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高个waiting,(https://xueqiu.com/1811077291/298218950)
想了十分钟竟然没想出来应该怎么开这个头。
近期维生素板块因为产品价格的上涨,热度一下子上来了,也带动了整个板块个股的上涨,在近期大盘这么拉胯的情况下更显扎眼。首先声明一下,没有吹票的性质,相信经常有看到我发帖的球友都知道,我已经跟踪了两年多,在新和成低谷的时候也是持续在跟踪的。所以千万不要看了某几篇文章就重仓某个票。其实现在这种时候要吹票也不会吹新和成,毕竟新和成已经快700亿市值了,弹性肯定是不如几十亿的小票好的。
先泼个冷水,在维生素如火如荼的时候,蛋氨酸悄悄的价格下跌了。首先是供给肯定是越来越多了,新和成的液蛋也即将在24年底完工,25年投产。新和成现在蛋氨酸的占比已经非常高了,所以其实蛋氨酸价格的下降影响会更大一些,好在的是价格下跌没有很多,只是表现了这个趋势而已。
接下去说一下维生素的个人看法。D3我没有跟踪,因为这个对新和成的影响非常小,而且没有单独的数据可以跟,所以这个产品就没有跟踪。近期因为热度的问题也刷到了一些,看了下好像供需格局没有变化啊,说是国内花园生物是原材料垄断,因为这个带动的价格上涨?看了下D3的价格趋势,也的确是一路下跌了好几年,底部也折磨了很久,所以垄断的话,涨价一波回回血是肯定会的,至于持续性的话,就得看是不是真的垄断了。VA、VE这两个比较大的品种同时也是新和成的重点产品,看得比较多一些,分析也很多。猪周期、帝斯曼、停产检修等。之前我一直以为猪周期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猪是盈亏,饲料整体产量是没有什么大的波动的,那么对于添加剂来说量应该也是会比较稳定的,不存在猪价好添加剂要加多一点的说法。但是近期看了下,有点动摇了,价格敏感度这个点,是不是会因为盈利了,所以对于影响成本很小的维生素的价格敏感度下降了些呢?也就是说在豆粕、棉粕、玉米等主料价格都下降的前提下,由于维生素的供给高集中度,所以大家商量着应该要盈利了,毕竟添加剂就算涨价一倍都不如豆粕这些的稍微波动个10%。所以这个敏感度低造成了大家的确可以商量着涨价来薅一薅猪企的利润。那么这个周期应该叠加的有猪价、豆粕玉米这些主料的价格因素,而不仅仅只是猪价。
然后就是帝斯曼计划25年的退出,这点对于供给格局的确是大大的改善了,欧洲的那些产能应该是比较老旧的了,成本估计都挺高,所以就算是后面被人接手了,估计竞争力也一般。
然后还有就是之前的低价库存经过这两年的消耗,的确也存在着补库的需求,毕竟库存低,厂家的涨价底气就比较硬。
所以感觉这轮的价格上涨,应该是叠加了饲料主料价格的下跌,猪价回暖,供给有改善的前景的情况下,大家有共识的停产检修再缩小一波供给,同时又有低库存的前提。所以造成的这波上涨。那么能涨到什么地步,我也不知道,不过我猜应该不会太离谱,毕竟不是硬性的供给缩减或者需求大涨,其实需求还是比较一般的。
新和成的半年报预告了,基本跟猜想的符合。不过该跟踪的数据还是照样跟踪写一下。一样是出口数据。
首先是VA,出口价格的确涨了,非常好的现象,总算VA探底结束。同时上半年量也上升了,印证了补库存的想法(适用于VE)。VE的量的情况非常好,同比23年翻番了,就是价格方面上半年到5月份都是持续在下跌的,不过6月也的确价格涨了不少。接下去是蛋氨酸,形势一片大好。上半年出口7.55万吨,如果国内出口各一半,然后这么线性推的话,全年30万吨妥妥的,也就是能满产满销!同时叠加一波价格的上涨,那么去年新和成氨基酸公司净利10亿,今年达到22亿应该来说是没啥问题的。这个前提下,今年新和成业绩新高可期!其他的VC,B12,B5还是半死不活,黑龙江今年肯定扭亏无望,减亏一些是念想…..然后就是23年投产的B6跟薄荷醇,经过大半年的产能爬坡市场开拓等,从数据来看还是不错的。首先B6的话,在新和成投产前,山东的出口量基本上1-6月都是400-500吨。23年7-12月增长到1250吨,24年1-6月到1390吨。那么可以大概算新和成的出口量1-6月有900吨左右,全年国内外应该能达到3500吨以上,还算不错。然后是薄荷醇,这个产品销量非常可观,1-6月出口了2326吨,线性推一下全年能有4500吨以上,产能才5000吨啊,等于都出口了?可是这个我记得是国产替代的产品,所以是不是空间还很大?好像公司也认为空间很大,所以有了一个山东药业公司的5000吨柠檬醛环评公示。在药业公司,那么肯定是想扩产薄荷醇到1万吨了,满足国内外需求,就这个产品,保持香精香料板块继续增长可期。好东西!
然后是新和成的新材料板块,一直觉得这是再造一个新和成的板块。但是天津的规划出来后,又犯了嘀咕,毕竟跟原来的规划还是出入比较大。真的是既怕不来,又怕乱来。
从公司的回复看山东跟浙江的还是要照样做,同时天津肯定要做。那么相信公司应该是对自己的己二腈很有信心了。我查了一下从23年1月到目前的一些能找到的己二腈包括PA66的规划,贴下面。
1、中化国际现有产能4万吨PA66,2.5万吨己二胺(有无己二腈?)
2、隆华高科规划一期4万吨PA66,二期12万吨PA66,使用天辰齐翔的己二胺。
3、乌海恒业规划10万吨己二腈,投资6.75亿,吨均造价6750元(有点低啊)
4、华润尼龙投资50亿,年产16万吨PA66,及3万吨差异化尼龙纤维,吨均造价26300元。已经近期建设完成,英威达的授权技术。
5、辽阳石化5万吨己二腈,5万吨己二胺,10万吨PA66(法国罗地亚公司专利,原来已经有2万吨己二腈,2万吨己二胺,1.5万吨尼龙产能)
6、海辰化学,规划在漳州古雷建设40万吨己二腈及原料配套项目,148亿
7、上海洁达尼龙一体化项目,建设在上海,使用英威达的己二腈(47万吨,有15万吨将供给给洁达),建设12万吨己二胺和尼龙一体化项目,投资16亿。吨均13000元+
8、宁夏瑞泰(中化国际旗下的)规划8万吨PA66,5万吨己二腈扩建项目
9、安徽昊源计划24年8月投产40万吨PA66(但是没有看到己二腈的项目,应该是外购),配套项目主要生产己二酸
10、23年10月重庆华峰年产30万吨PA66一体化项目试生产,总产量是15万吨PA66,总投资10亿,吨均6666元。投资这么少?
11、开源能源化工,4万吨PA66,投资4.3亿,吨均10000,有己二胺及己二酸,没有己二腈。
从上面这些看了下,的确也符合公司之前说的国内的己二腈产能其实是没有过剩的。也就是有自己技术的己二腈产能其实是不多的,那么新和成应该来说在成本上是有优势的。看了天津的规划,一期全是己二腈,我感觉还是比较稳的路线。大家都在做PA66,那没问题,己二腈肯定是要的,所以先投己二腈,只要成本有优势那么就不怕卖不出去。如果后续发现大家都不能打,PA66都做得不怎么样,或者PA66的需求由于价格的下降大幅增加了,那么二期继续上PA66,风险可控。价格下降的话,PA66往下替代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
那么基本这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