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7月15日
骑手、网约车司机在酷暑“板命”,高温补贴在哪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夏季高温来袭,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着高温下的工作挑战。本文通过采访多个案例,揭示了高温补贴在不同平台和地区的差异,以及这些群体在高温天气下的工作现状和权益保障情况。文章也探讨了高温补贴全覆盖的可能性,以及如何以其他方式惠及这类群体。

🤔 **高温补贴“凉”莠不齐:** 不同平台和地区对高温补贴的政策差异较大,有的平台直接发放补贴,有的则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可获得,还有部分平台未提供直接补贴,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激励。例如,顺丰快递提供每月500元的高温补贴,而饿了么骑手则通过时段奖励来激励骑手在高温时段完成订单。

🥵 **高温下的工作现状:** 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往往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温天气对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部分平台的激励措施虽然能提高收入,但也可能导致他们过度劳作,加剧高温下的工作压力。

⚖️ **“清凉权”仍边缘化:** 目前,高温补贴尚未实现全覆盖,部分平台和地区对这类群体的权益保障还不够完善。如何提供更多完善的保障和补贴,以及如何以其他方式惠及这类群体,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社会问题。

💪 **保障权益,需要多方努力:**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需要政府、平台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完善保障措施,平台应加强监管,提供更多福利,社会则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 **未来方向:** 未来,需要探索更有效的保障机制,例如建立高温作业津贴制度,完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对这类群体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他们提供更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7月10日晚上,阿杰失眠了。4:48,原定5:20的闹钟还没响起,他就起床洗漱,收拾好前往快递分拣中心。阿杰是上海某区域一快递集散中心韵达网点的派件员,每天的日常就是拣货、装货和送货。

“要挣得多,就要‘板命’。”在遵义话里,“板命”是“玩儿命”的意思,跑美团众包的王恒常用这个词形容他的上班状态,所以,在这个三线城市,他的月薪可以达到8000元—10000元,算“高收入”了。

现在,一年中最热的天气来袭,7月4日,“上海热到全国第一名”冲上热搜,当天,上海部分气象观测点测得数据突破39摄氏度。2000公里开外的遵义,热辣滚烫时的温度也超过32摄氏度。

对于以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而言,他们不仅要和雷雨天气“抗衡”,还要和高温天“Battle”。

高温天,他们是否有直接的高温补贴?平台又有哪些“透心凉”举措?《IT时报》记者与数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展开了对话。

补贴“凉”莠不齐

和往常一样,阿杰悬挂在三轮车上的迷你音响准备“开机”了。“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他说,夏季循环播放最多的歌曲是BEYOND的《海阔天空》,还时不时用带着安徽口音的“低配”版粤语跟唱。

2018年,阿杰从老家安徽来到上海进入某区域的韵达快递网点,收入主要由收件和派件组成。“我们没有高温补贴。”阿杰告诉《IT时报》记者,进入夏季后,他和同事每天的上班时长不低于12个小时。他所负责的区域目前每天有400多票,一票的收入还是1.1元。“保障几乎没有。”阿杰无奈地说。

“我们也没有高温补贴。”上海嘉定区一位送申通快递的派件员和阿杰有着同样感触。申通快递的每票单价为1.3元,他告诉《IT时报》记者,收入主要靠送件,夏日工作时长为9个小时,尽管腿脚有些不便,但每日的送件量也有300单—400单。2013年便进入快递行业的他感叹:“唯有多劳多得才能提高收入。”

“想在遵义稳定地送外卖,只能听站长的话。”王恒曾在北京、深圳、上海送过外卖,2年前回到遵义做回“老本行”,他向《IT时报》记者吐槽,所在区域没有“高温补贴”。跑过一阵子白天业务后,王恒选择通宵跑夜班,更加“板起了命”。

在和数名外卖员、快递员的交谈中,《IT时报》记者了解到,有的直接没有高温补贴,有的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会发,比如跑满勤。

一名在广东江门某站点送德邦快递的从业者告诉《IT时报》记者,从4月到10月,在每月满勤21天的情况下,可以拿到当地300元/月的高温补贴。因为德邦快递货物较大,快递员平均每天的派件数有40票—50票,每票单价根据重量而定,最低不到4元。

另一名曾在北京兼职做过美团外卖的从业者说,在当地,需要上满规定的天数后才有高温补贴,“7月和8月有高温补贴,每个月500元左右”。

《IT时报》记者了解到,像京东、顺丰会直接发放补贴。上海一名顺丰快递小哥说,从6月到9月,都有高温补贴,每个月500元。

有激励 无直接补贴

“因为喜欢自由选择了这行,但好像又被‘束缚’了。”在和这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对话中,“自由”和“高薪”是常被提及的词语,前者表现在没有时间限制,入行门槛较低,后者是一种相对说法,较之于这些小哥干过的服装厂、鞋厂、饭店等,这或是一份高薪工作。

“但又好像被困住了。”1998年出生的饿了么小哥侯栋从四川绵阳来到上海,7月8日晚,他遇到一个让他无奈的订单。“系统给我派了一个订单,顾客没一会儿就发信息,让我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彼时的他还在几公里外送其他订单,面对顾客的不断催促和责怪,他分身乏术。最后,侯栋还是全力把订单送到顾客手上。

今年年初,侯栋住进了上海普陀区的保租房,每天,他最少要送70单左右外卖,最高时可达100多单,一单的收入为7.8元—7.9元。相比于两年前在老家开烧烤店,现在月收入在1.4万元—1.5万元之间,每个月扣掉1000元出头的房租、水电以及正常开销,他还能存下不少:“我对现在的收入是满意的。”

《IT时报》记者了解到,饿了么骑手也没有直接的夏季高温补贴。侯栋展示了骑手群站长近日刚发的通知——取消星级补贴,按照时段维度奖励。比如00:00—2:00,每单奖励1.5元,13:30—15:30,每单奖励0.5元,22:00—24:00,每单奖励1元。他解释说,星级补贴即一颗星补贴一元钱,骑手所跑的订单,会根据星级划分出难度等级,跑了多少单就补贴多少元。侯栋更喜欢按时间段进行补贴,他也“板起了命”,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16小时,有补贴的时段皆能收入囊中。

从事网约车司机的刘森下班后匆匆吃了碗河南烩面,便开始接单,他在滴滴上从全职“退居”为兼职。混动车月租6800元,油钱2200元,吃住3000元,违章加洗车600元……这是刘森做全职网约车司机时的账单,“虽然毛收入有21000元左右,但利润很低。”他说,现在做兼职后,周末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平常仅100元左右。

在刘森向《IT时报》记者展示的一张平台截图中,写着“6亿高温补贴,旺季赚更多”,要求司机完成订单量,提供空调服务,即可获得高温补贴奖励。刘森举例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8单,可奖励30元,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奖励了。一般情况下,滴滴的奖励时间有时是7:00~10:00,有时是7:00~9:00。

全职司机的情况如何?一位在上海跑了两年网约车的司机表示,无论是他之前跑享道出行,还是现在跑滴滴,都没有补贴。尽管月入超过2万元,但各种费用扣除后,实际收入并不高。

“清凉权”仍边缘化

一个安全头盔,一瓶藿香正气水,一瓶矿泉水以及一双防晒袖成为侯栋和同事们出行的“神器”。“当然希望能有直接的高温补贴。”侯栋说。

事实上,像阿杰、王恒、刘森等这些新就业形态的代表,或许希望的不仅是高温补贴,而是给予他们所在行业更多的关怀与关心。

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其中就有约1300万名外卖骑手,已经占到全国人口基数的近1%。在上海,灵活就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约300万人。

如何提供更多完善的保障和补贴仍然是一个关键的社会议题。

前不久,中国28个省市出炉了高温津贴有关规定,如上海的发放时间为6月~9月,每月300元,广东省的发放时间为6月~10月,每月为150元,贵州省为6月~9月,按照每日8元或每月168元发放。

图源:pixabay

根据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但从《IT时报》记者的采访来看,并非所有的灵活就业群体都能获得高温补贴。高温补贴何时实现全覆盖?如何以其他方式惠及这类群体?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阿杰、王恒、侯栋、刘森皆为化名)

图片/  pixabay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作者:孙永会,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温补贴 新就业形态 外卖 快递 网约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