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围棋投研,(https://xueqiu.com/3199838879/298411818)

昨天某券商两位首席互怼的截图流传很广,我一直没做评论,总觉得不知全貌不能随意妄言,也会给首席们带来不好影响,今天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无论是否自愿),我想应该能简单聊几句了。
那天看到“早就不想干了”这句话,我就明显感受到,这次事件只是导火索,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背后有着日积月累的怨气或不悦。而这份积压,可能不只是两位当事人,可能不只是在某家券商,很可能是存在于整个行业。
在外界看来非常“高大上”的券商研究所,多少金融学子挤破脑袋都想踏入的门槛,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就事论事,谈谈自己的浅见。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实在太卷了。
细心的读者肯定能发现:
1)聊天对话都是发生在晚上10点,当时这位电子首席还在开着电话会;
2)销售老师讲得事情是周五路演,至少看到3家上市公司名字,以及要乘坐晚班机赶回上海;
3)“离职”感言里提到,工作日晚上和周末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我完全能证明,这位首席所说属实,身边绝大部分卖方研究员都是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节奏。
这么卷到底有没有效果,到底值不值得呢?我可能没有资格去回答这个问题,但就凭这些年感受,似乎是内耗作用多于增值溢价。
我从来不反对增加工作量(我自己时间也大部分交给了工作和球友们),但要看是主动还是被动:视工作为事业,真正热爱做投研,那很容易就会废寝忘食;为了完成KPI(业绩指标),为了做给领导看,强行加班和内卷,就不可持续。
第二,矛盾一般都源自于利益冲突,尤其是上下级。
看到有个观点,说现在狼性文化已经远远不够了,要讲究“赛狗文化”,哪怕你已经做得很好,还要再帮你提升提升。
比如给你空降个领导,叫大狗压小狗;再比如引入内部竞争,让两狗相争。(话糙理不糙,完全没有别的意思哈)
这次事件里,电子首席是兢兢业业在这家券商干了4年,一步步做到行业首席,科技首席兼副所长在业内摸爬滚打很多年,从其他券商空降而来。
说实话,不管水平再高,老兵对空降兵第一印象总归偏敌对,不好磨合。
“我在这里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你来了就得听你的?”
“我过来都是签了对赌协议的,身负重任,你们都不给力让我怎么办?”
而这种情况,在内部培养和选拔机制下,发生概率就会小很多。
第三,大环境真的不容易,手里拮据就会失去风度。
以前内卷也有,以前空降兵也不少,但以前付出和回报能成正比,甚至是时常超过预期,那么所有人就是闷头干活。
现在内卷加剧(公募降佣后蛋糕小了),空降兵增多(卖方跳槽越来越频繁),而且回报率大大降低(降薪),这时候就会有抬头反抗。
就我所看到的,大部分同行提及昨晚这件事情,出现频率最多的字就是“唉”,这一声包含了多少惋惜、无奈和感同身受。
经济下行、行业不景气、熊市蔓延,很多事情就会慢慢变了味。
有位前辈还分享说,上次熊市的时候,有位卖方分析师去基金公司路演,结果和基金经理打了起来。
前段时间很流行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却认为,情况好要多想想是时代红利,情况不好要多想想自己原因。
我曾向一位高人请教,如果要想写点东西,该注意哪些事项。高人回复:“最大的力量是坚持,和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