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 前天 17:41
奶油、奶酪、黄油、酥油的区别是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详细介绍了牛奶从挤出到深加工的整个过程,首先阐述了巴氏消毒法如何延长牛奶保质期,从低温到高温处理的不同级别。随后深入剖析了脱脂牛奶、稀奶油、黄油和酪乳的生产线,解释了脂肪分离、奶油成熟和黄油制作的原理。此外,文章还区分了酪乳和乳酪,并揭示了奶酪制作的核心——蛋白质凝结,以及奶酪中孔洞形成的科学解释,从细菌发酵到干草杂质的影响。

🥛 巴氏消毒法是延长牛奶保质期的关键技术,通过不同温度和时间组合(如63℃/30分钟或72℃/15秒)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并可结合高温处理进一步延长保质期至数月。

🧈 脱脂牛奶、稀奶油、黄油和酪乳(Buttermilk)是牛奶深加工的同一生产线产物。脂肪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形成脱脂牛奶和稀奶油,稀奶油经成熟处理后搅打成黄油,剩余的液体即为酪乳,常用于烘焙。

🧀 奶酪(Cheese)的制作原理类似于豆腐,通过降低pH值或加入凝乳酶使牛奶中的蛋白质聚沉,分离乳清后即成奶酪。乳清则可用于制作蛋白粉和低脂奶酪。

🧐 奶酪中的孔洞(“眼睛”)的形成,早期被认为是细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所致。近年研究发现,干草杂质的存在会吸引二氧化碳附着,这是现代无菌化生产奶酪孔洞减少的原因。

祥昊,反正不要钱,多少看一点。

你挤出一桶牛奶。

打算卖了他。

但是牛奶保质期很短。

不到一天,馊了。

所以,你需要对牛奶进行 63℃/30 分钟或者 72℃/15 秒的热处理,

然后迅速冷却,

就可以在不破坏风味和营养的情况下干掉大多数细菌。

这个方法就是经典的巴氏消毒法。

使用巴氏消毒法后再进行密封,可以将牛奶保质期延长到 10 天。

那想继续延长怎么办

低温巴氏消毒完成后,随后经过 127℃的高温来一遍。保质期可以延长到为 22~30 天。

那还想继续延长怎么办?

按前面的处理完,在 135℃以上进行几秒钟的高温处理。高温面前众生平等,保质期可以延长到几个月。

那还想继续继续延长怎么办?

就到了今个的主题,牛奶的深加工。


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挤出来的牛奶放锅里煮,会产生很厚的奶皮?

这是因为牛奶本身就含有脂肪,脂肪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

现在很多人怕长胖不想要这些脂肪。

于是,工厂就把牛奶塞进离心搅拌机,

通过 4000~9000 转 / 分钟的高速旋转。

牛奶里的脂肪便被踹了出去。

恭喜你,获得脱脂牛奶。

剩下的就是稀奶油。[1]

那稀奶油再蒸发一下是不是就变成奶油了?

还真不是,稀奶油里的成分有点乱,

里面的脂肪软硬不一,

很容易造成油脂析出的情况。

这要是流入市场,

怕是第二天的新闻头条就得报道:

震惊,知名品牌奶油里竟然掺了白蜡油!!

所以,需要进行一个稀奶油的成熟工艺,来均衡奶油的密度。

常用的方法是加入发酵剂进行微生物发酵,

或者是通过物理方式提高稀奶油中蛋白质的水合程度

稀奶油处理好就可以搅打了。

搅打后,脂肪失去微粒结构被搓成一个球子。

搓出的球子就是黄油

啥?搓球子没概念?

澡堂搓过澡吧?就那个。

搓出球子剩下的液体就是酪乳(Buttermilk)又叫酪浆。

前面成熟工艺使用发酵法,出来的就是酸酪乳,加糖的就是甜酪乳。

一般用于烘焙。

所以别听那群奸商胡扯。

啥酪乳是牛奶浓缩,非常珍贵巴拉巴拉。

酪乳(Buttermilk)和乳酪(Cheese)是完全不同的俩东西。

本身只不过是制造黄油剩的副产品而已。

至于奶油?

黄油或者稀奶油打发进空气,就是奶油。

所以,

脱脂牛奶,稀奶油,黄油,酪乳是同一生产线下来的。


那酥油是什么呢?[2]

酥油传统做法奶加热不停搅拌,

奶汁上会浮起一层黄色的脂肪质,

然后将这层脂肪质舀出来放在凉水中反复捏攥,最后将提纯的脂肪质装进皮口袋里,冷却之后便成了酥油。

这工序有点眼熟是吧?这不就是上面制作黄油的工艺吗?!!!!

所以,酥油其实就是黄油的一种。


那奶酪又是什么?

奶酪名字有点多,大名叫乳酪(Cheese)

啥芝士,吉士,奶疙瘩都是一个东西。

乳酪的制作原理和豆腐差不多,都是利用蛋白质聚沉产生的。

最简单的法子,

弄杯牛奶,往里挤点柠檬汁。

你就会看到牛奶噗呲一下凝结成絮状。

传统奶酪制作方法就是通过发酵使 PH 值降低,

然后加入凝乳酶(Rennet)使蛋白质发生凝聚。

最后分离乳清就是乳酪了。

剩下乳清用来制作蛋白粉和低脂奶酪。

这也是为啥蛋白粉这么便宜的原因。

至于为啥电视里奶酪都有大大小小的窟窿,而超市的没有?

1917 年,一篇题为《埃曼塔奶酪中“眼睛”的成因》(On the Formation of“Eyes'in Emmental Cheese)的论文,讲奶酪中的孔洞由细菌发酵产生。

然而,近几年奶酪上的窟窿越来越小。

这困扰了人们很多年。

直到 2015 年 5 月,瑞士农业研究中心(Agroscope)发现,这个可能和干草杂质有关

干草杂质会吸引二氧化碳附着,原理类似于雨滴的成因,空气中的微小水滴附着在灰尘上才能形成一颗大雨滴。因此菌类生产的二氧化碳和干草杂质加在一起,就是奶酪中孔洞的成因。

以前不卫生,挤奶多少会有杂质混进去。

而现代基本都是无菌化处理,混不进干草。

.........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牛奶 巴氏消毒 黄油 奶酪 乳制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