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18日
“冲啊,追涨BBA”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经历了激烈的价格战后,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纷纷选择退出,不再以“以价换量”的方式获取销量,而是回归“降量保价”策略,旨在稳定价格,维护品牌价值。这一举动反映了豪华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新思考,也预示着价格战的终结。

🤔 **价格战的负面影响:** 豪华品牌通过降价促销,虽短期内吸引了部分消费者,但同时也导致品牌价值下滑,保值率下降,二手车市场萎缩,最终损害了品牌形象和长期利益。 降价策略不仅未能有效提升销量,反而让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产生质疑,认为价格还有下降空间,导致观望情绪加剧。同时,降价也让经销商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甚至出现亏损,影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此外,降价策略也导致了豪华品牌的用户群体的变化,原本追求品牌价值和品质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价格下降而选择其他品牌,而原本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可能又会认为豪华品牌的价格仍然过高。 因此,豪华品牌需要重新评估其市场策略和品牌定位,考虑采取其他方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提升产品力、创新服务等。

📈 **回归品牌价值:** 豪华品牌需要重新思考其核心价值,回归品牌定位,提升产品力、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以吸引那些真正看重品牌价值和品质的消费者。 例如,宝马可以继续提升其在操控性能方面的优势,奔驰可以继续提升其在豪华感和舒适性方面的优势,奥迪可以继续提升其在科技感和设计方面的优势。 同时,豪华品牌也应该加强品牌宣传和品牌体验,让消费者更深刻地理解其品牌价值。例如,可以举办一些品牌体验活动,展示其产品的独特魅力和品牌文化。

💰 **价格战的终结:** 豪华品牌集体退出价格战,标志着价格战时代的结束,未来豪华品牌将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产品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销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豪华品牌的保值率将逐渐回升,二手车市场也将逐渐恢复活力。同时,豪华品牌也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品牌体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 对于豪华品牌来说,此次价格战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他们需要从这场价格战中吸取教训,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市场趋势展望:** 豪华品牌退出价格战后,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竞争将更加注重产品力和品牌价值。 新势力品牌将会继续崛起,他们将会凭借着更先进的技术、更智能的功能和更亲民的价格,不断蚕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 豪华品牌需要加快转型步伐,提升产品力、创新服务、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未来展望:** 豪华品牌需要从价格战的泥潭中走出,回归品牌价值,提升产品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同时,豪华品牌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合资选手开始理性跟牌‍‍‍‍‍‍‍‍‍

经历了这场价格风暴,一些人终于明白了什么是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率先醒过神的是宝马,从7月开始,宝马不惜减少销售量,也要稳定住价格,还主动给经销商减压,降低了批售任务和返利门槛。 

或许他们已经明白,要打价格持久战,自主品牌耗得起,自己可耗不起,这不仅会反噬品牌号召力,还会坑掉支持多年的经销商伙伴。 

结论就是,为了那点销量实属不应该。 

所以17万的宝马i3没有了,我们走访了几家经销商门店,销售们也默默收起了降价促销的话术。 

不止宝马, 奔驰、奥迪也开始稳定价格,主动退出价格战,成为权衡之后的决定。 

看来这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要从BBA这儿按下暂停键。 

涨价后看车的人反而多了?

对于“退出价格战”的说法,宝马中国的回应是, 下半年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这个回应也算是间接验证了退出价格战的事实。 

经销商也更有底气涨价卖车,比如上海地区一些门店,宝马X3直接涨了3万元,其他车型起码涨了5个点。 

有网友称看中了宝马325标轴运动,裸车加上各种税费、保险等等,落地价格是257600元,再加上两年利息,合计275600元。这个价格比上个月看的时候 贵了一万多。同时他也跑了其它门店,价格都比较高,还没有现车。 

据一位重庆门店的销售透露,宝马下半年优惠将大幅度收窄。从7月开始,5系车的价格至少要涨2万、i3减产后每台车涨3万;3系将在9月进行第二次换代,目前价格稳定。全新X3将于明年国产上市,在售X3车型价格稳定,X5每台车涨价2万元以上。 

而卖不动、超期库存的车,厂家将从经销商手中收回车辆,不允许因为库存压力乱卖价格。 

而且有多位宝马销售发文证实,车确实涨价了,甚至是按天涨价,哪怕是同一天,上午和下午的价格也不一样。 

不过蹊跷的是,在宝马涨价后,看车的人反而多了起来,最近微博就多了一条热搜: 宝马涨价后,来看车的人变多了。

图源:小红书 

扬州一位宝马销售表示,在价格一天三调的背景下,他所在的4S店在上周日(7月14日)新增订单环比上个周末单日新增订单上涨133%。 

微博也有博主表示,宝马涨价,订单确实多了起来。 

不过宝马涨价这波操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高兴的那批人自然是在涨价前成功抄底的幸运车主,不过还有一批人被卡在了降价和涨价的敏感期。 

有不少网友称,自己在涨价前已经交了定金,结果在提车的时候被销售告知, 价格作废,不加钱的话无法提车。 

有网友称,6月底订了一辆525i,由于最近涨价,4S店拒绝交车,并且暗示需要加价才能提车。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回复,自己也遇到了相同问题,甚至有准车主愤而退定金。 

还有人在看到宝马涨价后,转身就去了奔驰和奥迪,不过现在奔驰和奥迪也准备跟上宝马涨价的节奏了。 

济南一家奥迪4S店的销售告诉超电实验室,奥迪刚发了新政策,上个月能优惠到22.8万的A4L 40豪华版,现在已经涨到了24.3万。 

奥迪Q5L 40时尚版,现在裸车价25.5万,也比6月份贵了一万多,Q3裸车涨了6000块,不过进口车价格比较稳定,甚至A5 40时尚版还降了8000块钱。 

奔驰也是蠢蠢欲动,北京一家门店销售表示,已经接到涨价通知,不过具体的涨幅和时间还不清楚。 

耗不起的价格战

BBA集体退出价格战,虽然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BBA“以价换量”的始末。前阵子,35.39-41.39万元的宝马i3、29.99-33.99万的宝马iX1裸车价均降到17、8万左右,28.89万元起售的宝马X1,裸车价来到了19万多,而今年1月上市的5系和i5终端折扣高达25%。 

反映到数据上,今年上半年,宝马和MINI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375947辆,同比下降了4.2%。第二季度更是同比下滑了4.7%。相比之下,宝马品牌全球销量,上半年达到了1096486辆,同比增长2.3%,纯电车型更是大幅增长34.1%。 

所以单纯用降价来促销量,对宝马来说效果并不大。 

不止宝马,33.48万元起售的奔驰C200L,报价20.27万起,降幅逼近40%。指导价35.2万的奔驰EQB 260,裸车价甚至能降到17.6万。有奔驰经销商称,降价之后客流同比下降约50%,订单转化率更低,6月过半订单量只完成了两三成。 

有奥迪销售透露,目前门店每卖出一台车,都要 亏2万左右,终端经营压力长期过大,或许还没等到价格战的胜利,经销商就先倒下了。 

降价曾是BBA保住市场的利器,但降价就像双刃剑,去年宝马折扣率高达17.6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然而,以价换量仅仅让去年宝马在华交付量同比增长了4%,但 净利润同比下滑超三成,汽车业务的息税前利润率也低于市场预期。 

奔驰、奥迪也是如此。2023年奔驰全年销量76.5万辆,利润却下滑了1.9%。奥迪在销量同比增长13%的背后,是收益同比下滑20.6%。 

车企如此,二手车商更惨。 

BBA旗下的“56E”(宝马5系、奥迪A6L和奔驰E级)和“34C”(宝马3系、奥迪A4L和奔驰C级)向来是二手车市场的硬通货,完全不愁卖。甚至二手车商还会为收不到车而发愁。 

但价格集体大跳水后,更多人转头直接去买了新车。北京一位二手车商坦言,“何止是客户自己,BBA保值率下跌后,我们甚至都会劝客户买新车。” 

因为二手车价格和新车的价格挂钩,新车价格一降,二手车也跟着降。有销售称,他们有时候一周内调整了两三次价格,在过去2个月,价格硬生生降了四五万。 

与此同时,伴随着新势力的崛起,理想、问界也开始侵占BBA的市场份额,BBA二手车的品牌效应被追平,保值率也下跌了。 

以三年车龄计算,根据汽车数据服务平台精真估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数据,2023年年底至2024年6月, 各豪华品牌保值率全面下降,普遍降幅达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宝马降幅达到3.7个百分点。 

种种迹象表明,BBA的价格战,是时候终结了。 

豪华保卫战

“再不努力,就只能去买 BBA 了。”

这是近两年流传在互联网上的一个梗,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让BBA花了接近百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品牌价值力,一夜崩塌。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说过,“豪华品牌打折卖,那你的品牌(价值)怎么办?”,所以对于豪华品牌来说,无底线的让利更像是竭泽而渔。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年前花几十万买了个豪华品牌,还没享受够品牌带来的“社会地位”,转眼间厂商就频繁降价打折,一时的真香感,很快就会被“上当受骗”的悔意所取代,品牌溢价瞬间被击穿。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披露, BBA的成交均价已经在连年下跌。2021年,是BBA加权成交均价最高的一年,奔驰、宝马、奥迪的成交均价分别为46.4万元、46.1万元和33.7万元。如今上半年,分别是43.4万元、35.1万元和30.1万元,都出现了不小幅度的跌落。 

而且尴尬的是,这些豪华品牌采取了“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但并未换来销量的增长,得到的却是大多数消费者的“观望”,潜在的消费者会认为“还有下降空间”。而这样的预期一旦形成,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不久前,汽车市场数据服务机构杰兰路发布了 2024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报告中提到,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以 BBA 为代表的传统品牌知名度普遍下滑,而新造车的”蔚小理米”的品牌知名度保持在了更高的评分区间。 

赔了夫人又折兵,显然不是划算的买卖。眼下摆在BBA面前更紧迫的问题,是 立稳自己的豪华品牌调性。 

要知道,对于那些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品质的消费者来说,价格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就好比,宝马的3系或者i3,其定位原本是35万级别以上的目标用户,这部分用户能够看中3系的品牌壁垒和操控性能,但当价格降到了30万以下,消费群体其实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部分用户可能更关注续航和其经济性。 

而宝马3系原本的优势,操控和体验感反而没有得到凸显,这就导致两种客户群体都看不上。 

与其饮鸩止渴,不如及时止损。这种情况下,车企要做的就是重新评估其市场策略和品牌定位,并考虑采取其他方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捍卫品牌价值”成了一个合理的选项。 

不过对于大多数发生价格战的行业来说,从“降价保量”到“降量保价”后,紧随而来的往往是“量价齐跌”。 

BBA们能扛得住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超电实验室”(ID:SuperEV-Lab),作者:王磊 刘雅杰,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BBA 价格战 豪华品牌 品牌价值 保值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