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17:03
600亿,“小恒瑞”离恒瑞还有多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素有“小恒瑞”之称的海思科近期动作频频,市值大幅增长的同时,实控人变更、高层换血、架构重设等一系列内部变革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公司借鉴恒瑞医药的“仿创结合”战略,在麻醉赛道凭借创新药环泊酚取得佳绩,并拓展至糖尿病、神经类等领域,市值已超越部分行业老兵。然而,高管减持计划、业绩增长分化以及跨赛道布局的风险,也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之路是否能复制恒瑞医药的成功抱有疑问。公司能否有效应对挑战,实现多元化增长,仍待市场检验。

📈 **市值与战略转型:** 海思科借鉴恒瑞医药的“仿创结合”战略,聚焦麻醉赛道,凭借创新药环泊酚的成功实现了市值的大幅增长,一度被誉为“小恒瑞”,市值已超越人福医药等老牌药企。公司正经历实控人变更、高层调整和内部架构重塑,预示着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其寄予厚望。

💰 **高管减持与市场疑虑:** 在公司全力推进新一轮定增计划、市值飙升之际,控股股东配偶申萍宣布计划减持最高1037.34万股,预计套现约5亿元。这引发了市场关于高层变动后,在被看好之际减持的深层原因的讨论,尤其是在此前申萍已累计减持超2亿元的情况下。

🔬 **“仿创结合”的挑战与差异:** 海思科与恒瑞医药在“仿创结合”战略上存在相似之处,均以仿制药现金流支撑创新研发。然而,恒瑞医药聚焦肿瘤主赛道,构建了完整的闭环生态,而海思科更依赖单点突破,如环泊酚。公司在麻醉赛道之外,布局糖尿病、呼吸类等新赛道,但这些领域竞争激烈,且部分产品研发面临与恒瑞医药等巨头的同质化竞争,环泊酚的成功模式能否复制存在不确定性。

📉 **仿制药收入下滑与资金压力:** 公司重要的仿制药板块,如肠外营养药物多腔袋脂肪乳,在集采压力下收入出现下滑。这使得仿制药产生的持续现金流支撑创新研发的基础面临挑战。尽管公司积极推进定增以支持新药研发和补充流动资金,但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的大幅增长,以及货币资金余额的压力,使得公司在走出麻醉赛道舒适圈后,面临新的资金和发展挑战。

市值猛涨的海思科,猝不及防间披露减持计划。

眼下,公司还正全力推进新一轮的定增计划,市值也一路狂飙。这家素有“小恒瑞”之称的药企已步入一个新时代:实控人变更、高层换血、内部架构重设。对此,市场对公司也赋予高期待。

但将视角拉远,公司与恒瑞医药有诸多相同,但还有更多不同。恒瑞的成功或不可复制,公司的壮大之路也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

小恒瑞如何养成

根据减持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王俊民的配偶申萍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三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最高1037.34万股,价格区间按实施时的市场价格确定。截至目前,公司股价约50元/股左右,以此计算,拟减持的市值约5亿元。此前,申萍已累计减持套现超2亿元,计入本轮计划,其个人套现总额或超7亿元。

对此,市场出现一个疑惑:高层刚变动不久,又是被看好之际,公司高管此时减持有何深意?

公司的创业,始于王俊民、范秀莲、郑伟的“三剑客”时期。上世纪 90 年代,大学毕业分配至国企的王俊民、范秀莲毅然辞去铁饭碗,加入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担任片区的医药销售。工作中,两位结识了成都康弘制药技术中心主任郑伟,为日后的合作埋下伏笔。

进入新世纪,“三剑客”正式组队。三人通过药品经销积累第一桶金,并与公司前身西藏康欣有了业务往来。之后,“三剑客”拿下西藏康欣的控股权并更名至今。通过整合、注入销售平台,三人将公司带上规模化、产业化的正轨,开启了上市之路,并于2012年成功登陆深交所。​

彼时,“三剑客”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公司的战略重心从营销转向创新研发,尽管大部分产品仍选择外包生产,但公司开始着手打造研发团队,从团队到战略,甚至管线布局,恒瑞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

2012年到2019年,原恒瑞医药的首席科学运营官邓炳初、药理毒理部部长及临床前开发部总监严庞科、研发带头人董庆先后加盟公司。内核上,公司依托前恒瑞医药的人才部署“仿创结合”战略,锚定麻醉赛道,构建起全新的管线。

需要指出,麻醉赛道也是恒瑞医药的强势领域。2020年,公司首款创新药环泊酚获批上市,并很快拿到结果。该药针对恩华药业的福尔利做了优化改良,可更好解决临床痛点。2024年,公司麻醉产品销售额12.32亿元,同比增长44.96%,环泊酚是主要贡献来源。

至此,“小恒瑞”的称谓不胫而走。如同市场对鼎盛期恒瑞医药给出极高估值,资本对公司的热情持续升温。眼下,公司市值600亿元左右,超越麻醉领域的“老兵”人福医药的360亿元、恩华药业的230亿元。

高估值与内部变革

即使业绩有分化,也架不住二级市场向海思科抛去鲜花。

2024年,公司营收37.21亿元,同比增长10.92%;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下降 45.4%,原因是利鲁唑项目终止合作导致大额减值。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8.92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49.31%,原因是非经常性损益减少。

对此,资本给出的逻辑有三个。其一,公司多个创新药研发取得突破,尤其是环泊酚美国临床三期完成,出海取得成效。其二,公司推出13.65亿元定增,用于6款新药的境内外临床研究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三,核心产品环泊酚保持增速的同时,糖尿病治疗药物倍长平和神经类药物思美宁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

根据定增方案,公司本轮按竞价发行机制,所以价格尚未确定,发行对象为最多35名特定投资者,限售期6个月。

换句话说,公司的未来驱动力在于出海路径能否打通、资本运作的资金能否夯实、多元管线获批的产品能否复制环泊酚的增速。资本向公司传递的信号也很明显:公司或应借助资本市场完成区域、管线、商业化的多线膨胀,这是一条恒瑞医药走过的道路,市场也愿意为此给予高估值。

被赋予高期待,公司内部也悄然生变。今年3月,实控人之一的郑伟退休,经王俊民、范秀莲、郑伟等原三位实控人协商,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公司实控人变更为董事长王俊民。6月,范秀莲女士因退休不再担任总经理,严庞科接替职务

内部架构上,公司整合早前的9大事业部,营销团队进一步细化和整合,覆盖麻醉镇痛、消化肝病、慢性病和综合产品线事业部。每个事业部聚焦至少1个创新药,麻醉镇痛对应环泊酚,慢性病对应思美宁和倍长平。

但资本的高估值与公司的变革,能否最终化为期待的兑现,市场也有不同声音。毫无疑问,公司与恒瑞医药的壮大之路有诸多相同,但在核心维度上又存在显著差异。

成功还能复制吗?

海思科与恒瑞医药,中间存在多少差距。

比如仿创结合战略,两家企业的共同逻辑是以仿制药累积现金向创新研发提供支撑。但恒瑞医药是以肿瘤主赛道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起“肿瘤仿制药—肿瘤创新药—全球化”的闭环生态。相比之下,公司更依赖单点突破,环泊酚是核心抓手,但没有形成同赛道的多产品矩阵体系。

究其原因,公司的管线布局逻辑是避开肿瘤红海赛道,从而更聚焦细分领域。这种差异化突围,能避免同质化内卷,但风险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公司的研发基石来自环泊酚的创新路径验证成功,但当前生态中尚未形成多个产品协同驱动。另一方面,未来环泊酚也要面临专利到期、竞品迭代的挑战。

同时,公司跨赛道布局糖尿病、呼吸类疾病等管线的逻辑,市场也未厘清。以倍长平为例,该药原研厂家是日本武田,国内首仿厂家是科伦药业,竞争格局并非蓝海。

同样,公司呼吸类在研药物HSK39004,属于PDE3/4双靶点机制,恒瑞医药和中国生物制药也有同类推进研发中。7月,恒瑞医药将该类药物的海外权益打包出售给GSK,首付款5亿美元,最高金额可达120亿美元。

换言之,环泊酚的蓝海式成功或无法复制在其他药物。更关键的是,仿创结合的根基是仿制药产生的现金流持续支撑创新药研发,这点公司或需夯实。

此前,肠外营养药物多腔袋脂肪乳是公司重要的核心仿制药,但伴随集采持续推进,该板块的收入明显下滑。2024年,公司肠外营养系收入5.12亿元,同比下降16.32%。同期,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0.56亿元,销售、管理、研发等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3.45%、25.09%、20.8%,合计超20亿元。

因此,当公司决定走出麻醉蓝海的舒适圈,跨赛道布局那刻起,一切挑战和变局刚刚开启。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海思科 恒瑞医药 仿创结合 创新药 市值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