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菜头日记,(https://xueqiu.com/5266360866/297842168)
再写一点昨天中国平安拟发行美元计值的H股可转换债券的事件,一些菜头的补充观点。
大部分的观点昨天已经说了,今天再补充一些。
首先是发行金额和发行价格的问题,前天晚上菜头写文章的这条信息还没有发出来。
尽管拟定的初始转股价格为43.71港元,较中国平安7月15日的收盘价36.05元溢价21%左右,表面上好像还行,但是中国平安的每股净资产为50元左右,转股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转股的话就相当于破净增发股票了,这也是平安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中国平安的投资者,想必没有多少人是为了抢20%的反弹去重仓中国平安的。如果仅仅是为了20%的收益去在当前的环境下重仓大金融,那煤炭和石油无论是热度还是确定性,在当前易涨难跌的一致预期下,远比投资大金融板块的短期确定性更高。
那就真没这个必要了,大多数愿意重仓中国平安的人,没有几个不是希望在未来公司走出困境的时候股价至少翻个倍的。
因此,在中国平安并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的时候,市场当然就选择用脚投票了。
当然,关于细节的披露,有可能是受制于合规等原因,也许不能披露太多。比如海外收购,比如私有化公司等这些如果提前透露消息,都会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为了合规要求,是不能提前详细说明资金用途的。
当然这个也仅仅是菜头个人的猜测。
其次,关于公司紧接着发布的第二条A股回购注销的问题,这个我倒是认为没有什么,正常流程而已。
我们不能用当前的市场环境去看待两年多的行为,不仅是中国平安,2021年高位回归股票,甚至当初的股价估值远远高于中国平安而同样选择回购的公司比比皆是。
当然如果你说平安团队对于市场的变化估计不足,这也是没有问题的。从结果来讲就是高价回购低价增发,结果就是这个糟糕的结果,这个同样是无法甩锅回避的。
总的来说,发行可转债目前信息不明,暂且当成中性事件看待。如果是为了快速获得美元流动性进行战略收购或者引进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投资者,那么就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两个事件都是时机和价格同等重要或者说时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事情。
直接通过海外融资比大额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审批流程肯定要高效很多。
至于高价回购注销,虽然结果对公司不利,但是市场环境千变万化,也是可以理解的。
昨天还有小伙伴留言说根据我的提醒,开盘后第一时间就清仓了中国平安,等后面再接回来。
这里澄清一下,菜头真没有这个意思。尽管很多时候我的判断是正确的,但是我自己做T是经常T到屁股上,做成功的时间并不多。
所以大多数时间我都放弃了做T这玩意,最多就是做一些网格化交易,比如特变电工就相当于网格买了很多。
对于我来讲,涨几个点跌几个点我完全不关注也不在乎,因为任何一笔交易我都不可能是冲着这几个点的收益去的。如果我认为这笔交易是错误的,无论亏损多少我都会果断清仓,比如前段时间就清仓了亏损不少的万科。一旦想明白了,我会果断出手,不会受到任何历史成本的干扰。
反之,如果一家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看好的逻辑并没有被证伪,仅仅是因为一些还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中性事件导致市场情绪的干扰影响了股价的话,我通常会选择继续观察,直到有了明确的结论再做决定。
很显然,中国平安目前并没有被证伪基本面有本质改变,那我自然就持股不动了。当然,如果有人能够通过不断做T降低成本赚更多的钱,菜头也是支持的,只是我个人这方面不太在行,吃不了这碗饭。
关于中国平安的发债和回购注销,补充这些。
以上为菜头的个人思考和总结,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取属于你自个儿的那份成长和认知。
点个发财赞,股票涨停!
原创首发 | 菜头日记(ID: CT600519)
作者 | 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