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7月15日
我们不讨厌公司开会,讨厌的是浪费生命的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分享了小破公司如何通过高效开周会,推进工作目标落地,避免无效会议的方法。通过“飞阅会”方式、四象限汇报文档和会末决议,实现了会议效率的提升,确保了目标的持续精进。

📅 我们为什么重视周会:周会能推进工作目标落地,避开无效会议,通过周会形式,一年有50次纠偏机会,对齐目标,持续精进。

📚 飞阅会方式:会前准备汇报内容,会议开始时默读文档,评论问题,半小时后讨论,提升会议时间利用率。

📜 四象限汇报文档:包括年目标、周差额、强执行、细计划,通过四个维度盯紧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循环纠偏。

🗒️ 会末决议:会议尾声形成包含任务清单的决议,作为共识和承诺,确保会议成果的执行和落实。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有时候开会真是一场煎熬。

被临时邀约的头脑风暴会、下班前才匆忙告知的所谓短会,又或者被冠以传播企业文化的“老板演讲会”……

各种各样的会议,无助于完成工作,但又不得不开。

有时候,一场会下来,满身疲惫。但对于真正重要的工作目标,却少有结论。又或者有结论但没价值,最终也没有执行。白白浪费了大量时间。

这会,难道就非开不可吗?

哎,可能是的。

对于组织沟通,目标落地,开会依然是最合适最简单的方式。

躲不掉。怎么办?只能想办法把会开好。

在我们这家小破公司,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有一场会。周会。

为什么呢?因为把周会开好了,就能真正推进工作目标的落地,避开很多无效的会议。

今天我想斗胆和你分享一下,我们这家小破公司开周会的方法。不一定说有多高效,但提供一种思路,你听听看。

从哪里开始呢?就从我们对开会的思考开始吧。

一、我们是怎么开会的?

提问:到底什么叫开会?

开会,本质上是一个用时间换结论的商业模式。

和所有商业活动一样,也要讲究投入和产出。

所谓投入,就是所有参会者的时间成本;而产出,则是一组结论、共识,又或者参会者的共创。

可事实上,很多公司,平时报销200元以上,都需要负责人来专门签字,但在开会这件事上,却对成本浪费毫不在乎。

比如,有的公司,动不动就喜欢开大会,一开就是三、四个小时。

算一笔账,一场20人,4小时的会,假设每个员工时间成本是每小时100元。

一场会的成本就是:100元X20人X4小时=8000元。

随便召开一场会,甚至没什么产出,8000元就花出去了,却好像根本没人心疼。

有的公司更夸张,从早到晚,早会、头脑风暴会、培训会、项目会、分享会、转型会......

一不留神,一天过去了。

可是,我们开会是为了赚钱啊。是为了创造比时间成本,更大的结论价值啊。

至少也要有意识,让开会这件事,变得高效吧。

这也是我们重视周会的原因。因为我们用目标管理,周会是高效推进目标落地的最佳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每年,我们和很多公司一样,都会定下一些目标。

有目标就有计划。

可做得再好的计划,只要开始执行,就会产生偏差。偏差越大,结果就会越差。

怎么办?开会。用开会直面偏差,实现纠偏。

而周会,则在频率上刚刚好。

周会不像日会那样频繁,能给同事们发挥执行的创造性空间;也不像月会或者季度会那样间隔太长,等发现问题时,已经走得太远。

用周会的形式,一年有50次机会纠偏,50次机会反馈,50次机会改进。

只要开好周会,我们就能不断对齐目标,朝着目标持续精进。这样一来,就能避免掉很多无效的会议。

而要想让每一场周会,都能真正发挥价值。选择一套好的开会方式,就非常关键。

好的开会方式有很多,我们这家小破公司,用的是“飞阅会”的方式。

具体怎么开呢?

会前,我们会让参会的每个业务负责人,准备一份汇报内容,然后汇总成一份在线文档。

会议刚开始的半个小时,所有人一起默读文档。专注地了解情况,整理思路。有任何问题,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在文档里评论,把问题“圈”出来。

比如,看到汇报文档里一个判断,我不太清楚结论是怎么得来的,我就会直接勾画评论。相关的负责同事,也能直接在评论区回复我,而我们之间的对话,其他参会者也能看到,可以同时拉齐这个信息差。

就这样,持续阅读、勾画,半个小时后,文档看得差不多了,我们就开始讨论。讨论刚才看文档提到或者发现的问题,直到把所有问题过完。这场会议,就基本结束了。

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来开会呢?因为,很多时候,开会没效果,其实都是因为缺乏事前准备。

比如,为什么有的领导,能在会上滔滔不绝地讲好几个小时?就是因为他没有提前想清楚,开这场会,他究竟想准确传达什么,所以想到哪说到哪。

又比如,临时被拉到会议室开会讨论,去之前议题都不知道,讨论起来全靠灵感,最后一下午过去了,看起来是说了很多,但什么成果也没留下。

可如果,多一些前期准备呢?如果在会前,能提前理清讲话框架,那就不至于讲得漫无边际;如果能提前了解会议的议题,做一些前期准备,那也不至于讨论的东拉西扯。

而用飞阅会的方式,通过会前准备文档,能帮助参会者有逻辑的梳理问题;会中阅读文档,能帮助参会者,同步信息、拉齐认识。这样真正开始讨论时,所有人就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能够尽可能提升会议的时间利用率。

其实,你可能也发现了,要想让一场飞阅会顺利进行,提前准备的那份文档非常关键,几乎是整场会议的核心。

那这份文档,该怎么准备呢?

二、汇报文档的四象限

我们的确对文档,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每一份汇报文档都要有四个维度。

我们一个个看。

(一)年目标:

什么是年目标呢?

简单来说,就是主要年度指标,截止到本周应完成的数字,和已完成的数字。

我们这个小破公司,和很多公司一样,每年都会制定一些目标。

比如,我们公众号的内容团队,会定下常读人数、新增关注等等数据目标。

假如,我们公众号新增关注的年度目标是100万用户。

那么,按照一年50个工作周折算一下,要完成全年目标,每周就要新增2万用户。本周是第10周,按照计划,你应该完成20万用户新增。

那实际情况如何呢?结果,只增长了19万。

那在这部分,你就按照顺序,把“实际完成”“计划完成”“总目标”的数据列出来。

三个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完成还是没完成,差距有多大,一目了然。

这样,每个负责人,就能随时把目标挂在心上,来不断弥合与年目标的差异,让目标更可控。

(二)周差额:

什么是周差额?

简单来说,就是本周应完成数字与实际完成数字的差额。

还是以公众号新增关注为例,假如根据年度目标,拆解到1年50周里,每周要新增2万粉丝。

结果呢,本周只增长了1.5万,那么周差额就是0.5万。

而上周呢,增长了1.6万,差额是0.4。

虽然两周只相差了0.1,但是从趋势上,差额越来越大了,那显然这就是一个偏离轨道的信号。

这一部分,我们会要求业务负责人,把每一项目标的本周差额,和上周差额列在一起,做对比。

数据摆在这,如果差额越来越大,负责人就要思考,到底怎么回事?为了完成目标,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数据?

比如,原本这周应该完成2万,但实际只完成了1.5万,那么下周为了补齐差额,目标就不再是2万,而是2.5万了。那么,就需要负责人去思考,要追平差额,接下来该怎么干?

这样,通过数据,看到差距,就能够激发负责人对于业务运营的思考。

这里,关于数据我多说两句。

你可能也发现了,无论是“年目标”还是“周差额”环节,为了准确了解当前的业务运营情况,数据的调用很关键。

所以在我们这个小破公司,平时对数据管理也有两个要求。

透明;即时。

所谓透明,就是要让数据随时可查,并不是只有开周会,我们才能看到数据。

而是任何时候,想看就能看。

不然一组不太好看的数据出现,就可能有理由出现掩盖和解释。

所谓即时,就是产生了数据,立马更新。

比如我们内容团队,做的每一场直播,结束后都会有同事,立马更新数据。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随时掌控业务的市场表现,出现了明显的目标偏差,能够及时了解。而且因为数据可以随时调取,我们也不会为了开会,来刻意准备数据,开会效率也跟着提升了一截。

(三)强执行:

什么是强执行?

就是上周的计划回顾。

我们每一周,都会因为各种目标,定下新的计划,那么上周提出的计划,有没有得到解决呢?

为了确保,这些计划都能够被解决。

所以,我们会要求,在汇报文档把上一次周会定下的计划,一一列出来。

列出来的目的,是对照执行情况。有没有执行?执行的怎么样?

比如,公众号团队的负责人上周定下目标,要和每一位主笔,一对一交流一次。

完成了吗?完成了就在旁边打勾。

如果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某位主笔,有特别需要得到照顾的方面,像最近情绪不好、积极性不足之类的,还可以在下面备注一段文字。

只有这样,把计划完成情况,搬在放大镜下去审视,才能确保计划真正落地,让每一次开会都不被浪费。

不然,总是提出问题,却不解决,那只会让公司越走越偏。

(四)细计划:

什么是细计划呢?

简单来说,就是本周的具体行动。

经过前面三项内容的整理,这时候你已经能发现,你负责的业务有哪些问题和差距了,那为了弥合差距,本周你准备怎么做呢?

在这部分,你就可以把行动计划,写出来。

或者,这周你有什么关键任务?有哪些重要安排?有哪些想要努力实现的事项?

这些内容,也都可以放在这部分。

这个制定具体计划的过程,其实也是业务负责人进行逻辑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经过缜密思考的计划,一定会比三言两句的概述,更有条理,更能落地。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我们汇报文档的四个维度:

年目标、周差额、强执行、细计划。

通过这四个维度,我们每一次周会,都能不断盯紧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然后不断纠偏不断纠偏,循环往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续向前。

三、会议结束前的决议

在对汇报文档,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后,会议也终于到了尾声。

正式结束前,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步骤:形成一份包含任务清单的决议。

决议,就是我们本场会议达成的共识,也是会议的最终产出。

作为共识,一旦形成,就代表一种承诺,所有人都要遵守。

比如,我们有一次周会,形成了一项决议是,以后视频号内容“联播都要向视频号团队报备”。

那么以后我们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比如其他部门,想要多个账号联播视频号内容。那你就必须提前和视频号团队打招呼,不能说觉得程序麻烦,或者来不及等等原因,就没有这个环节了。

这就是决议,一旦生成,必须执行。

而行动清单,则是一个包含who,do what,by when的任务列表。

对于下周的工作安排,哪位负责人,在下次周会之前,要做好什么事情?从上到下,一一的列出来。

下次再开会时,我们就先看这张任务清单,看它有没有被完成?完成得怎么样?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解决和支持的?总之,一定要确保推进落实下去。

而到这一步,我们这场周会,也就算开完了。

最后的话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说讨厌开会,并不是讨厌开会本身。而是讨厌那些无效的会议。

掌握好正确开会的方法,开会也没那么让人讨厌。

在我们这家小破公司,所有战略和目标,就是通过这样一场又一场周会的循环往复,不断推进和落地的。

这样的循环管理,其实也并不是一件性感的事,甚至有些索然无味。

正是这些索然无味,需要持续坚持做的事,才能真正让公司在目标的轨道上,向前推进。

对了,还有个小细节。为了尽可能再再再再节约一点时间,在我们这家小破公司,每次周会都特意选在午饭时间。公司会提前准备好餐食,到点了,我们就一边吃饭,一边看材料,一边讨论。

所以,要是你在我们公司的会议室旁闻到饭香,可千万别觉得奇怪,多半里面是在开会呢。

其实这些年,我经常听到很多人和我讲,公司定好的各种工作目标,做着做着,就悄然无声了。

或许,现在也可以回头看看。是否能尝试去开好周会,用开好周会的方式去优化执行,一步步让目标落地呢

祝你有所启发。

祝你开好周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周会 效率提升 目标管理 会议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