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2024年07月29日
人脸识别又进化,这次都能看出你得啥病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医疗领域,其中一项令人惊叹的进展是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来诊断疾病。这项技术通过分析面部特征、温度和基因信息,可以帮助识别各种疾病,包括罕见遗传综合征、慢性病和中风等。该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多种场景,例如皮肤病诊断、基因筛查以及疾病预测。虽然这项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它有望在未来成为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诊断工具,并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 **AI 面部识别技术:诊断疾病的新利器**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一项令人瞩目的应用是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来诊断疾病。这项技术基于人脸的生长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一原理,通过分析面部特征、温度和基因信息,可以帮助识别各种疾病。例如,美国一家名为 FDNA 的企业开发了一款名为 Face2Gene 的应用程序,能够通过分析面部特征来诊断罕见遗传综合征,并已成功识别出超过 300 种疾病。 除了识别罕见遗传综合征,AI 面部识别技术还能用于诊断其他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慢性病。北大研究团队开发的 AI 模型可以利用热成像仪扫描人脸,根据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来预测可能出现的慢性病。 此外,AI 面部识别技术还可以用于预测衰老状况和健康状况,以及诊断心血管疾病。日本电气 (NEC) 的新产品可以在 10 秒内从一个人脸上估算出他的脉搏率、氧气水平和呼吸频率,并有望在多模态生物特征认证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 **基因与面部特征的关联:解码健康密码** 人脸的生长是由基因决定的,大约有 6000 多种基因与人脸的长相有关。如果某个基因缺失或发生突变,就会反映在人脸上,例如影响眉毛、鼻底或脸颊的形状等。AI 面部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这些细微的面部特征变化,可以帮助识别与基因相关的疾病,例如唐氏综合征、儿童早衰症等。 AI 面部识别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面部数据进行大量运算,包括眼睛的倾斜程度、睑裂的宽度、耳朵的高度等,并将这些信息量化分析,进而列出可能的疾病。这项技术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工具。

🩺 **AI 面部识别技术:医生的得力助手** AI 面部识别技术在疾病诊断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它并非要取代医生,而是作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帮助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AI 能够快速分析大量数据,并提供潜在的诊断结果,为医生提供参考意见,从而节省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 例如,在诊断唐氏综合征时,AI 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识别与该疾病相关的面部特征,从而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此外,AI 还可以帮助医生识别一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特征,例如基因突变导致的面部特征变化,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然而,AI 面部识别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训练数据不足、种族差异等问题。为了提高 AI 面部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需要收集更多不同种族、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数据,并不断完善算法模型。

📊 **未来展望:AI 面部识别技术将引领医疗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 面部识别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并成为未来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技术有望为医生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诊断工具,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并最终实现个性化医疗的目标。 未来,AI 面部识别技术可能会与其他医疗技术结合,例如基因检测、影像诊断等,形成更强大的诊断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评估和疾病预测。此外,AI 面部识别技术还能应用于健康管理领域,例如帮助人们监测自身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 **思考:AI 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伦理和社会影响的担忧。例如,AI 面部识别技术可能被用于监控个人行为、侵犯个人隐私。因此,在推动 AI 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伦理和社会影响,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 AI 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

💡 **AI 看脸识别病,未来可期!**

未来,扫下你的脸,可能就知道你得啥病了。。。

没在瞎掰,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还真让咱看到了一点眉目。

北大的一个研究团队,搞出来一个 AI ,说是用热成像仪扫一下脸,就能检测出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慢性病

还能用它来预测我们的衰老状况和健康状况,之后用它来检测心血管类的疾病,也不是没可能。

可能跟大部分差友一样,刚看到这个研究的时候,世超觉得这类研究顶多算个实验室成果。没想到在查了之后发现,这类技术科其实学家们早就在搞了,而且已经有不少实际应用的案例了。

就比如有不少护肤企业,都整出了扫脸推荐产品的应用,可以通过面部识别,帮用户获取皮肤状况。

而且整个过程,还是基于皮肤病学分级系统进行评定的,几乎可以达到皮肤科医生的级别。

甚至在前些年,他们还基于这个技术搞出来一个硬件,套在手机上面,就能让摄像头看到更多的面部细节,几分钟就能给你递出一份完整的皮肤研究报告出来。

除了识别最基础的皮肤状况外,人脸识别还能帮我们看不少其他的病。

早在 2014 年,美国有个名叫 FDNA 的企业,已经整出来一个 “ 扫脸看病 ” 的应用程序 Face2Gene

基本上关注这个领域的都知道它们的大名,相关报道也不少。

它呢,光看脸就能对人进行基因筛查,专门用来诊断各种罕见的遗传综合症,还能附带检测一些自闭症类的情绪疾病。

到现在为止,它能准确识别出的,就有 300 来种疾病

像是前几年, Face2Gene 就提前帮一个小女孩诊断出了 Wiedemann Steiner 综合征( 一种基因变异引起的罕见疾病 ),当时,各种典型的躯体症状都还没显现出来。

而且今年年初,日本针对它整了个研究,结果发现 Face2Gene 在筛查先天性变形综合征的时候,准确率能高达 85.7% 。

等于是医生在诊断前,用它来当个初筛工具都没啥问题,也有不少医院这么做了。

据泰晤士报消息,英国的一家医院用 Face2Gene ,给儿童筛查基因疾病,能在几秒内就识别多种疾病的 2000 多种面部特征,给医生们省了不少精力。

类似的技术还有很多,就在上个月,墨尔本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也整出来个工具,能通过识别面部肌肉,来判断是不是中风了,准确率也高达 82% 。

还有在老龄化严重的日本,他们对 AI 辅助诊断的技术也是贼上心。

今年 CES 展上,日本电气( NEC )的新产品还拿下了人工智能创新奖,只需要 10 秒,就能从一个人的脸上,估算出他的脉搏率、氧气水平和呼吸频率。

而且 NEC 还打算在多模态生物特征认证上下更多的功夫,也就是说,不光要识别人脸,还要识别虹膜等等,好让检测的准确率更上一层楼。

反正近些年来,识脸看病的产品是越来越多了,不过大伙们心里可能还都有这么一个疑问,光靠一个面部识别,是怎么看出这么多病的?

其实这还真有非常严谨的科学证明,人脸的生长是由基因决定的,大概有 6000 多种基因,都和人脸的长相有关。

要是缺少某个基因,或者其中一个基因突变了,也都会立马反映在人脸上,比如影响眉毛、鼻底或者脸颊的形状等等。

并且按照理想状况,光靠面部识别,就能诊断出像唐氏综合征、儿童早衰症等上千种基因类疾病。

但在一般情况下,咱提到的这些细微变化,光靠肉眼可能连医生都察觉不到,而相较之下, AI 就敏感得多了。

就拿 Face2Gene 来说,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对面部数据进行几百万次运算,包括眼睛有多斜、睑裂有多窄、耳朵有多低等等,它都能详细的量化分析,进而列出可能的疾病。

另外,面部各个区域的温度,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有微小的变化,像是咱开头提到的识别高血压和糖尿病,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它会先通过热成像仪扫描出人脸部的 3D 图像,再根据不同区域的温度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慢性病。鼻子变冷和脸颊变暖就是血压升高的明显迹象。

当然,用 AI 面部识别看病,可不是说要把医生给取代掉,本质上它还只能起到帮医生们做特定疾病初筛的作用。

原本判断一个疾病,可能要把和面部表情相关的 6000 多种基因全都筛查一遍,要是用上 AI ,在它的排查下,通常检查一两种基因就能搞定。

但话又说回来, AI 要实现这些的前提,除了有强大的算法外,还得有充足的患者数据

而这是这类 AI 现在要解决的头等大患。还是 Face2Gene ,虽然它识别某些基因疾病的准确率已经相当高了,但也仅限于白人患者,要是换个肤色或种族的患者,就不一定能诊断出来了。

有这么大差别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用来训练的数据库里,大部分都是欧美那边的白人患者,很少有其他肤色或种族的数据。

像是在欧美那边,判断唐氏儿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眼睛是不是向上倾斜的,而在东南亚,很多正常人的眼睛也有这个特征。

所以针对不同种族和肤色的患者, AI 算法也还是得设定好对应的评判标准。

但不管怎么说, AI 看脸识别病总归是利好你我他的技术。

世超倒真挺期待在手机里上线这类 App 的,扫个脸就能看病,那多方便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差评X.PIN”,作者:松鼠,编辑:江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人工智能 医疗 面部识别 疾病诊断 基因 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