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沙漠追光大海逐风,(https://xueqiu.com/8285543209/298263289)
大水电地理垄断,主要的就是雅砻江,金沙江,沧澜江➕大渡河,对应的就是国投电力/川投电力,长江电力,华能水电以及国电电力,政策保证送出通道,保证电量。缺点就是大水电基本开发完毕,成长性主要靠自身折旧完毕,财务费用减少,电价缓慢提升以及看天吃饭的电量。水电基地配套风光天花板太低,对于原本就有几百万装机的大水电来说,就算是配套几百万,上千万的光伏,增加的电量也不够看,毕竟利用小时数差太多。
核电牌照垄断,主要就是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另外华能,国电投好像也有,但基本可以不看,核电政策保证利用小时数,保证电量。新增核电机组在建的,已经核准的很多,未来成长性有保证。但建设周期比较长,本身技术有风险,但也有技术进步的潜在利好。
火电其实没啥门槛,到处能建,主要就是困境反转,煤炭先是给了长协价,再给了容量电价,现在煤炭价格又下降,火电就从巨亏到赚钱了。给了容量电价政策应该能平滑周期性,目前来看,叠加了容量电价后,电价依旧跌,近两年批了那么多火电,主要就是给以后更多的风光兜底用,也就得依靠容量电价这个政策兜底。
风电,光伏那可就更加没门槛了,随处开花,谁都可以建,央企,地方国企,民企都在跑马圈地,门槛太低就容易阶段性过剩,政策扶持就容易让企业不顾一切抢项目,导致风电光伏公司应收巨大,负债率极高。
单个大基地对于正儿八经想开发风电,光伏的企业来说肯定是不够的,因为风光的装机量太虚了,想要正经落实双碳目标,主力还得看多点开花单个接入的集中式新能源发电,所以就要求更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了。
当市场信这个故事的时候,那就是星辰大海,天花板极高,毕竟双碳目标主要就得靠风电,光伏,亏钱先抢市场,先把规模做大做强再说。
市场不信这个故事的时候,那就是一地鸡毛,赚的都是纸上利润,亦或是增收不增利。
最近能源局公布的的六月发电量统计,风电,光伏发电量依旧保持较高增速,远超总体用电增速,这个数据能说明目前消纳问题还行,如果真消纳有问题,风光电量增速应该也会掉下来,甚至弱于总体用电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