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财叔观察,(https://xueqiu.com/1514457558/298391911)
上海爷叔的视频看过几次,提到上海贝岭,结果上周2个涨停,今天上午再次触及涨停;说到中信证券,今天大幅高开。
有网友说这位爷叔会不会带领散户重演美国当年“散户大战华尔街”的戏码?我说这肯定是想多了。
爷叔居然说中信证券能到700元,他还真敢讲!2007年上证指数6000多点的时候,也才30.68元。现在才哪到哪儿。
中信证券到 700 元,总市值超过 10 万亿了,可以买 6 个贵州茅台和半个英伟达了。国内所有券商市值加一起也没那么多,生意让他一家独做?
爷叔为什么能在网上走红?不必请教专业人士,普通人都知道他的话经不起推敲,明知是在跑火车,但还是火出圈?主要还是因为人心思涨。股市这么多年宽幅震荡,虽然没怎么涨,依然时不时来个股灾,股民和基民大面积亏损,严重套牢。大家一时看不到方向,迫切需要一种坚定的、看涨的声音来鼓舞士气,坚定他的持股信心。
同时,当上证指数长期在打 3000 点保卫战,缺少大部分人的赚钱效应时,证券市场的一些内容很容易演变成娱乐题材和茶余饭后的梗。赚不了钱,赚点开心也好。
我是1996年开户的,股龄也快 30 年了,和这位爷叔的差不多。20年前,券商营业部还是人头攒动,营业大厅里面一般摆着十几、几十台行情电脑,但僧多粥少,大家为了看行情,需要排队,或者有人在操作时候,后面的人喊一下代码,让前面的人输入打开该股走势图。
所以,有了这样的人群基础,经常是收盘以后,有业余股评家在发表后市观点,身边围着一众散户。那时候投资者中散户占比极高,所以迫切需要一位专业人士来给予分析指导。
这张老散户啃玉米的照片,深入人心,平时节衣缩食,股市里挥金如土。这是股民为股市做贡献的宣传画,也是对吸血股市的无声控诉。
现在都网上交易了,券商营业部撤的撤,缩的缩,也有很多从一楼搬到二楼,租金省了大半,大家都不去线下网点了。但实际上观点交流的需求还在,特别是年纪大的股民,整天看行情其实很无聊,就将聚集点改到了公园。
现在正值酷暑,室外温度40度,动不动就汗流浃背,能在这种环境下做股评的,看不出有多大水平。有人调侃“大爷在该补牙的年纪选择了补仓”。
在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非常发达的今天,大爷出格的预测、肯定的语气、夸张的表情,和软弱的市场形成反差,好比在动荡的社会中,强人更容易出头。经过社交媒体这么一传播,就容易出圈了。
但这终究是娱乐,是表演,不能当真,毕竟亏的是自己的钱。上海贝岭是半导体股,最近整个板块走势都比较好,散户一跟风,有资金顺势一推,100 多亿的盘子就容易连续涨停。中信证券这么大体量可不是散户能玩得转的。
散户在资金、信息和投研等方面都处于弱势,最好还是交给专业机构才操作。如果要自己操作,还是要看大方向,看准了就拉长持有时间,别想着炒短线,成功率是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