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本文聚焦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探讨了中国学生在国际AI领域的表现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在AI人才培养方面的进步。文章引用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Gillian Hadfield、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Stuart Russell等专家的观点。内容涵盖了中国学生在国际顶尖学府的竞争力、中国AI教育的“自给自足”趋势、以及“AI原住民”一代如何与AI共存并发挥其最大价值等议题。专家们强调了AI与人类智慧的结合,以及教育体系中正确引导学生使用AI的重要性,为AI人才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 中国学生在国际AI顶尖学府表现突出,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和对“何以为人”及造福世界的思考热情,这让国际知名教授印象深刻,显示出中国在AI人才培养上的潜力。
📈 中国高等教育在AI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正逐步实现“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通过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培养本土力量,未来5-10年有望在人才培养和流动上形成平衡的内外部循环。
💡 对于“AI原住民”的说法,专家们认为应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应将AI融入教育,培养孩子善用AI的能力。关键在于教育体系如何正确引导,确保AI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剥夺生命的意义。
🤝 未来AI人才的发展趋势是技术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即“π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精通技术,更要具备与AI共存、理解AI、并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创新气质和人文关怀能力。
姚期智: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够请到了几位著名的国际AI专家以及治理专家。Gillian Hadfield 教授,在您执教生涯中,曾指导过不少中国学生,您印象如何?Gillian Hadfield(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人工智能对齐与治理杰出教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学生中有很多都跻身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顶尖的申请者之列,我的研究方向高度跨学科,因此我在选择学生时,既要求他们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又希望他们为了理解人类社会,对理解“何以为人”抱有热情,会思考如何打造真正造福世界的AI。在这一点上,我遇到的中国学生都让我很惊喜。周伯文(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姚先生,其实在这个话题上我相信您是非常有发言权的,因为清华大学“姚班”享誉世界,为整个全世界的人工智能领域培养了大量杰出的人才。从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来看,我们也注意到,全球顶尖的AI人才中有很多一部分都来自中国,您对后面有什么思考和观察?姚期智:我们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现在看起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直到最近几年以前,我们中国很难培养出和世界著名高校像MIT(麻省理工)、伯克利大学这些地方所能够产生的最好的博士生。我最近发现,这个突破我们已经开始完成了。去年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招聘老师,一共招聘到10位新的教授,那么这其中有6位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有4位他就是我们国内高校自己培养出来的。以后的5年到10年,我相信我们培养人才可以说能够进步到一个自给自足的一个阶段,那么当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国外的交流了,而是说我们在人才的培养跟流动上,我们有了一个很平衡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姚期智:我前段时间听到一种说法,就是现在的孩子们太幸福了,非常羡慕他们是作为“AI原住民”,他们都出生在一个全新的AI时代,对于这个说法几位教授怎么看?Stuart Russell(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我很难认同这种说法,我们这一代人创造出人工智能,却在无形中剥夺了许多年轻人生命的意义,我接触过一些组织,他们非常担心人工智能对儿童的影响,我坚信:人与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教育体系中,孩子们完全可以从小就学会善用人工智能,并因此受益。关键在于我们要把AI融入课堂,让孩子通过他学得比单靠老师还要高效,这个关键就在于如何在教育中正确使用AI,同时心理学领域也应加紧研究,弄清楚哪些AI系统,才真正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周伯文(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在我小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叫作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大家非常强调非常深的专业的能力,就像字母I一样,要非常深的专业能力。因为那时候认为专业知识非常的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开始在提:要“T型人才”,在专业人才这个深度之外,大家需要有更强的、广泛的这种人文的能力,对社会的理解,对人跟人相处的能力。回到姚期智先生讲的“AI原住民”这个概念,可能“AI原住民”的人才应该是一个“π型”的,π的下面左边这一撇。我认为是一个如何跟AI共存,去用好AI,去理解AI,让AI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姚期智:非常谢谢几位朋友的分享。我相信未来的AI人才,他一定是既懂得技术,更有创新的气质。让我们大家一起期待未来的年轻人,他们能够创造出怎么样的未来。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