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税务总局首次公布“新三样”,即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领域偷骗税典型案件,包括骗享税费优惠、骗取出口退税。
据新华社,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星期一(8月18日)对外发布新三样领域两起偷骗税案件,是税务部门首次披露该领域的违法案件。
两宗案件分别是,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将非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工资费用668.22万元(人民币,下同,119.5万新元)纳入研发支出申报;深圳骗税集团2019年至2022年通过操控11间企业,虚开发票、虚构生产加工假象,将不能退税的“铅酸蓄电池”,以可退税的“锂电池”名义出口,骗取出口退税款1.49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近年来,国家对新三样部署实施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但仍有少数“新三样”领域经营主体在本身缴税较少的情况下,仍违规骗享税费优惠甚至偷税骗税。
该负责人说,这既违背了税费优惠激励创新发展的初衷,又破坏了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还助长了低价低效无序“内卷式”竞争,加剧产能过剩,破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同时也持续推进依法治税,依法严肃查处以损害税收公平为代价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
《科技日报》指出,中国“新三样”产业规模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不断壮大,但也面临“内卷式”竞争、行业盈利能力减弱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青认为,规范优化优惠政策势在必行。他建议,依据产业发展阶段、技术进步情况及成本变化等因素,适时对财政补贴标准和范围予以调整优化,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