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黄乖蝌蚪,(https://xueqiu.com/6494980516/298554545)
$亚盛医药-B(06855)$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再鼎医药(09688)$
DRG新政出台,市场以跌为敬。利好不一定涨,利空必下跌,这就是创新药现在的生态
客观来说,国内创新药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具备一定全球竞争的实力,但创新药连跌4年,这就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了
医保支付紧张是客观事实,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保资金短缺压力会更大,医保改革也是迫在眉睫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医疗支出总量大概占国内GDP10-14%+,中国略低,大概8%+。在收入端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压缩支出就成了必然,集采、医保谈判、DRG、三明模式的推进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目的,问题是医疗费用的支出端出了哪些问题呢
大概10年前吧,国内畅销药霸榜的辅助用药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一些ZY注射剂,针对辅助用药相关政策的出台,较大程度的规避了这一问题,对症下方方能解决问题
另一条政策:《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试行)》,某药品获附条件批准上市后,原则上不再同意其他同机制、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同类药品开展相似的以附条件上市为目标的临床试验申请。若能严格执行,可以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可现在,内卷是一种常态
创新药的全链条支持不能是一种口号,谷贱伤农,低价一定换不回优质的服务
家里常备的希克劳片没了,在我家小区十字路口,方圆200米内,有5家药店,比超市都多,这说明药品还是有利润的,转了一圈,没有一家有卖的,都是一些没听说过的厂家,价格还老贵,显眼位置的都是ZC药。没办法,上网买了一盒,便宜,就是不能医保。
去年底支原体感染大爆发,带孩子看病,医生告诉我,你自己去药店买辉瑞的阿奇霉素,别用医院的
极限压低价格的时候,药品品质和医疗服务质量如何保障,现在很大外企都不参与集采了,譬如格华止、博路定,销售金额依然碾压国内仿制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医疗支出其实不低了,既然蛋糕只能这么大,那么如何分配蛋糕就是最核心的问题了
譬如我们能否保证医保人人平等
譬如斩断医疗过程中的腐败环节
譬如把一些无用的药剔除医保(甚至有些可以不用临床试验直接上市.....)
最后,我依然相信国内创新药能够杀出一条生路(满仓创新药),只是在标的选择方面更为慎重一些,现阶段,最强逻辑就是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