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
现在的AI,都具备了联网搜索的能力,会学习网上的内容然后总结并输出给你。 但是某大厂给AI生成的内容做SEO优化,导致优先搜到的都是AI生成的内容。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循环:

AI产出内容的速度远超人类,结果就导致搜索到的都是AI生成的,然后AI再自我学习,陷入信息孤岛,最终出现类似三体星人封锁人类科技的情况。
搜索结果全是豆包
5月底,有不少网友发现,百度和谷歌的搜索结果中,除了广告之外,第一天全部来自于中文大模型豆包的生成内容:



豆包回答问题参考自己之前的回答
当网友对此感到好奇,去到豆包官网,问豆包问题时,竟然出现了自己参考自己的情况:

探索豆包背后的秘密:为什么当你搜索时,结果总是指向豆包?Mark猜测,这或许是因为豆包针对大模型和用户对话进行了精妙的SEO优化。当你的搜索关键词与豆包的热门话题高度相关时,豆包的内容很可能会占据搜索结果的前几名。
我决定亲自下场,验证这一猜想。随机挑选了几个豆包的热门对话进行搜索,甚至故意更改了部分关键词。结果显示,这些关键词极有可能直接命中豆包的精准回复——简直是SEO界的奇才,不愧为头条新闻!
豆包的问答库几乎无所不包,几乎任何搜索都可能直接链接到豆包的内容。 这场知识的角逐,引发了多方的激烈讨论: 结果派:只要能找到答案,管它是什么来源。 过程派:不行,我要的是真实的人类创造内容,对AI内容毫不留情! 原教旨搜索引擎派:直接告诉我匹配度如何! 原教旨AGI派:搜索引擎终将被淘汰! 同归于尽派:我们不再提供信息,让AI无从学起!
AI正在封锁人类科技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看AI的普及率吧,通过指定site搜索,豆包现在已经在Google上生成了近两到三千万条网页…相比起来,维基百科英文版精心耕耘了几十年,也不过有800万词条。


不只是学生,科研界现在也离不开AI了

试想如果AI陷入了自我封闭,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
问题解决了吗?
好消息是,仅过去几天,豆包官方自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很快下架了所有AI生成的内容。不过,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不管怎么说,字节旗下的豆包,是比较有担当的大厂,之前应该只是一时疏忽,他们不会做太出格的事,但是那些光脚不怕穿鞋的人呢?豆包事件,有没有可能打开一些无良公司的新思路,通过SEO+大量AI生成的内容,占领各大主流平台,为自己打广告。
在AI刚出现时,就有很多专家学者在讨论AI的安全性,比如图片、视频、音频的拟人化生成,很容易被应用到电信诈骗中,但是电信诈骗,毕竟是黑产,很小众。但谁能想到,批量SEO这种简单粗暴的文字攻击,其实更加恐怖。
同时又让我联想到现在的自媒体,原创度越来越低,之前平台是可以识别到抄袭的,然后对抄袭的文章降权,减少推送量。但现在,只需要让AI洗稿,不到1分钟就能生成一篇原创文章,大概意思和原文相同,但是系统很难识别,人也很难分辨,导致互联网上同质化内容越来越多。

长此以往,互联网上堆满了垃圾,还有人愿意上网吗?抄袭成本这么低,还有人愿意原创吗?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之路曲折,我们必须探索出能够清晰标注AI生成的内容的方式,才能让AI进入良性发展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