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2024年07月16日
上证推了新指数?直接跳过3000点?四个误解,你中招几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交所将于7月29日发布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实时行情,引发了市场关于该指数的多个误解。事实上,该指数早在2020年10月9日就已发布,此次只是改为实时发布。该指数并非取代上证综指,而是作为补充,从更多维度反映市场整体收益情况。此外,该指数的基点为3320.89点,并不存在跳过3000点的问题。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该指数,并将其作为参考工具,而不是替代上证综指。

🤔 **误解一: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是“新指数”**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并非新指数,而是上证综合指数的衍生指数,早在2020年9月18日就已发布。该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样本、权重均一致,区别在于计入了分红再投资收益,更全面地反映了市场整体收益情况。 该指数并非配合新“国九条”发布的,而是在监管早已将分红纳入指数编制考量范围的情况下发布的。

🤔 **误解二:目的是为了“再也不见3000点”**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的基日为2020年7月21日,与当前3000点保卫战无关。该指数的发布是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及时、更便捷、更全面地观测沪市证券整体表现和体现分红投资收益的综合回报。 国际惯例来看,指数编制机构一般会发布对应的全收益指数,以供投资者从更多维度观测市场。

🤔 **误解三:3320.89点为基点,自动跳过3000点很多点开始计算**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的基日为2020年7月21日,当天收盘的3320.89点为基点。该指数一直存在,只是没有发布实时行情。该指数曾在2月2日触及2931.23点年内新低,也在5月20日达到3430.75点年内最高点,并不存在“自动跳过3000点”的情况。 随着行情实时更新,投资者可以在盘中实时看到该指数的表现。

🤔 **误解四:改了新指数,上证指数要赶紧抛弃不用**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是上证综合指数的衍生指数,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上交所上市公司股价及分红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市场观测工具。 上证综合指数反映的是上交所上市公司以当前成交价计算的整体市值变化,不体现样本现金分红。而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则计入了分红再投资收益,更全面地反映了投资者的实际回报。

🤔 **结论:**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地了解市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该指数,不要将其误解为“新指数”或“替代指数”。


财联社7月16日讯(记者 闫军)“上证‘收益’指数来了!”“打不过就改规则”“上证从此告别3000点”……上交所一则将于7月29日发布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实时行情的公告,一时间引发了多个“迷”之解读。

记者多方采访行业人士,综合来看这其中至少存在四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认为这是7月29日要发布的全新指数,这是真误解。事实是,这个全收益指数早在2020年10月9日就已发布,只是自7月29日起,由只发布收盘点位,改为实时发布;

第二个误解:认为这个指数将使市场彻底告别3000点,从此取代上证综指,这也是真误解。事实是,仍将由多个指数并行;

第三个误解:有些观点认为这个指数是有意跳过3000点。这还是真误解,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在发布时,设置指数基日为2020年7月21日,指数基点就是3320.89点;

第四个误解:认为是改了新指数,上证指数要赶紧抛弃不用,不遑多论,这是错的。

什么是“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再来厘清下这个指数的概念,即是包含着上市公司分红回报的全收益指数。

上交所将至7月29日起,对这个指数点位由收盘发布,改为实时发布,就是为全面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情况,便利投资者从多维度观察市场。主要编制方法与上证综合指数一致。

再详细说明下指数的由来与差别:

1、即根据样本现金分红处理的不同方式,股票指数一般分为价格指数与全收益指数;

2、价格指数不计入样本现金分红,仅反映指数样本价格表现;

3、全收益指数计入样本现金分红再投资收益,综合反映指数样本价格及现金分红表现。

4、当指数样本分红派息时,价格指数在除息日会出现自然回落,而全收益指数考虑了红利的再投资收益,指数点位不会出现自然回落。

误解一: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是“新指数”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是上证综合指数的衍生指数,上交所上市的符合条件的股票与存托凭证组成样本,并将样本分红计入指数收益,这其中ST、*ST证券除外,该指数反映上交所上市公司在计入分红收益后的整体表现。

一提到分红,市场第一反应就是新“国九条”以来,监管对于分红的重视,自动引申为这只指数是配合新“国九条”发布的,将其当做一条新指数理解。

事实上,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非但不是新指数,而是已经4岁了。

2020年9月18日,上交所正式对外发布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以便于投资者从更多维度观测市场。

上证综合指数则发布于1991年7月15日,是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也是投资A股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是上证综合指数的衍生指数,二者样本、权重均一致,区别点,就是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分红再投资收益,是全面表征市场整体收益情况的重要补充。

可见,监管早已将分红纳入指数的编制的考量范围。

误解二:目的是为了“再也不见3000点”

“把3320.89点作为基点是为了回避3000点”“指数代码改为000888谐音是:发发发”,玄学解读同样有流量市场。

真相是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在发布之初选取了2020年7月21日为基日,和当前3000点保卫战没有任何关系,这一误解实属对当下市场感受的倒推。

国际惯例来看,指数编制机构在发布价格指数的同时,一般也会发布对应的全收益指数,如标普500全收益指数等,以供投资者从更多维度观测市场。

7月29日起,上交所向市场将发布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实时行情,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更及时、更便捷、更全面地观测沪市证券整体表现和体现分红投资收益的综合回报。

误解三:3320.89点为基点,自动跳过3000点很多点开始计算

“选择3320.89点为基点是为了自动跳过3000点开始计算”这一说法也源于对指数编制的不了解。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的基日是2020年7月21日,当天收盘的3320.89点为基点,该指数就一直存在,只是并没有发布实时行情。在Wind等行情软件上也能查到这一指数,了解其过往走势。

拉长周期看,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曾在2月2日触及2931.23点年内新低,也在5月20日达到3430.75点年内最高点,7月16日收于3271.5点。并不存在所谓的“自动跳过3000点很多点开始计算”。

随着行情实时更新,未来投资者可以在盘中实时看到这一指数的表现。

误解四:改了新指数,上证指数要赶紧抛弃不用

如前所述,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作为上证综合指数的衍生指数,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上证综合指数是A股市场历史最为悠久的指数,也是我国投资者最熟知的指数,即大家熟悉的“上证指数”“沪指”,旨在反映沪市上市公司整体股价表现。

而“上证收益” 就是“上证指数”的全收益指数,综合反映了沪市上市公司股价及分红的整体表现,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从多维度综合反映上交所上市公司股价及分红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市场观测工具。

市场熟识的上证综合指数为价格指数,反映的是上交所上市公司以当前成交价计算的整体市值变化。因上市公司分红已通过现金形式发放给股东,从市值中扣除,故价格指数不体现样本现金分红,仅反映指数样本价格表现。

这也就导致了二者实际的点位和累计涨跌幅有所不同,选取2020年7月21日至2024年5月21日期间数据来看,上证综合收益指数与上证综指点位分别为3271.5点、2974.01点,因记入了分红,上证综合收益指数要领先上证综指297.49点。

再看累计涨跌幅,同期,上证综合收益指数与上证综指分别下跌1.49%、10.45%,因记入分红收益,上证综合收益指数表现却是好于上证综指,这也是更为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投资自实际回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 上证综合指数 分红 投资收益 市场误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