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监管机构起草了将高频交易买卖费用从每笔0.1元提升至1元的方案。业内消息指出,已有量化私募收到指令,符合高频交易认定标准的流量费将提高9倍。该费用由交易所统计,月度下发券商,每个季度再由券商向客户收取。有量化私募表示,这笔费用将影响策略盈利,达到限制高频量化的目的。
🤔 **高频交易费率大幅提升**: 监管机构拟将高频交易买卖费用从每笔0.1元提升至1元,意味着高频交易的成本将增加9倍。这一举措旨在限制高频交易,并对市场稳定性进行调整。
💰 **量化私募受影响**: 已有量化私募收到指令,符合高频交易认定标准的流量费将提高9倍。这一变化将直接影响量化私募的盈利能力,部分策略可能不再具有超额收益。
📈 **控制高频交易**: 监管机构希望通过提高高频交易成本,来控制高频交易的规模和频率,从而减少市场波动和冲击,提升市场稳定性。
🤝 **交易所与券商的角色**: 交易所统计高频交易费用,并将其分配给券商,券商再向客户收取。这一模式将交易所、券商和客户三者联系起来,共同承担高频交易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 **量化私募提前部署**: 部分量化私募已经开始提前部署,控制相关风控参数,以应对高频交易费率的提升。这表明量化私募已经意识到这一变化,并开始采取措施进行适应。
⚠️ **市场反应**: 消息传出后,市场对高频交易费率的提升反应不一。一些人认为这是必要的监管措施,可以稳定市场;另一些人则担心这会抑制创新和竞争。
📊 **未来展望**: 高频交易费率的提升将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监管机构需要平衡市场稳定性和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已有量化私募确认:高频交易费率或将提升9倍至每笔1元】财联社7月26日电,今日有消息指出,监管起草了高频交易买卖费用从当前每笔0.1元提升至1元。对此,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确有量化私募收到指令,达到高频交易认定标准的流量费提高9倍,即从原费率每笔委托0.1元提升至1元。有量化私募表示,这笔费用由交易所统计,月度下发券商,每个季度再由券商向客户收取。当前已经有量化私募提前部署控制了相关风控参数。另有量化私募交易人士表示,手续费超过5倍以上,当下策略就没有超额了,从而达到限制高频量化的目的。早在今年7月12日,市场已有高频量化相关收费标准在市场流传,包括“双边换手率<4倍/月,且撤单率<40%,流量费每笔委托(不含撤单)1元,每笔撤单费5元等”内容。彼时亦有量化私募参加征求意见相关会议。(财联社记者 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