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恍惚,(https://xueqiu.com/6097923501/297715681)
$巨化股份(SH600160)$ $三美股份(SH603379)$ $东岳集团(00189)$
今天由于交易时间市场风传上午环保部在讨论三代不同制冷之间放开10%调整幅度上限,加上一些没边的谣言导致制冷剂股票大幅度调整。 下午收市后传来的信息是继续维持10%调整幅度,只不过调整时间从年底提前到下半年开始调整。
在看调整的影响之前,粘贴一下开源证券周报的今年截止到7月12日主流三代制冷剂生产量和配额对比数据:
1)R32, 配额使用进度57.73%;
2)R125,配额使用进度50.59%
3)R134a,配额使用进度38.16%
假设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销售出去的话,假设R32平均按照现在节奏生产销售,2024年的销量大概是26.09万吨,超越现有配额2.13万吨。按照现有已知说法,即使所有R32生产商同意调增R32的10%的配额,调增的数字是2.37万吨,基本上是达到供给平衡,但是由于目前看明显是内用配额比外用配额紧张,假设切换过来的内用和外用配额比例保持不变,全额调整的结果很可能是国内R32略有缺口,出口稍微富余的情况,因此对于R32的价格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
假如进行不同制冷剂之间的调整,目前配额较大的可切换三代制冷剂是R125和R134a,数据上看最滞销的产品是R134a,其次是R125,当然这个滞销程度也可能和不同品种制冷剂的销售节奏有关。在厂商考虑进行制冷剂产品之间切换时,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 目前配额富余的制冷剂在未来的可能需求和应用前景
目前看,明显R32在未来是三代制冷剂的主要发展品种,未来的占比会不停的加大,而R125由于通常只能混配各种制冷剂使用受制于下游而可能明显受限,R134a目前已经有四代的1234yf替代,从应用前景看R125和R134a明显是替代的对象。另外,欧盟的PFAS法案或影响制冷剂迭代进程,由于PFAS对人体有害,且广泛用于制冷剂和含氟聚合物,R32不含PFAS不受影响,R125含微量PFAS,而R134a含有较多PFAS,连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四代制冷剂1234yf都含有大量PFAS(比R134a含量高很多)。如果欧盟白左们真的一把禁止,四代制冷剂替代三代制冷剂的进程将会延迟很久,从这点看,R125和R134a貌似还都有延用的价值。
2) 目前配额富余制冷剂的GWP值
从主流三代制冷剂的GWP值看,R32是675,R134a是1300,R125是3170。按照目前配额切换原则,高GWP值切低GWP值制冷剂时是按照吨为单位1吨配额切1吨,而低GWP值切高GWP值制冷剂时是按照GWP值相等原则多吨切1吨。例如,1吨R125的配额可以切1吨R32配额,但是这R32的配额想切回R125就需要将近4.6吨配额,而且,1吨配额切换一个来回厂商就会损失将近2500吨的GWP配额。GWP值的高低对于高GWP值制冷剂在切低GWP值制冷剂比如R32时没有啥意义,但是在高GWP值制冷剂之间切换时就有意义了,按照现有切换原则,最合适的是保留更多的高GWP值制冷剂配额,确保未来可能的高GWP值制冷剂配额之间切换时更合算。
3) 厂商之间博弈之后的供求关系
按照上面假设(不考虑季节性波动),R125今年大概富余0.76万吨,R134a大概富余6.04万吨。所以,假设厂商们都比较谨慎,不论按照富余程度还是GWP值,比较明智的就是多切换一些R134a的配额到R32,少量切换R125到R32,但是也要看各厂商自己手里这几个三代制冷剂的配额比例,相信巨化、三美、永和、梅兰会采用这种策略,而手里R125比例明显偏多的东岳和东阳光会更多的拿R125去切R32,最惨的是收购中化蓝天的昊华科技,手握巨量的R125和R134a配额,因为R32配额为0,只能隔着玻璃看人吃鸡了。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目前环保部今年的方案暂时对现有R32和R134a的价格趋势影响不大,在切换后基于博弈的结果,很可能由于R125供求出现缺口导致价格上升。
从目前券商和厂商了解的情况,四代制冷剂没有一个明显对标R32的主流产品,而且由于PFAS法案的影响很有可能大大延迟四代对三代制冷剂尤其是R32的替代,从成本看四代制冷剂不考虑专利的情况下的吨成本在8万左右,考虑到厂商还需要合适的毛利,以及四代制冷剂关键专利还需要几年失效,三代制冷剂在这几年整体价格达到10万之前还是有的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