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26日
营收48亿,华强北3C配件大佬熬到上市 | 焦点分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绿联科技即将在创业板上市,其募资总额约8.8亿元。该公司从数据线起家,在电商平台高速增长时期迅速发展,并抓住跨境电商机遇,在海外和国内市场取得成功。然而,绿联科技也面临着消费电子行业整体萎靡以及产品难以突破性价比魔咒的挑战。该公司寄予厚望的NAS新品首发遭遇Bug,而其研发投入不足也引发外界担忧。绿联科技能否在上市后突破困境,找到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

😄 **绿联科技上市募资8.8亿元,但面临行业挑战**:绿联科技在3C配件行业发展迅速,抓住电商和跨境电商机遇,但面临着行业整体萎靡以及产品难以突破性价比魔咒的挑战。 绿联科技从数据线起家,凭借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和跨境电商的机遇,迅速发展壮大,在海外和国内市场都取得了成功。该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其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显示出良好的经营韧性。然而,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3C配件行业竞争激烈,绿联科技也面临着产品单价难以提升、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 绿联科技本次上市募资约8.8亿元,但其能否在上市后突破困境,找到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

🤔 **NAS新品首发遭遇Bug,对公司品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绿联科技将NAS产品视为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发。然而,该公司新推出的NAS系统UGOS Pro首发遭遇Bug,导致部分产品存在问题,需要进行修复。虽然绿联科技已下架产品并发布致歉信,但此事对公司在该产品赛道上的品牌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 NAS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十分激烈。绿联科技需要不断创新,以确保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NAS作为存储类产品中的细分品类,绿联科技投入已不少。NAS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软件开发。绿联科技表示,公司自研的NAS操作系统为公司提供了技术基础,带来先发优势,同时,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AI领域、企业级领域及专业级领域纷纷开展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人和企业级数据存储需求。

💰 **研发投入不足,绿联科技面临品牌溢价难题**:绿联科技在研发投入方面较为吝啬,过去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未超过5%。而销售费用却逐年上涨,去年已占营收的19%。 对于3C配件企业而言,产品横跨多个品类,要想实现品牌溢价,研发投入必不可少。绿联科技目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价格带,面临着来自大厂和创业公司的激烈竞争。如果无法突破性价比魔咒,绿联科技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挑战。 在3C配件行业更为资深的品胜电子,现如今即面临着中低端产品定位后的困局。依凭着数十元单价的数据线和充电器,品胜也经历过高速增长的阶段,后续产品单价难以提升,其盈利水平更是开“倒车”。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踌躇等待两年,绿联科技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公司已于近期开启申购,将在创业板上市。本次上市,公司的发行价为21.21元/股,发行数量为4150万股,募资总额约8.8亿元。

上市于绿联科技而言并不容易,其历经深交所多次问询,最终的募资总额也比最初计划缩水6.24亿元。

很多人或许记得2020年8月24日,安克创新上市当日股价破百元,涨幅达108.5%,让跨境电商行业和3C配件企业备受鼓舞。

四年过去,跨境电商和3C配件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路却并不顺利。安克创新的资本神话再难复制。“封号潮”让不少跨境电商“大卖”折戟沉沙,上市之路艰难且遥遥无期;智能手机、笔记本电商近年来全球出货量连年下降,3C配件企业自然更受影响。品胜电子甚至撤回其IPO申请。

同消费电子终端同呼吸、共命运的3C配件行业,已面临着存量市场竞争过度激烈、配件行业已触达增长天花板的现实。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4.46亿元、38.39亿元和48.0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8.0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7亿元、3.27亿元和3.88亿元。

相对过去两年消费电子市场持续低迷的表现,稳定的业绩增长能看出绿联科技的经营韧性,却也有增收不增利的问题。

绿联科技创始人张清森曾表示,“我们的成功在于不贪心,找准了一个细分行业,花足够的精力去做重度垂直,同时搭上了电商迅速发展。”

“不贪心”是绿联科技的成功砝码之一。然而,消费电子“速生速死”的品类特性,加之行业整体的萎靡态势,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甚至挖掘新品类,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01 寄予厚望的新品“翻车”

今年5月底,绿联科技推出NAS私有云DXP系列九款新品,同时还推出全新自研NAS系统UGOS Pro,但新系统首发没有达到预期,存在部分Bug需要修复,例如部分产品CPU温度显示异常与负载过高、部分用户账号注册异常等。后续,绿联科技下架该产品、发布致歉信,并表示已在加急优化功能,后续提升体验。

NAS是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缩写,是专门设计用于存储和共享文件的设备。NAS设备允许多个用户通过网络共享和访问数据,支持跨平台操作,易于安装和维护,且扩展性强。

受益于个人数据量的急剧增长,NAS产品从原先的企业存储产品,开始受到个人和家庭用户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NAS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8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20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的普及以及数据存储需求的迅速增加。

NAS早已不局限于小众市场,不仅有群晖、威联通、铁威马、巴法络等一众传统品牌,还催生出类似联想、极空间、绿联、海康威视这类新晋品牌,包括华为也曾推出NAS产品。

NAS的市场潜力让绿联科技将NAS产品视为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华泰证券统计发现,2021-2023年NAS私有云存储操作系统开发及应用项目研发费用共计1.6亿元,占三年总研发费用的20%。

可供对比的是,存储类产品给绿联科技的营收贡献十分有限,尚处于成长期。招股书显示,公司存储类产品包括私有云存储、磁盘阵列存储柜、移动硬盘盒等。去年营收达3.28亿元,营收占比仅有6.83%。

NAS作为存储类产品中的细分品类,绿联科技投入已不少。NAS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软件开发。绿联科技表示,公司自研的NAS操作系统为公司提供了技术基础,带来先发优势,同时,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AI领域、企业级领域及专业级领域纷纷开展布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人和企业级数据存储需求。

图片来源华泰证券

绿联科技本次新品的问题恰恰出自新系统。新品Bug不会一锤敲定其产品生死,却重创了公司在该产品赛道上的品牌声誉。何况,NAS国内厂商竞争相当激烈,超车与落后不过霎那间。

02 性价比“魔咒”难破

绿联科技从数据线起家,乘着中国消费电子行业高速增长的东风,及时抓住电商平台高速增长时期,独树一帜的建立其品牌产品,开发模具做自有产品(山寨品牌为降成本多用“公模”),利用电商渠道特点、将客服作为重要部门提升客户体验,又在2014年抓住跨境电商带来的机遇,在海外与国内铺开其业务、形成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拆分绿联科技的营收结构来看,传输类产品对总营收贡献最大,增速已开始放缓。报告期内,该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35亿元、13.05亿元和14.45亿元,去年同比增长仅为10.71%。

增长情况较好的是其充电类产品业务,以充电线、充电器、移动电源为代表的充电类产品分别实现收入7.88亿元、9.81亿元和15.57亿元,占绿联科技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21年的22.91%增至2023年的32.43%。

图片来源绿联科技招股书

尴尬的现实是,绿联科技上述两类单品难以突破性价比魔咒,传输类单价37元左右,价格在去年不升反降。充电类单价也只有47元左右。

问题有迹可循。绿联科技为外界讨论不少的即是其在研发费用上的吝啬。过去三年,研发投入投入虽然逐年上升,但未超过营收比例的5%。销售费用也在逐年上涨,去年已占营收的19%。

对于3C配件企业而言,产品横跨多个品类,要想实现品牌溢价,研发投入必不可少。毕竟,处于中低端价格带的3C产品向来是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竞争激烈也易被淘汰。

在3C配件行业更为资深的品胜电子,现如今即面临着中低端产品定位后的困局。依凭着数十元单价的数据线和充电器,品胜也经历过高速增长的阶段,后续产品单价难以提升,其盈利水平更是开“倒车”。IPO报告期内完整年度的2020年至2022年中,2022年扣非净润近三年最高,达8898.62万元,却仅是其2016年的七成。

图片来源招股书

和撤回IPO的品胜不同,绿联科技终究苦熬到上市。然而,在严酷的资本市场,绿联未来业务增长的挑战刚拉开序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绿联科技 上市 3C配件 NAS 研发投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