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全站热榜 2024年07月19日
网友吐槽部分公司招聘要求单休,「大小周」成最大让步 ,该制度合理合法吗?如何看待当前加班普遍化现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当前职场中普遍存在的“单休”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加班文化和企业用人观念的问题。指出“单休”被写进“苦劳簿”,与违法的“996”工作制相提并论,揭示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员工权益的现象,并强调遵守劳动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 社交平台上,对单休的吐槽比比皆是,反映出打工人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渴望。单休被视为“苦劳簿”的象征,带来脱发、失眠等健康问题。

📉 '996'工作制被法律明确认定为违法,但'6'(每周工作6天)仍在法律边缘试探,许多劳动者超时工作却无法获得相应报酬。

🚫 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单休”筛选求职者,将双休诉求视为“躺平”,这是畸形的用人观念,是资本家榨取劳动剩余价值的体现。

💼 劳动者通过贩卖时间实现价值,但企业榨取劳动的做法导致劳动者收益边际递减,激励不足导致员工愤懑和离职。

📚 无论是“弹性工作制”“大小周”还是“单休”,都应遵守“每日8小时、每周44小时”的法律框架。企业应维护员工合法权益,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在社交平台上,对单休的吐槽比比皆是。有“过来人”的呕心总结,有职场新人的战战兢兢,更多的,是那些从疲惫中幡然醒悟,正在寻找“同类”并通过抱团取暖以求得安慰的打工人群体。 在打工人眼里,单休被写进了“苦劳簿”。轻则脱发、失眠,颓感缠身;重则焦躁、抑郁,生活一团乱麻。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被笔诛墨伐的“996”工作制。 “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反映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每日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996”是明显超越法律边界的工作制度。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规定996工作制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 如今,“996”中的“6”,仍然在法律边缘试探。究其原因,是“6”在某种程度上符合“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4小时”的规定工作时间范畴。不过,究竟是不是真的符合,又有多少劳动者超出了规定工作时间范畴却无法取得相应的加班报酬,从如今人们对待加班的态度便可以得出答案。 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单休”筛选求职者,甚至将求职者的双休诉求视为“躺平”,冷嘲热讽其不思进取,不奋斗、不奉献,这是畸形的用人观念,是资本家榨取劳动剩余价值的衍生。 从经济学角度,劳动者本质上就是通过贩卖自己的时间,实现自身和社会的价值。跳槽和晋升,也是劳动者通过经验和履历的包装提高自己“单价”的手段。然而事实上,通过每日8小时换取的报酬,不论如何优化,都是粗糙和固化的,因为劳动所能带来的边际收益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企业掌舵者也并非不能预见,所以一些企业开始提前筛选,把榨取包装成“降本增效”的糖衣。可一旦激励不足,换来的只有愤懑和离开。 无论是“弹性工作制”“大小周”,还是“单休”,都不能逾越“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4小时”的法律框架。若企业继续擦边“加班文化”,偷偷榨取劳动者加班费,只会越做越狭隘,稍有不慎便会触碰法律红线。从“996”“007”到“单休”“大小周”,“重视”用工成本的企业,许多已经背离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初心。这样的企业走不长远,更引不得“凤凰来”。 谨防加班文化“擦边” 远离畸形用人观 | 黄河时评招聘要求中“单休”普遍存在,“大小周”成不少HR的最大让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单休现象 加班文化 企业用人观 劳动法 员工权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