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探讨了现代科技发展中一个有趣的悖论:一方面,汽车制造商投入巨资追求静谧的驾驶体验;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交互设计,需要花费大量成本为产品(如机器人)添加声音。此外,文章还从巴黎地铁的开门方式和古代哲学家塞内加对旅行疏远人际关系的抱怨出发,引申出现代社会中,尽管通讯技术发达,但人们在物理距离上的分离仍然可能导致社交和情感的疏离,强调了在技术进步的同时,关注交互设计和人际连接的重要性。
🔊 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体现在一方面追求极致的静音体验,例如汽车厂商多年来致力于降低噪音,另一方面又需要投入巨资为产品(如机器人)设计声音,以实现更佳的交互效果,这反映了技术进步并非单一直线,而是需要在不同需求间进行权衡与创新。
🚊 交互设计的细节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例如巴黎地铁的乘客需要主动操作车门才能下车,这种设计虽然需要乘客参与,却能提供一种参与感和控制感,与一些自动开门的交通工具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情境下交互设计的考量差异。
🤝 尽管现代通讯技术(如信件、电话)能够维持远距离的联系,但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抱怨,物理距离的疏远仍然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如何通过设计和沟通方式来弥补因距离造成的社交和情感隔阂,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技术发展中的“反常”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科技进步的意义。从汽车的静音到机器人的声音,再到人际关系的维系,都提示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不应忽视其对人类体验和情感连接的深远影响。
数年来厂商尽力使汽车跑起来安静无声,谁能够想到有一天还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和数以千万美元的成本添加声音?
从生活中到机器人,各个方面探讨了良好的交互设计是怎样的,看完之后你会发现有好多东西,你从来没有注意到/想到,看完之后有助于一个高质量的生活。
在巴黎乘坐地铁时,门不会自动打开,因为你得自己开车门,你必须按一下按钮或是转动一下把手,或是往一边推动车门,才能下车(具体是哪一种操作,要看你乘坐的是哪一种车)。乘坐某些交通工具时,乘客得自己开门,但另外一些交通工具则禁止乘客自行操作。
数年来厂商尽力使汽车跑起来安静无声,谁能够想到有一天还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和数以千万美元的成本添加声音?
2000 年,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抱怨,旅行让我们结识到很多人,但是没有朋友,时至今日,这样的抱怨依然很有道理。在过去,距离非常重要,离开家人和朋友,联系就会减少。当然,人们可以利用信件和电话进行联系,但是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这样的沟通是不够的。身处各地的人们,他们的社交和情感也常常会随之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