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二郎价投,(https://xueqiu.com/8164125924/298427107)
昨天,官宣下调LPR10BP到3.85%,直白点翻译就是长期贷款利率又下降了10BP或者说大家的房贷利率又可以下降10BP了。然而,从股票市场走势看,市场对此并不认可。除了最直接受害者银行大跌外,受益的高负债板块,如地产和水电等,都出现了大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市场上普遍观点是,这次降息的力度太小,不及预期,所以导致了股票市场有如此反应。我认为,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降息预期引导市场继续向下。
行为经济学一直都有预期管理这个名词。当大多数人预期了一个事件即将发生,如果不打破预期,则会导致事件最终发生。例如,当一大堆人预期某银行要破产的时候,大家都会去挤兑,最后真的会导致这个银行破产。当年汇丰银行成功收购恒生银行就是利用了银行破产预期,引导大批民众挤兑恒生银行,最后恒生银行不得不求救于汇丰银行,导致控股权被汇丰银行掌握。所以,预期,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特别是在目前互联网信息时代,这种预期又往往会被快速放大。预期管理,在宏观经济调控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难度也越来越高。
在今年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过程中,也显示出市场预期和政策博弈。由于市场一致预期,或者怀有某些目的的国外敌对势力有意引导预期,预期中国经济将持续低迷,利率将持续走低,因而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部分做空中国国债收益率的海外机构其实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昨天的下调LPR也是给这种预期加上了一个筹码。目前,要稳住长期国债收益率不再下行,除了采取窗口指示、增加市场国债供应量等手段外,如何改变这种预期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下调了LPR后,又有一堆砖家出来喊话说,中国利率仍有下调空间。这种降息预期是非常可怕的。只要有持续降息的预期,想贷款进行消费和投资的人就会继续观望,没有哪个傻子明知道后面还要降息,现在就跑去贷款的。同理,在预期存款利率会下降的时候,很多人可能更愿意赶紧把钱存到银行享受更高的利率,而不是拿出来消费和投资。
在目前降息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的背景下,再次降息不但无法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将助长降息预期,非常不利于拉动投资和消费。特别是在降息边际效用递减的背景下,这种无关痛痒地下调10BP,对经济的刺激几乎是无效的。或者,央妈这次可能真是想引导利率逐步见底的预期,毕竟上一次下调LPR是25BP,这次只有10BP,降幅减少了。央妈的潜台词是,你们要降息减负,我就给你们降,但是利率实在是降不动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所以,我认为,降息对经济刺激已经无效,只有合理引导利率见底回升预期,才能有效刺激居民和企业贷款抓紧时间进行投资和消费,否则,将会继续进入一个预期向下,继续观望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