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2小时前
京东重新估量了外卖这件武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京东正重新审视其在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上的投入策略。尽管新业务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51%,但京东CEO许冉强调外卖业务与核心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以及交叉销售带来的用户增长。京东将外卖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并计划高效、有节奏地投入,而非盲目烧钱。核心挑战在于提升外卖用户向电商基本盘转化的效率,并与行业领先者竞争。京东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非追求短期利益。

🎯 京东在外卖业务上的策略调整:在连续两个季度投入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后,京东正面临外界对其“投入与产出”、“用户增长”、“利润率”的广泛关注。公司CEO许冉表示,将“用生态的视角去看京东的外卖”,并“在动态变化的外卖市场中保持战略聚焦,高效且有节奏地投入”,表明京东正在从战略层面重新评估和优化其外卖业务。这预示着京东将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和长期可持续性,而非仅仅追求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张。

📉 新业务投入对京东财报的影响: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收入同比增长22.4%至3567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减少51%至62亿元,主要原因是新业务(包括外卖、海外业务、京喜、达达等)整体亏损148亿元。其中,外卖投入的增加是本季度新业务亏损额骤增的关键因素,营销开支同比增幅超过127%至270亿元,大部分用于外卖等新业务的推广。这表明新业务的扩张对京东的短期盈利能力构成了压力。

🤝 外卖业务的协同效应与交叉销售:京东高层认为,外卖业务为公司带来了用户增长,并且这些新用户在超市、生活服务及数码配件等品类的交叉销售比例持续提升。京东已在算法和系统方面建设推动交叉购物的能力,并计划在三季度上线相关工具。这种“大账”视角将外卖的投入视为对电商基本盘的“拉新费”或“引流费”,关键在于能否成功打通“交叉转化”和“交叉购物”的“关节”,将外卖用户转化为核心电商用户。

⚖️ 京东在外卖市场的竞争地位与挑战:目前京东在外卖市场的份额约为10%,位列第三,与前两名存在差距。与美团、阿里不同,京东在酒旅场景的布局尚处于早期阶段,难以通过外卖+即时零售进一步拉高客单价。京东的现实战术是依靠外卖用户转化为基本盘电商用户,但这需要高效的“交叉转化”能力。同时,面对竞争对手的高投入,京东的“外卖补贴投入”资源相对有限,必须尽快搭建转化体系并提高拉新效率,以应对“持久战”。

💡 京东发展外卖业务的长期愿景:京东高层将外卖和即时零售视为公司重要的战略方向,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5年、10年甚至20年的商业模式,而非追求短期成绩。京东认为从0开始搭建外卖业务可以利用AI等新要素,没有历史包袱。然而,一个成熟的外卖团队和体系通常需要15个月到两年的实战积累,这预示着京东在外卖领域的投入将是一场有耐心和长远规划的“持久战”。

京东可能会重新思考外卖这件事的意义和策略。

8月14日晚,在京东财报会议上,超过一半的提问都围绕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而来。大部分针对外卖的提问都涉及到了“投入与产出”、“用户增长”、“利润率”。

其中高盛的提问很具有代表性:“现在这个领域有三家公司,甚至更多企业参与竞争。其实最终拼的是耐力、执行力和差异化。考虑到第一名公司规模最大,第二名有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目前的第三名,京东应如何思考自身在投入和长期经营上的决心?如果未来我们需要在外卖领域持续投入较长一段时间,可能也会产生亏损,我们应该如何评估流量入口的用户获客成本、交叉销售的机会,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空间?”

这正是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业务和财报的一个缩影:在连续发力外卖、即时零售等业务两个季度后,围绕新业务的投入正在改变京东既有的“业绩盘”,如何让这些业务在未来成为京东整体“有机的一环”,更是成为关键命题。

京东CEO许冉给出的答案是“用生态的视角去看京东的外卖”。“外卖业务开始与核心零售实现清晰的协同效应。除了带来的用户增长外,我们积极拓展外卖业务带来的交叉销售机会。我们并不把外卖业务视为一个孤立的业务板块,而是深度融入京东生态。”许冉说。

但京东高层,显然也意识到了外界对于京东针对外卖等业务“投入产出”的高度关心。许冉在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将在动态变化的外卖市场中保持战略聚焦,高效且有节奏地投入。”

从财报数据看,外卖等新业务确实让京东的业绩承压。第二季度,京东收入达到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归属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减少51%。

影响京东净利润的核心原因,是针对新业务的投入,财报显示新业务整体亏损额达到14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京东 新业务不只是外卖,还包括了海外业务、京喜、达达等业务,但外卖投入的增加无疑是本季度新业务亏损额骤增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京东整体的营销开支同比增幅超过127%至270亿元,而其中最重要的投入正是针对外卖等新业务的推广活动支出。

好消息是,京东的业绩底盘是稳健的。过去几个季度,京东最为核心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是其电商板块之中的3C类产品和日百,财报显示二季度京东商品收入同比增长20.7%,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收入同比增幅超过23%,日百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6.4%。

但一个隐藏的挑战是,从二季度的业绩看,京东核心收入来源3C类和日百类的增幅相比于此前季度稳中小增,并未因为拓展新业务而给基本盘业务带来爆炸式增长。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外卖等新业务对京东基本盘的拉动效应尚需观察。

不过,京东高层认为,这个效应已经逐渐明显了。许冉认为,外卖业务给京东带来了用户增长,而这些新引入的用户“在超市、生活服务及数码配件等品类的交叉销售比例持续提升。”

此前在面对虎嗅时,许冉也曾表示,外卖给京东带来了流量、用户的增长并明显提高了用户的消费频次。在当天电话会议上,许冉面对提问又补充解释了其中细节:“外卖用户在购买我们核心电商品类时的转化率持续提升,尤其是在商超等品类,存在大量交叉购买。二季度已在算法和系统等方面建设了推动交叉购物的能力,三季度相关工具也会陆续上线。”

虎嗅了解到京东内部对于“一味烧钱换市场”式的投入模式报以否定态度。在二季度,虎嗅与许冉交流时,许冉表示集团已经在仔细研究更合理、科学的投入策略,以及除了外卖之外,京东也在探索更多的新业务方向,并非一味在外卖领域盲目砸重金。

从目前市场环境看,京东在外卖的整体份额大约在10%左右,虽然排在行业第三,但难以在短期内对前两名形成“身位超车”。和美团、阿里可以通过外面+即时零售将用户进一步转化为酒旅场景,从而拉高客单价不同,京东在酒旅上的布局也处于中早期,尚未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对京东而言,更为现实的战术,显然是把外卖用户,转化为基本盘电商用户。在这个逻辑下,针对外卖的投入,实际上演变为了针对电商基本盘的“拉新费”、“引流费”,这意味着京东可以从“大账”视角去看待外卖这件事。

但这个逻辑最关键的挑战正是“交叉转化”与“交叉购物”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普遍认为,外卖和即时零售的核心用户以年轻人、高净值人群为主,这些人在电商购物场景时本身也更倾向于尝试“高单价产品”、“新产品”,这无疑对京东而言是关键价值。

考验在于京东能否在接下来一两个季度打通其中的“关节”。面对美团、阿里的高投入,京东可以用于“外卖补贴投入”的资源相对有限,这意味着它必须尽快搭建好这个转化体系,并提高自己的拉新效率。

此前,虎嗅与京东外卖业务核心人士沟通时,对方认为京东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从0开始搭建,可以直接采用AI等新的要素,没有历史包袱。”但该人士也承认,一个成熟的外卖团队和体系,一般需要15个月到两年的时间通过实战逐渐成型。

从京东高层最新的表态看,内部对于外卖的思考,也正在向“持久战”转向。“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公司的重要战略方向,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5年、10年甚至20年的商业模式,并非追求短期成绩。”许冉说。

文章标题:京东重新估量了外卖这件武器?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00816.html

阅读原文:京东重新估量了外卖这件武器?_虎嗅网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京东 外卖 即时零售 战略调整 用户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