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8 日相关文章指出,在全球开源 AI 竞赛中,中国已展现出显著主导优势,这引发了美国的高度焦虑。以下是具体内容总结:
- 白宫发布 AI 行动计划,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赢得与中国的 AI 竞赛,尤其关注开源 AI 领域,担心中国主导基于开源 AI 的全球技术标准。美国焦虑的核心在于中国开源模型与自主芯片结合,在国际上推广中国 AI 技术生态,开源模型因此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美国智库艾伦 AI 研究所发起 “美国开源” 联署项目,要求美国为开源模型研究提供不少于 1 万张先进 GPU 的算力,因其预测本月中国开源模型全球累计下载量可能超越美国。AI 行动计划提出,国家 AI 研究资源项目将帮助研究部门从私营机构获取世界级算力、数据和软件,并扩大资源获取范围至更多研究人员和培训教育机构。
艾伦研究所研究员 Nathan Lambert 按对开源 AI 生态的贡献(兼顾模型家族成员数量与质量),将开源模型分为五档:
- 第一档 “前沿”:开源模型性能与更新频率足以竞争全球前沿 AI 水平,中国 DeepSeek 与阿里 Qwen 团队入选,使杭州成为 “开源之都”。阿里 Qwen 疯狂更新模型,覆盖整个 AI 堆栈,Qwen3-Coder 在编码领域可与 Sonnet 竞争,导致 Anthropic 在 OpenRouter 上的市场份额从 7 月的 46% 降至 32%;DeepSeek 通过基础研究创新用于下一次核心模型迭代。第二档 “接近的竞争者”:性能触及前沿,但优秀模型发布频次不及 “前沿”,中国月之暗面与智谱入选,助力北京成为中国主导全球开源生态的关键力量。月之暗面的 Kimi-K2 在智能体任务领域表现出色,推动 “执行” 低成本落地,冲击消费与企业市场,促使 OpenAI 开源模型延期发布;智谱 AI 的 GLM-4.5 和 GLM-4.5V 受硅谷热议,其技术报告以中国团队为参照,还自研并开源强化学习基础设施框架 Slim。第三档 “值得关注”:出现美国团队身影,中国团队有阶跃星辰、腾讯混元、小红书、Minimax、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昆仑万维,欧美团队仅有谷歌与英伟达。中国团队中,阶跃星辰与 Minimax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尽显风采,小红书开源视觉语言模型冲上热榜,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源科学多模态大模型补位空白,腾讯与昆仑万维在游戏领域持续开源;谷歌和英伟达基于自身硬件布局开源模型。第四档 “上升中”:多为尝试开放模型或学术研究机构,中国团队包括字节跳动 Seed、OpenBMB、小米 Mimo 与百度,欧美团队包括 Meta、OpenAI、微软、Reka 与 Mistral。中国团队各有布局,欧美团队多从开源走向闭源,开源模型表现与影响力欠佳。第五档 “值得一提”:中国团队有智源(BAAI)、阿里国际的 Aidge、M-A-P 社区、蚂蚁集团 inclusionAI 及华为盘古,欧美团队包括 IBM、HuggingFace、xAI、Cohere、艾伦 AI 研究所(AI2)。艾伦 AI 研究所获资助推进 AI4Science 研究,M-A-P 社区作为无稳定资金的非盈利开源研究社区表现突出。
- 中国团队在人员效率上更具优势,Llama3 有 500 多位贡献者,而中国团队往往仅需 200 人左右就能拿出更前沿的模型。全球开源叙事中心已转向中国,Nathan 的排名发布后,社交媒体上不断有中国开源团队被补充关注,熟悉中国团队动态的美国用户甚至多于了解欧美团队的用户。未来,这种开源叙事将随应用场景落地转化为 AI 生态中的权力结构。Nathan 还批评 Anthropic 在开源方面毫无作为。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