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31日
云南首富,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云南首富李晓明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恩捷股份近期因实控人违规减持股票被监管部门发出警示函。恩捷股份实控人李晓明家族被指控存在严重的信批问题,并超比例违规减持股票。公司已承诺在12个月内回购违规减持的股票,并上缴违规减持收益。恩捷股份是一家专注于锂电池隔膜生产的企业,在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股价和市值都大幅上涨,也让李晓明家族登上云南首富的宝座。然而,近期恩捷股份的业绩出现下滑,股价也大幅缩水。此次监管部门的警示函引发了市场对恩捷股份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李晓明家族商业行为的质疑。

👨‍💼 **实控人违规减持遭警示**: 恩捷股份实控人李晓明家族因严重的信批问题,并超比例违规减持股票,被监管部门发出警示函。公司已承诺在12个月内回购违规减持的股票,并上缴违规减持收益。

📈 **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恩捷股份股价暴涨**: 恩捷股份作为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股价和市值在过去几年都大幅上涨,也让李晓明家族登上云南首富的宝座。

📉 **业绩下滑,股价缩水**: 然而,近期恩捷股份的业绩出现下滑,股价也大幅缩水。此次监管部门的警示函引发了市场对恩捷股份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李晓明家族商业行为的质疑。

💰 **高抛低吸,精湛手法**: 李晓明家族在股价高潮时减持套现,在股价低谷时增持“表达信心”,被网友戏称为“高抛低吸”手法精湛。

🕵️ **收购交易疑点重重**: 李晓明家族曾试图以高溢价收购子公司上海恩捷的股权,但因交易疑点重重而被监管部门关注,最终交易终止。

🤔 **监管函的效力**: 恩捷股份被监管部门警示函后,承诺回购违规减持的股票,并上缴违规减持收益。监管函是否能够有效遏制类似行为,还有待观察。

🧐 **市场信心**: 此次事件对恩捷股份的市场信心造成一定影响,未来公司能否重拾市场信心,还有待观察。

🤨 **商业伦理**: 李晓明家族的商业行为引发了人们对商业伦理的思考,企业应该如何平衡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

这几年稳坐云南首富的李晓明家族,最近被盯上了。

23日晚上,上市公司恩捷股份发了封公告,说收到云南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警示函指出恩捷股份实控人有严重的信批问题,并且超比例违规减持股票。

这家公司的实控人,就是李晓明家族。

既然收到监管函,那就不能不表示重视。恩捷股份称,实控人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将在12个月内自筹资金购回违规减持的股票,且将违规减持的收益上缴公司。

说到恩捷股份,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朋友可能都有所耳闻,这家公司做的是锂电池隔膜,号称A股“隔膜一哥”。隔膜是锂电池四大组件之一,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早早布局隔膜赛道的恩捷股份,股价也一飞冲天。不仅市值暴涨,还把老板家族推上云南首富的宝座。

这一切不过花了短短几年,堪称造富传奇。

收到警示函后第三天,恩捷股份立马又发公告。这次说的是,公司部分高管合计增持532万股股票,合计增持金额2亿。这个效率真是高,要知道,这2个亿的增持计划,原本是恩捷股份去年10月就提出的,一直进展缓慢。然而警示函一到,“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增持就火速完成了。

李首富一家,是懂危机公关的节奏的。

有媒体采访了恩捷股份的相关人士,对方说,警示函提到的违规行为都是此前发生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当年对相关条款的理解不深刻,才导致违规行为发生。对方强调,整个过程中不存在主观故意的情况。

原来,一句对条款“理解不深刻”,就可以如此违规套现。毕竟,是不是主观故意真不好判断,就算收到监管函,大不了道个歉再表示回购就行了。

其实细扒一扒,李首富一家类似的操作不止这一例。

去年,恩捷股份曾打算做一笔交易——出价26亿元购买子公司上海恩捷4.78%的股权,这部分股权来自于两个美籍人士,分别叫Yan Ma和Alex Cheng。

这里简单交代一下,恩捷股份(前身叫云南创新新材料)最早做的并不是锂电池隔膜业务,而是烟草相关生意。李晓明兄弟就是靠此起家。2010年,在烟草生意之外,他们又开了家公司——上海恩捷,这家公司做的才是隔膜业务。2016年,云南创新新材料在深交所上市,2018年收购上海恩捷超90%的股份,把隔膜业务装入上市公司,便形成了如今的恩捷股份。

也就是说,上海恩捷才是那个真正的香饽饽。而它剩下的股权,就握在Yan Ma和Alex Cheng手里。其中,Yan Ma的中文名字叫马燕,她是李晓明的妻子。

如果这笔交易成功,Yan Ma可以套现约17亿。然而,董事长夫人的套现梦很快落空了。

第一,这笔交易是高溢价收购,估值三年涨超4倍,而上海恩捷的业绩并没说服力。第二,当时恩捷股份资金并不充裕,这样的高溢价收购,连业绩承诺都没要求对方。第三,Yan Ma和Alex Cheng都曾是恩捷股份董事,收购前不久才刚从公司辞职。上市公司花大价钱从“关系户”手里买股权,难免让人遐想。最终,这些疑点给恩捷股份招来一份关注函,随后,恩捷股份便宣布交易终止。

收购之前还表示,此次收购“符合公司既定战略…能使公司快速发展”,结果关注函一来,这些压根就不再提。李首富一家,连挣扎的力气都省了。

你说监管函灵不灵?

恩捷股份确实讲过一个好故事。2021年最风光的时候,其股价曾达到319元,市值高达2800多亿。那时的新能源概念股中,除了宁德时代,貌似就属它最出风头。与此同时,李晓明家族在2020年到2022年间,不断减持公司股票,赚得盆满钵满。然而去年至今,恩捷股份的业绩上演大滑坡,今年上半年,其预计净利润同比暴跌七八成。股价更是惨不忍睹,截至7月30日收盘,股价已不足30元,流通市值则缩水至240亿。

在股价高潮时减持套现,在股价低谷时增持“表达信心”,难怪网友都纷纷表示,李首富一家高抛低吸的手法,实在是精湛。

参考资料:

实控人因违规减持被处罚,恩捷股份能否因祸得福,经济观察报,2024年7月25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人物”,作者:赵一川,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恩捷股份 李晓明 违规减持 警示函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隔膜 云南首富 商业伦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