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7月29日
盯着小红书们推新品的厂家,已经坑死了一波经销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品牌年轻化这一热门话题,指出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盲目追随新媒体潮流,忽略了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真实需求,导致产品无法真正满足市场,最终走向失败。文章以豆奶、气泡水、浓缩洗衣液等案例,分析了“硬上”的年轻化策略,以及消费者行为与产品设计之间的矛盾,并强调了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真实需求的重要性。

🤔 **年轻化策略:盲目追随新媒体潮流,忽略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真实需求** 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盲目追随新媒体潮流,例如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投放大量广告,并试图通过网红带货、全员做主播等方式来提升品牌形象。然而,这种策略忽略了市场调研和消费者真实需求,导致产品无法真正满足市场,最终走向失败。 例如,文中提到的豆奶产品,尽管在小红书上有一定的热度,但最终却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经销商亏损。 企业应该意识到,年轻消费者并非只看重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格。盲目追求新媒体流量,只会让品牌陷入虚假繁荣,最终失去市场竞争力。

🤩 **消费者行为:冲动性消费与理性分析之间的矛盾** 本文指出,快消品行业的消费行为更多是冲动性消费,消费者在货架前并不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产品,而是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便宜、味道好的产品。 例如,文中提到的1L装饮料,尽管包装不够精致,但由于价格实惠,反而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企业应该认识到,消费者在购买快消品时,往往会受到价格、口味等因素的影响,而并非完全依赖于新媒体的宣传和推荐。

🧐 **品牌年轻化:从“分享内容”到“真正购买”的落差** 本文强调了“分享内容”与“真正购买”之间的落差。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新媒体平台来推广产品,却忽略了平台用户与实际购买者之间的差异。 例如,文中提到的气泡水,尽管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受到热捧,但最终的销量却不如预期。 企业应该意识到,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并不一定都是潜在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要将产品推广到线下渠道,才能真正触达目标人群。

🤯 **市场调研:洞察消费者真实需求,打造真正受欢迎的产品** 本文指出,企业应该重视市场调研,洞察消费者真实需求,才能打造真正受欢迎的产品。 例如,文中提到的厚椰乳和螺蛳粉,尽管在社交媒体上有一定的热度,但最终的销量却无法持续。 企业应该意识到,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并不代表市场需求,只有通过市场调研才能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和推广。

🥳 **品牌年轻化:回归产品本身,以质量和价格取胜** 本文强调了品牌年轻化应回归产品本身,以质量和价格取胜。企业应该注重产品研发和品质控制,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价格调整,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例如,文中提到的今麦郎,通过推出价格实惠的1L装饮料,成功打开了市场,并给头部品牌造成了压力。 企业应该意识到,年轻消费者并非只追求潮流,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只有将产品质量和价格做到位,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 **总结:品牌年轻化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盲目追随** 本文通过一系列案例,揭示了品牌年轻化策略的弊端。企业应该理性分析市场需求,而不是盲目追随新媒体潮流。只有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才能打造真正受欢迎的产品。

🙄 **品牌年轻化,回归理性,才能走得更远**

前段时间跟一个区总聊天,该区总所在的公司这几年比较乐于推一些新品牌,去年推了一款豆奶产品,把整个市场的经销商都坑惨了,经销商大面积亏损,而后续公司也不同意给经销商解决市场遗留问题。

关于豆奶这个产品,无数先行者证明了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是不太适合的。作为在快消行业十几二十年的“老人”,又有几个不知道产品会不好卖?可为何不阻止公司呢?该区总说,目前,公司是老板的女儿当家作主,主打年轻化。而老板的女儿特别喜欢看小红书,经常从小红书上找新品,让把产品商业化。

不止是豆奶,公司还有什么椰子系列、燕麦系列等等一系列的后续开发。若是员工说了不同意见,基本上就会被扣个帽子——不了解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了解年轻人的喜好,没有战略眼光。

大家都是打工的,当然是顺着小老板来,再说,坑也是坑经销商的钱,这是企业行为,与员工无关。在新生代的接班人眼中,经验是最不可信的,是用来打破的。只有打破过往才能让品牌年轻化,才能让品牌捕获年轻消费者的心,且,得年轻者得未来。

品牌年轻化的概念确实是正确的,但又有多少企业没法年轻化却硬要年轻化。

一、硬上的“年轻化”

从入行快消,就一直在听品牌年轻化这个概念,但凡有企业“莫名其妙”地倒下,外界的解读多是,这个企业的品牌不够年轻化,被时代抛弃了。消费属于年轻人,这句话绝对正确,错误在于企业执行方的偏差。

现在网上的年轻人在形容自己的父母时,都会来一句“没苦硬吃”。意思是,本来可以享受的,非要过得紧紧巴巴的,无谓地“感动自己”。大体都是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陈年鸡汤影响。以至于父母那代人,不吃苦就像是犯错似的。

同样,我们有多少企业的年轻化,你也是无法理解的。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快消企业进入到了“二代”们接班的时段。在新生代眼里,企业放着信息互联网这块大数据不好好利用,反而花钱在一些无用的什么数据购买、竞品分析等上面。尤其是公司的管理层,更是跟年轻人脱节了,一点也不互联网。他们对豆瓣、小红书等新兴平台爱搭不理,顶多会刷个头条、微博、抖音什么的。

想要年轻化,从以往的渠道、经验上肯定是出不来新货的,所以,从新媒体上去了解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才是让品牌真正的年轻化。于是,大家看到:近几年,很多企业开始换代言人,什么王力宏太老了,新生代的消费者不认识他,换个新代言人,这样才能吸引到消费者。

以前,有个爆品密码叫“在小红书上发表5000篇测评,在知乎再投2000个问答,再上一些头部主播,这样就算是打造成功一个新品了”。我们正常理解是,企业要推广一款产品、你的套路是前期所有的消费者痛点你是了解的,你是做过调研、做过消费者测评的,而后产品上市了,消费者并不了解你的新品,你想花小钱办大事,不请代言人,不投传统媒体广告等,你就走这些新兴平台。

而我们一些享受过新生代福利,会被测评、问答影响的“接班者”们,走了一条简单的路——我把别人已经有影响力的产品拿过来,凭借我的财力、物力、人力,还不得卖疯了。

当然,光产品新还不行,还需要给公司所有的人在精神、行动上进行“年轻化”,必须得全员会拍段子,必须得从高层到执行都得会做主播,你不是单纯的快消业务主管、管理、运营、打款、分销,那只能保证你的饭碗,你想更进一步,就得转型做个新时代的主管。

这也是为何这两年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一些企业分享全员培训怎么做主播,段子创意怎么来。动不动就是“终于,我们00后上位了,公司把账号交给我运营了”,有那么一瞬觉得猫咪都不够用。而那些头发一把一把掉的区总、分公司总经理想这些段子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回款、分销也没那么难了。

二、消费者在哪里

我们说品牌年轻化没问题,从年轻人喜欢的平台分享知识,让自己的员工变年轻,都没有问题,为什么一堆正确的解题方法,到最后结合在一起却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分享内容”的并不是真正的购买者,尤其是对快消品、这个更多是一种冲动性消费的行业。没有一个消费者会说,我明天上街吃哪个零食、喝什么饮料,我今天先查攻略,明天街上没遇到我想买的,我就不买。

通常查攻略、看分享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在网上购买。我看到别人分享,我下单购买,我收到货,而后我再分享,这样一大串的套路下,它会形成自己的“圈子消费”,也就是以往会有人说的,你要打造私域,这样的消费者是最忠实的消费者。

但作为快消品,有90%的销量贡献其实还是来自于线下的渠道,是冲动性消费。消费者在货架前不会想我买了一会儿怎么拍,怎么分享,而更多考量的是它便宜不,味道怎么样。凭借消费者的舌头,是没办法分辨出可口可乐瓶子里装的百事可乐与百事瓶子里装的可口可乐哪个好的。消费者购买的更多原则依然是我们常规的:看得到、买得到、便宜。他是不会想着我喝了这个去小红书上分享的。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品牌年轻化,那现在饮料就应该是小包装的产品卖得最好。因为,它不浪费、小而美、包装精致,特别适合年轻女性去分享、去发图,去建立一个健康、自律的人设。

但现实的情况是所有企业的饮料包装都在往1L装上去设计,市场上的消费者也用事实告诉你,1L包装才是真正的王道。而做1L包装的那个企业叫今麦郎,当初做饮料1L装,只是想复制方便面的1袋半,靠大取胜,而后推出了1L装,并起名叫“两瓶”,它就那么朴实无华。

今麦郎靠着1L装在下沉市场打开了局面,也给头部品牌造成了压力。于是,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等纷纷进入1L装市场,结果发现,不止是下沉渠道消费者喜欢,原来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也喜欢。

你从理性的层面分析1L装产品,包装土、糖份多、饮料装得多,不方便立人设,年轻人怎么会喜欢这种产品?而事实就是,现在的1L装产品真的杀疯了。实惠真的是任何时代消费者都无法拒绝的话题。

同样地,我们看前几年流行的气泡水,健康、年轻化的包装,年轻化的销售思路,真的非常照顾女性消费者。可以说是把年轻人都拿捏了。而当下的气泡水销量日渐下滑,年轻人一边说着健康,一边享受着高糖饮料。

类似的,还有卖浓缩洗衣液的,打着高颜值、不污染旗号,让职场女性喜欢等等,可在使用过程中,全自动洗衣机分辨不出浓缩洗衣液,还是按照常规的数值去投放。消费者总不能为了你的产品,而卖了自己的全自动洗衣机吧。

这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消费者给你的答案,往往不是心里的真实想法。连调研的数据都无法真实体现他内心的想法,你怎么敢相信那些P了图的产品,真的代表年轻消费者的喜好?

这几年,新消费品牌的倒塌,还没给一些“接班人”们警醒吗?近年,我们看哪个引爆小红书、知乎的产品卖成畅销品了?DIY的厚椰乳还是干不过椰树,分享界的宠儿螺蛳粉今年的销量也是下滑严重。你的员工用下班的12小时拍段子、做带货,它也解决不了你产品不动销的问题……

市场的东西还是要按市场的“规矩”来,推新品还是要做市场调研的。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品牌年轻化 市场调研 消费者需求 快消品 新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