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三方创建,(https://xueqiu.com/4058756044/297432868)

线上药品价格略低一些实属正常,电商既无服务又无温度也不便利,唯有低价才是其生存基石。本文所指低价是那些异常低的价格及其背后缘由。
1、商家补贴
老剧本了,妄图通过补贴培养消费者习惯,一旦成熟,伺机收割。
2、冲窜货
尤其是自带临床推广费的处方药,销售关联方让渡一定的推广费或者返点,实现跨区域利益抢夺。
3、医保回流药
门诊统筹执行前医保回流货主要集中在北京,而门诊统筹后各省都有回流货,甚至有药贩子专门干这个生意。也即已经医保报销过的药品,非法倒卖后返回不规范的渠道和终端,有的药甚至二次三次不断循环刷卖。随着国家医保局推行医保追溯码,线下不断规范,而线上监管难度大,自然成了藏污纳垢优选,另外一些单体店和小连锁也是游走在灰色边缘,不管没事,一管一个不吱声。
这些回流药品其实隐患很大,毕竟已经售卖到个人手中,非法药贩子再收药归集,其中的仓储运输问题极大,冷藏变热藏,冷链变热链,夹带私货甚至假货也很难识别,若有变态添加点零碎,消费者也只能自认倒霉。
4、白牌拦截
一般产自小厂家,以低价拦截为其生存策略。
5、套路购
第一盒或零星几盒看起来很便宜,吸引消费者点进去以后开始套路,各种货品和邮递费组合忽悠,一般消费者真算不过商家。
6、近效期药
线上商家一般不标示生产日期,有时候买回来才发现已经临近有效期。厂家或者商业公司甩尾货,当然很便宜。
7、假药劣药
比较可恨的是假药真做,用普通原料药生产冒充品牌药,虽然有“码上放心”等各种配套监管措施,依然难免魔高一尺。
8、赔钱赚吆喝
医药电商带着美好的想象投下重资,却不得不依靠一些不入流的手段苦求生存。阿里健康、叮当健康、方舟健客等上市公司的报表也可以看看,谁苦谁知道。好在京东健康最先意识到短期行为不可持续,自营开始主动拥抱上游工业,摆脱低价漩涡,获得了长期发展所必须的前后台毛利支撑。
其实不止是医药电商,很多所谓模式经济、伪科技、假创新都在玩着类似游戏。亏钱搞规模,烧钱铺摊子,营收很大,研发管线很多,故事很丰满,想象力变身一块红布蒙上资本的双眼,最后在股市完成收割。当人们终于觉醒后,此类游戏必然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未来,强化监管是大趋势,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容不得像日用百货那般玩耍。医保、进货、存储、运输、销售、处方、促销、不良反应、税务等各环节都会持续发力监管及疏浚。合规约束不分线上线下,线上的那些异常低价猫腻迟早会有玩穿帮的时候。
$一心堂(SZ002727)$ $老百姓(SH603883)$ $健之佳(SH605266)$
免责申明:本文属于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读者请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