价值投资买入股票的理念和准则,一一列举不可穷尽。
只简单写几点吧。
从价值投资择时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描述是巴菲特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英伟达现在就是所有人都贪婪时,这时候还拿新拿到客户的钱去追投,风险是极大的。
从公司价值评估的角度来看,英伟达一季度PB达到了惊人的51倍,PE为73倍,虽然PE从2023年半年报最高的240倍已经消化了不少,但如此高的估值,价值投资者会买入吗?
从霍华德马克思的周期标准来看,则几乎都踩到了周期的反面,大家可以去重读一下霍华德马克思的书,再对照一下现在英伟达的情况,一目了然。
当然,现在持有和买入还有一个底气,就是他所说的“需求景气度获多方确认”,希望用继续高增长的业绩抹平高企的估值。
但这里面恐怕也没有理解透“需要”和“需求”的区别,以及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举几个例子:
我需要换一个iphone 16吗 - 需要,因为好用;我有换iphone 16的需求吗 - 有,因为我可以付得起;结论 - 出了之后就去买。
我需要换一个5000万的别墅吗 - 需要,因为住在里面一定很舒服;我有换一个5000万别墅的需求吗 - 没有,因为我买不起;结论 - 不会买。
大家可以看到其中的区别,是好东西大家当然都需要、都想要,但如果没有购买力的话,“需要”也就没有办法转化为“需求”。
在国内企业都在减薪、裁员、砍项目、、降本增效的当下,除了少数几个大厂,有多少企业会去买卡烧AI呢?
美国经济一旦进入衰退,情况和国内应该也一样。现在正值美国财报季,还坚持美国经济会一直向好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收入和盈利不达预期、亏损和裁员的公司大概率会开始变多。
全球其他地方也一样。
更不用说全球正处在康波萧条阶段,即使引领下一个康波繁荣的新技术已经出现了苗头,但并不会马上扭转周期发展的势头,原因就在于新技术并没有在更多的经济部门引起扩散,有多少公司可以承受得起昂贵的B200,又有多少可以真正产生业务价值的AI应用呢?
我们公司今年砍掉了常规的IT项目,重点尝试用AI赋能业务的场景,做了一半发现很难讲得清业务价值,后面的投资也就停了。
有场景且能用的起的,恐怕只有少数的平台型大厂了。除了萝卜快跑,还能说出几个AI在生活、工作中使用的场景吗?
至于但斌前两天提到在MIT上课,教授们确认了未来AI趋势这件事儿,就好像荷兰郁金香泡沫时去花卉专家那儿学了郁金香知识一样,在互联网科技泡沫之前去MIT,教授们也会确认互联网将主宰未来几十年的结论,因为教授们并没有错,错的是做投资买的不只是好公司,还有好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