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逸修1,(https://xueqiu.com/1936609590/299473186)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SW(09988)$ $美团-W(03690)$
最近二三年,港股中概的头部互联网公司和纯美股的头部多数情况下有较大估值折价(22年底港股反弹、纳指低点等少数情况排除)
在具体的业绩上面,除少数硬件公司确实有夸张增速,国内公司最近一二年增速并没有比海外差
当然,中长期潜在增速预期或许有差距导致了估值差异,但很难证伪
有一个非基本面因素倒是很确定,且影响不小:中概和港股的互联网公司普遍在经历外资撤退叠加创投资本撤退,流动性不足叠加海量抛盘,除了杀估值也没啥办法
能抵消该因素的也有二个非基本面因素:其一是回港然后进港股通;其二是持续的大额回购
一般入通后,花1-3年时间,港股通占比到10-20%之间不难;而每年回购3-5%流通股,持续三五年,股本至少能减少10-20%——二者叠加,至少抵消大部分前面提到的负面影响(回港和入通不积极的公司有点难以理解)
之后就回归到基本面,假如竞争格局不错,未来三年eps增长能看到年化10-20%之间,给15-20倍可以(相同条件下,美股能给到20-30倍甚至更高点)
目前有极少数预期成长性更好的公司给的20-25倍之间估值(很早以前的美团、前段时间的boss等都是,但都被杀下去了);唯一一个例外是腾讯音乐,看看啥时也变得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