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大宗商品需求的驱动因素,指出产业政策和产业补贴是强力推动大宗商品需求的关键。作者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在财政刺激方面的不同思路,中国倾向于产业政策和补贴,而美国则更偏向于减税。文章还提到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之间寻求平衡的意愿。
🤔 **产业政策和补贴是驱动大宗商品需求的关键力量:** 文章指出,产业政策和产业补贴是推动大宗商品需求的关键因素,相比减税,它们能更直接地带动投资需求和大宗商品需求。例如,中国近年来通过产业政策和补贴刺激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从而推动了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
🇺🇸 **中美两国在财政刺激政策上的差异:** 中国和美国在财政刺激政策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倾向于通过产业政策和补贴来刺激经济增长,而美国则更偏向于减税。作者认为,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不同,也影响了大宗商品需求的走势。
💡 **“新质生产力”反映了中国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平衡:** 文章提到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力量之间寻求平衡的意愿。中国希望在不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情况下,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来源:雪球App,作者: w奔波儿霸,(https://xueqiu.com/4097105650/298261435)
其实老百姓对
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度是不高的,什么东西对大宗商品的带动强?是产业政策、产业补贴式财政刺激。
同样规模的财政刺激,如果用于减税,带来的更多是软性消费需求,如果用于产业政策和产业补贴,带动的就是猛烈的投资需求和大宗商品需求。
减税和产业补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刺激思路,一个是右派小政府,一个是左派大政府。
中国这两年有个新词–新质生产力,我看大部分人都说的很绕很模糊,我的理解,就是不想大规模出钱补贴了,想更多依赖市场自发去发展,但又不好直接说不支持,下不来台,得过度一下,就用了这么一个模糊的新词汇。
美国那边,拜登显然是产业政策 产业补贴的坚决支持者,是中国的好徒弟,这两年极大的刺激了大宗商品需求,但川普是坚决反对产业政策和产业补贴的,主张减税式刺激,这带不来太多大宗商品需求。
如果未来中美两国的产业政策都弱化,大宗商品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