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2024年07月22日
丘栋荣离职背后的个人视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庚基金发布公告,宣布丘栋荣正式离职。丘栋荣因其“PB-ROE”策略和低估值策略,在公募界两次获得成功,并以其独特的投资风格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积累了良好口碑。他的离职引发了业界对中庚基金未来发展以及其投资策略的关注。

丘栋荣的离职对公募行业及持有人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其在公募界是极少数“红两次”且在业绩相对低谷期一直保持着良好口碑的基金经理。他的离职可能会引发其他优秀基金经理效仿,进而加剧行业人才流失的现象。

丘栋荣离职后,中庚基金面临着管理规模大幅缩水和人才流失的挑战。然而,中庚基金一直以来坚持规模克制,不盲目新发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中庚基金在债券、固收+、指数及量化业务上的空白,限制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丘栋荣的离职可能会促使中庚基金进行业务多元化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格局。

丘栋荣的离职对中庚基金的影响是复杂且多面的,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潜在的积极意义。未来中庚基金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发展,将取决于公司决策和市场环境。

今日上午,中庚基金发布的致信 | 汇聚价值再出发:中庚基金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宣告丘栋荣的正式离职,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关于丘栋荣离职的传言已经在坊间传闻好几个月了,并在5月份进行了基金经理的增聘动作。

针对这个事件,互联网上的点评很多,针对大家关注的五个问题,我也借此聊聊自己的一些个人视角。

一、丘栋荣的特殊之处在哪里?

说到丘栋荣在公募界的特殊之处,他应该是公募界极少数“红两次”且在业绩相对低谷期一直保持着良好口碑的基金经理。由于各类投资策略的周期性,大多数明星基金经理囿于业绩波动从业稳定性等制约,往往在公募界只能“红一次”,丘栋荣则出乎寻常的做到了“红两次”:

(1)在2016-2017年丘栋荣得益于其"PB-ROE"策略,取得了非常优异的业绩,并一度成为当时全市场管理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2)2021以来,随着低估值策略重新焕发出光彩,他又重新站在C位,取得好业绩的既有中庚价值领航这样的全市场基金,还有中庚小盘价值这样的锐度型基金。

这些辉煌的历史反复地证明了丘栋荣的优秀投资能力

二、能给丘栋荣找到平替吗?

在他离职后,很多朋友都在关心能否给丘栋荣找到平替,我认为大家不要轻易给基金经理找平替,因为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独一无二的。至于丘栋荣更是如此,针对这个问题,我早在五月份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丘栋荣是一个求变的选手,能够与时俱进,对新冒出的行业及投资机会都有自己深刻的洞察。他早就不是那种纯粹的深度价值选手,持仓个股及行业也变得比较快,还会在成长和价值中做切换,看他的定期报告能感受到他狼性,比如前几年提到的“计算机板块有大牛股的潜质”,还有说现在是时候买梦想了。这些东西是远超出深度价值型基金经理所能认可的范畴,甚至都不是纯粹的基本面价值基金经理的风格,观点中充满着对市场风格及投资者情绪的预判。目前他的持仓中呈现出价值和成长兼具的杠铃结构,我觉得越来越难准确的概括他的投资风格特点,也很难找到可以对照的基金经理。」

三、中庚应对是否恰当?

面对今天的一纸宣告,很多人觉得中庚基金对外沟通不够爽快,此前遮遮掩掩。

我倒觉得大家可以稍微宽容一些,在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这样的沟通流程算是中规中矩(很多情况下,官宣通常只是一个最后流程),如果五月份中庚在增聘基金经理的说明中直接说XXX要离职,所以要增聘XXX,各类流程还没走完就要官宣了,似乎也挺奇怪的。

在丘栋荣离职的小道消息四处传播之际,中庚基金通过增聘基金经理这种形式算是变相证实传闻,也可以看到,丘栋荣管理的基金在业绩没发生恶化的情况下二季度规模出现大幅缩水,很多投资者已经准确解读了这一层面所传达的信号。

当然,我上述观点有个前提,那就发布基金经理增聘公告后没有再私下对外否认基金经理不会离职,否则这就是一种欺骗。

作为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应该是在离职之前的每一天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看丘栋荣二季度持仓的稳定性,也基本能证实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因基金经理变更选择赎回也不算晚

四、对行业及持有人的影响?

先说结论,丘栋荣的离职对公募行业及持有人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

丘栋荣离职的真实原因,很难为外人所知,但在整个公募行业降费及降薪的背景下,优秀的基金经理离职可能是常态,丘栋荣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他的离职也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其他优秀基金经理效仿

在我看来,行业下行期,简单的“降费降薪”对行业进行集体惩罚可能为我们的基金亏损出一口恶气,但并不能把我们的亏损给弥补回来。这几年公募业绩不佳,我觉得不能仅仅全部怪罪于基金经理,我们也要看到整个大的市场环境不理想。公募基金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代表,不断地引入优秀的人才是基金经理长期获得优秀业绩的根本保障,业绩做好了,无疑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具有非常强的正面影响

相对无差别的“降费降薪”,我倒是更倾向于通过差异化的激励机制,扶优汰劣,让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更快的离开市场,给优秀的基金经理更多的激励;更倾向于在投资者教育及基金销售上多下功夫,将基金的业绩更好地转化为持有人的业绩。

如今,优秀基金经理不断地离我们而去,无疑会损害行业践行“普惠金融”的能力,当然也会最终损害持有人的利益。

五、对中庚的影响一定坏?

从短期来看,中庚基金少了这么一位台柱子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大幅缩水,这对公司肯定会带来阵痛。

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层次考虑这个问题,情况可能会有些不一样。

目前中庚基金只有6只主动权益公募基金,这6只基金中有5只由丘栋荣管理,还有1只由陈涛管理,在这些产品的运作过程中,中庚基金对规模克制,不盲目新发产品及扩大规模,这对持有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也为公司赢得了比较好的口碑。

但中庚基金作为一个成立有差不多七年时间的基金公司,客观来说这样集中的产品布局对于公司经营稳定性的角度来看,并非一件好事情

最近几年,债券固收+指数量化业务发展得如火如荼,亮点频现,中庚基金在这些业务的布局上是空白的,完全错失了相应的行业发展机会。至于公司做出这样决策的原因,作为外人的我们很难清楚,但我想丘栋荣应该是影响公司做出这些业务决策的关键人物,换言之丘栋荣推动了中庚基金成为一家克制及专注的公司,但同时也多少限制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可能很多人会说,像美国市场一样,出现各种走专一化路线的资产管理公司有什么不好?比如有专门做指数的Vanuard、专注做债券的Pimco...

我觉得,相对于美国市场长牛的行业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底层的高波动性决定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周期性更强,而且政策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剧行业发展的波动性,像我前段时间聊到的暂停转融通,ETF生态巨变的冰山一角就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实例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身处其中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很难依靠单一业务保持长期经营的稳定性的,我们可以看到,之前很多尝试走专一化路线的基金公司也开始慢慢向业务多元化转型。

我想如果丘栋荣不离职,只做“深度价值投资”的定位会成为中庚基金长期发展的最大隐忧,也许在这之后,公司的业务多元化就箭在弦上了。当然,公司到底能不能做起来,还得看公司的方方面面决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丘栋荣离职对中庚的影响亦忧亦喜,关键还是事在人为。

———————————————————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原创不易,如果此文对大家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三连击,感谢大家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本话题在雪球有8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丘栋荣 中庚基金 深度价值投资 公募行业 基金经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