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食品加工领域的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通知,面向全国征集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制造的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和成功实践案例。此次征集重点关注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前沿生物制造技术在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食品饮料加工制造等环节的应用。征集旨在发掘具有市场推广潜力、符合“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求的技术和案例,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多元化发展。
💡 征集范围广泛:本次征集涵盖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及食品饮料加工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鼓励企业围绕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制造创新技术提交应用方向和优秀实践案例。
🌱 技术导向明确:征集要求技术应用需符合“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国家战略,并对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具体可参考《食品加工用遗传修饰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申报材料要求(试行)》,强调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创新与成熟并重:鼓励提交已在国内完成研发并进入小批量试产或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技术;同时,也欢迎已有充分安全研究成果或在国际上获得审批,以及在国内即将满足“三新食品”申报条件但尚未获批的创新技术。
📈 推动产业升级:此次征集工作旨在发掘和推广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技术,有望为食品加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并促进食品供给体系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两部门:开展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征集工作】财联社8月19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19日发布《关于开展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征集工作的通知》。征集要求提到,围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及饮料加工制造等领域,征集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和可能取得突破的优秀实践案例。应用方向应符合“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求,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可参考《食品加工用遗传修饰微生物安全性评价申报材料要求(试行)》。应用方向还应满足以下条件:①相关产品国内研发完成,已进入小批量试产或规模化生产阶段;②相关产品有充分研究成果证明其安全性,或在其他国家(地区)已通过相关审批,允许用于食品加工生产;③相关产品已达到或即将达到国内“三新食品”(即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申报条件,但尚未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