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2024年07月18日
东北局南下干部的纪律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从东北抽调一万五千名干部南下,支援解放区建设。东北局高度重视,严格部署落实干部选拔、培训和使用工作,始终强调加强革命纪律性。在选拔过程中,坚持政治标准,注重干部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整训期间,进行集中学习和军事化训练,强化纪律意识;南下工作中,严格遵照组织安排,克服困难,展现了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

🎯 **选拔抽调注重政治标准:** 东北局在选拔干部时,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优先考虑政治可靠、工作能力强、有文化水平的干部。同时,对拟抽调的干部进行多次审查,确保选拔过程的严谨性。对于违反纪律的干部,即使已经进入南下干部队伍,也会坚决做出处理,确保队伍的纯洁性。

🎯 **整训组建注重纪律建设:** 东北局对南下干部进行了集中整训,内容涵盖党的基本理论、时事问题、实际工作问题等,确保干部思想统一、政策认识一致,提高纪律意识。此外,还进行军事化训练,提高干部身体素质和纪律意识。

🎯 **南下工作严格遵章守纪:** 东北南下干部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根据组织安排到岗工作。他们克服生活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迅速融入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剿匪反霸、稳定社会秩序等工作,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九月会议确定的基本方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分配给东北的名额是一万五千人,要求“有计划地大量地培养、训练和提拔干部”。中共中央东北局(以下简称“东北局”)对于此项任务高度重视,严格部署落实东北地区南下干部选拔抽调和培训工作。在东北南下干部大队组建、培训、使用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加强革命纪律性,这为南下干部顺利完成任务使命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选拔抽调时重视政治标准

  南下干部选拔工作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除了从现有各级政权的关键岗位中直接抽调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外,还抽调城市可靠的积极分子、工人、职员、知识分子及学生等,另从内蒙古地区抽调300名政治可靠的干部以应对民族工作任务。合江省(东北地区旧省名)要求各级党委选拔政治可靠,经过战争或土地改革工作的考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一定文化水平的干部。哈尔滨通河县从区(营)级序列选拔南下干部,要求参加选拔的干部必须满足年龄20岁至25岁,有至少两到三年的革命经历,未婚或能够不带家属工作,有坚强党性和独立工作、战斗能力等若干条件。这就保证了南下干部首先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同时兼具一定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状况,能够妥善处理家庭问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异地工作当中。

  选拔抽调期间,由东北局组织部门以及各省、市委和南下干部工作队党委对拟抽调南下的干部进行了多次审查。抽调干部入关的工作开展时,适逢东北行政区划重新调整,部分地区的工作在仓促中做得不够完善,少数干部理想信念有所动摇,出现趁工作调动贪污公款物资、闹名誉闹地位或提条件提要求等问题。东北局发现这类情况后,立即通知有关省、市委停止工作调动流程,按照违纪违规情况加以处分处理。对于那些犯有错误,但已被选入南下干部队伍或者已经南下的干部,东北局也坚决对其做出处理,并且将材料送交派往机关,严格组织手续。

  在整训组建中注重纪律建设

  东北局对拟抽调南下的干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中整训,以统一南下干部思想观念和政策认识,提高纪律意识。集中整训中的授课内容十分全面,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如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党的组织纪律等,又注重对时事问题的讲授,还包括关于实际工作问题的培训,如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城市工作政策及行军纪律等。此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东北解放战争经验、东北土改经验、江南地区情况等方面的培训。这些内容兼顾政治理论和业务实践,特别是预先介绍了派往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南下干部经过集中整训后,能够严格按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工作。东北局对所选拔的干部还进行军事化训练,既提高了南下干部的身体素质,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纪律意识。

  东北局南下干部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根据组织安排参加新区工作。东北局对这批干部的任用安置有系统全面的考量,拟分配到省委、地委、县委工作的干部,从1945年抗战胜利后即进入东北,全程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具有一定的政治水平和丰富的革命斗争及解放区建设工作经验;分配到区一级(时为县、村之间的一级政权)的干部多数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由关内调往东北的,在基层工作中经受锻炼,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党工作。东北局对南下干部按照省、市、县、区各级机构需要配备完毕,并且对每个干部的任用都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供接收单位参考。最终派往南方的干部,基本都是严格按照这些安排落实工作岗位的。

  在南下工作中严格遵章守纪

  东北局选拔和训练的这批干部,前后累计有6038人,共9个大队随军南下开辟新解放区。其中老干部2122名,包括省级43名、地级88名、县级610名、区级及以下1381名。1949年春夏,全国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江西大部地区陆续面临解放,急需大批干部赴赣工作。到1949年6月26日,东北局南下干部尽数抵达江西,除抽调千余人到广东等地工作外,其余都留下来参加江西城市接管和政权建设工作。

  初到江西时,由于部分地区尚未解放,南下干部大队暂驻南昌待命。勃利县南下干部进入宜春县城前,特意在距离县城不远的下浦乡停留至晚上,直到晚上10点才整队进城,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同时,上级还要求干部进城时注意形象风纪,尤其不能参加欢迎宴席。尽管上级要求免去群众的欢迎仪式,但干部入城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热情的群众早早涌上街头,敲锣打鼓迎接远道而来的干部,有的县里各界人士还提前准备了宴席。南下干部们致以感谢后,谢绝了他们的盛情款待。

  当时,新解放区还存在一些残余反动武装,隐蔽到偏僻山区伺机反扑。宜春县公安局干部到天台区(今天台镇)追捕土匪时被包围,执行任务的南下干部王青山等人随即与他们展开激烈枪战,促使这股土匪投降。很长一段时间内,干部们睡觉时都备有枪支防身,以随时应对反动武装的突然袭击。进行土地改革时,南下干部们克服生活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住到贫苦农民家中,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迅速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使土地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得益于贯穿始终的纪律建设,东北南下干部历经长途跋涉,全程秩序井然,充分展现了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严格遵照组织分配到岗工作,被分别派往九江、袁州、赣州、抚州等6个地委、专署和分区,以及南昌、吉安、萍乡等城市,迅速充实了江西的干部队伍。在江西城市接管和社会改造中,南下干部积极参与组织剿匪反霸,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接管企业码头,妥善安置旧职员,稳定社会秩序,推进生产恢复与发展,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很多干部从此扎根在了江西。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东北南下干部 革命纪律 干部选拔 土地改革 政权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