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6小时前
咖啡价格飙升,云南咖农为啥仍忧心忡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云南普洱的咖啡生豆价格在一年内大幅上涨,涨幅甚至超过黄金,从年初的38元/公斤飙升至66元/公斤。然而,这轮涨价并非源于本地种植情况,而是全球咖啡主产区(如巴西)因极端天气导致的大规模减产所致。普洱咖啡的价格如同过山车,曾经历历史低谷,也创下过新高。过去,低价导致咖农种植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不正当增重现象。如今,虽然价格回升,但咖啡作为全球定价产品,其价格易受国际市场影响。面对不稳定的价格,部分咖农如何大哥开始探索深加工,提升咖啡豆品质以获得更高溢价,并尝试生态种植方式以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例如套种果树遮荫、使用绿肥改良土壤等。同时,也有研究者和组织致力于推广可持续种植,但普洱精品咖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 普洱咖啡价格受全球市场影响剧烈,本地产量变化并非决定因素。近期咖啡生豆价格大幅上涨60%以上,主要原因是巴西等主产区因气候问题减产,导致普洱咖啡价格跟随全球波动,从2018年的低谷(13元/公斤)攀升至历史新高(66元/公斤)。

📉 过去低迷的咖啡价格曾严重打击咖农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缩减,年轻人外出打工,甚至出现果实无人采摘的情况。部分咖农为弥补经济损失,曾采取掺杂石子、泥沙等不正当手段以增加鲜果重量。

📈 面对价格波动,部分咖农如何大哥通过自行加工咖啡豆(如水洗、日晒处理),提升了生豆品质和附加值,从每公斤8-10元的鲜果价提升至40-50元/公斤的生豆价,并直接与咖啡贸易公司合作,提高了议价能力。

🌳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部分咖农和研究者开始探索生态种植模式,如套种遮荫树、使用绿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以增强咖啡树的抗逆性、提高品质,并保障可持续发展,例如小凹子庄园已坚持20多年生态种植。

🌱 普洱精品咖啡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咖农在探索气候适应性种植、健康果树生长和稳定合理价格等方面需要更多支持。目前,该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技术、经验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

如果你在今年春天来到云南普洱,会发现所有咖农都喜气洋洋——咖啡生豆的价格已连涨一年,从2024年初,咖啡生豆卖38元/公斤,到今年5月,已经涨到了66元/公斤,涨幅比黄金还高。

◉这几年国内兴起的咖啡热潮,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上山寻访。普洱当地的咖啡庄园也致力于开发咖啡知识教学实践、品鉴游玩的体验。工作人员正在为客人讲解从一颗种子到一杯咖啡的蜕变过程。

不过咖啡涨价,跟普洱和云南本地的种植情况毫无关联。普洱咖啡到底是丰收还是歉收,都不会影响咖啡生豆的价格——咖啡是一个全球定价的产品,这轮涨价,是因为全球咖啡主产区南美大规模减产,巴西咖啡豆产量远不及预期的6640万袋,实际产量为5421万袋。

云南的咖啡,就这样“被动”地经历过山车一样的价格变化。就在2018年,咖啡生豆刚刚经历了历史最低价,只有13元/公斤,而七年后,到今年5月时,咖啡生豆已经涨到了66元/公斤,创下历史新高。

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住在云南普洱的咖农来说,作为初级农产品的咖啡豆价格涨跌难以捉摸,谁能想到,就在五六年前,咖啡还是赔钱的经济作物,甚至不如橡胶或水稻价值高。

云南咖啡走出低价历史

咖啡作为舶来品,由19世纪末的法国传教士通过滇越铁路传入中国云南。普洱市的咖啡,是从1950年代开始规模化种植的。

云南咖啡鲜果价格一度很低,往往不足以支付在实际种植、采摘过程中付出的人工成本。为了弥补低价收购的经济损失,有的咖农会偷偷使用不正当手段来增重,比如在鲜果中掺入石子或泥沙;将鲜果提前浸泡,甚至注射水分。

◉咖啡从鲜果到生豆的加工步骤,最后要经历烘培才能变成熟豆。从初级农产品到我们喝到嘴边,要经历种植、采摘、筛选、生豆处理(分为水洗、日晒、蜜处理、半水洗、厌氧发酵不同制作工艺)、烘焙、研磨、萃取/冲煮等复杂工序。图源:小红书@画啥

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不稳定的气候环境对咖啡的品质、产量造成影响,这导致云南咖啡鲜果的收购价格波动频繁,甚至出现“一天一个价”的现象。价格好的时候,农户会在鲜果交易市场坐地起价。一方面是农户出于对自身没有议价权的反抗,另一方面,这也加剧了交易市场的混乱。

由于过去咖啡价格长期低迷,农户种植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在普洱的许多村庄里,年轻人纷纷放弃管理自家的咖啡地,去普洱市区或省会昆明打工补贴家用。鲜果成熟时,村里人手不足,果子无人采摘。普洱思茅区南屏镇曼连村老徐寨的咖农陈四回忆称:“咖啡豆价格低的时候,雇工采摘会赔本,还不如让豆子烂在地里。”

2010年,受国际期货价格影响,云南咖啡生豆收购价格暴涨至41元/公斤,利润率超过200%,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这推动了普洱咖啡热潮,同年,普洱地区的咖啡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产量跃居云南首位。

陈四记得,最开始咖啡价格低的时候,本地农户就把咖啡树砍了去种茶。后来咖啡价格走高,大家又拼命改种咖啡,在外面打工的人也都回来了,连房地产老板都卖楼来种咖啡了。

◉咖农家里的茶台,反映了普洱当地人喜喝茶的悠久历史。自咖啡进入后,茶台上多了一套冲泡咖啡的器具。这形成了一种有趣现象:咖农喝茶,但为外地客人冲泡咖啡,如果聊熟了,就直接请客人冲泡咖啡。虽然他们种咖啡,但大部分咖农仍然不擅长冲泡,也不习惯饮用。

主动应对价格波动

何大哥就是在这样的咖啡热潮中加入的。在2010年开始种咖啡之前,何大哥是普洱当地的一名卡车司机,经常在咖啡庄园附近的山上运输木材。46岁那年,木材厂倒闭,何大哥开始自谋出路,正好遇到了咖啡涨价的热潮:“那会装木材下山,经常看到路边的加工厂门口停满了收购咖啡豆的货车。”

何大哥熟悉山上的地理气候,他找到了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的一块河谷,山顶是有水源涵养功能的集体林,清水河顺着山势流向谷地,烈日炎炎里也能感到山谷的清凉。何大哥一口气从山腰到山谷包了50多亩地,签了50年租约。他在河谷建房种菜,平时依靠太阳能发电,种咖啡的同时还在林下养鸡养鹅、修建猪棚,如今已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靠着河谷小气候和农家肥的滋养,何大哥的咖啡树一直长势良好。

◉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的清水何家咖啡庄园,远看去青山环绕,视线遮蔽处清水河潺潺流过。是种咖啡的一块风水宝地。

但不稳定的咖啡价格让何大哥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从2018年开始,咖啡价格又大幅下跌,云南咖啡生豆价格徘徊在13~15元/公斤之间,甚至低于咖啡的种植采摘成本,咖农大量砍伐咖啡树改种茶树、果树,或者直接抛荒,这导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同时,投资热钱撤出,年轻人重新回到城市打工,把家乡的咖啡田留在身后,几乎不做管理。

直到2021年咖啡需求回升,价格才终于回调。同时,巴西和越南等全球咖啡主产地分别遭受了干旱霜冻、病虫害等影响,产量下滑,这推高了咖啡的价格。云南咖啡生豆的平均价格从2018年的15元/公斤涨到2021年底的29元/公斤。伴随极端天气的影响,2024年,咖啡豆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到今年,云南咖啡生豆价格已经突破60元/公斤。

普洱本地的咖农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家在尝试各种办法,把自家咖啡豆的品质和价格提上来。

一种方法是自己做咖啡深加工。

何大哥夫妻俩这几年开始自行加工水洗豆。他跟咖啡已经打了十几年交道,现在已经能凭舌头和牙齿判断豆子的晾晒程度。

同样一批咖啡鲜果,如果何大哥只卖鲜果,收购价只有8~10元/公斤。但何大哥自己做日晒和水洗,产出的咖啡生豆可以卖到40~50元/公斤。

◉2024年12月,正值咖啡产季,何大哥自家院子里正晾晒着初步加工的咖啡豆。这些生豆等不到处理完成就已经被他的客户订购。

如今,何大哥可以自己根据生豆的品质分级定价,销售的价格相对合理多了。

何大哥庄园产出的水洗豆,现在已经被上海的咖啡贸易公司和社区咖啡店直接订购,还有其他咖啡庄园的老板,直接跟何大哥大批量地收购水洗豆,再做下一步处理和最终的烘焙。“现在咖啡行情好,他们计划把我的咖啡卖到美国去。”何大哥说。

云南咖啡的低价暂时告一段落。但跟国外产区一样,云南产区也已经多次遭遇自然灾害。面对天灾挑战,云南咖农可以提前做点什么?

探索生态转型

现在部分咖农已经开始利用可持续方式种植,提前抵御极端天气。

三年前,乐活社区实验室的创始人子铃和小猴子来到普洱,气候变化也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棘手难题。

咖啡树在雨季来临时开花,花期较短,通常仅持续2~3天,待咖啡花凋谢后,咖啡树开始结果,雨季结束则进入果实成熟采收期。

他们发现,近年来,普洱的气候变得不可预测,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咖啡的生长周期又很容易受到降雨的影响。近三年来,普洱市每年的第一场雨都在提前,去年从3~5月提前到2~3月,这导致咖啡树提前开花。然而雨水断断续续,早结的花苞在3~4月容易干死,极大影响咖啡树的结果率。今年5月下旬正式进入雨季后,又因为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种植园里甚至出现了咖啡树的侧枝无法承受果的重量,需要用杆子支撑住才不会断掉的情况。

在乐活社区实验室,子铃和小猴子尝试在咖啡庄园的试验地里种聚合草、绿豆、万寿菊、黑麦草、苏丹草、十月青豆、竹豆、鸭茅草,他们在雨季种下这些植物,待旱季时割掉,作为绿肥,覆盖土壤,给咖啡树增加肥力。这种绿肥可以代替化肥改良土壤,让咖啡树更强壮,面对气候变化时更有韧性。

◉左边为乐活社区实验室种了绿肥的咖啡试验地,土壤几乎全被覆盖,生机盎然。右边为常规种植的咖啡对照地,人工除草后光秃秃的。

然而,普洱降雨模式的改变还影响到了他们的绿肥种植。2023年5月,雨季推迟了,等着绿肥的是一个多月的干旱。等到6月底,雨水终于来了,绿肥已经全军覆没。第一年的绿肥种植计划宣告失败,所幸地里长出了杂草,也可以割草用来做覆盖,只是肥力跟预期相比差了很多。

◉2023年本该是雨季的5月,子铃和小猴子只等来了一场只持续15分钟的大雨,翻土后看到只有表面湿了,“连土表下面2cm都没湿。”摄:小猴子

气候变化给咖农带来的不只是降雨的改变。高温和干旱,还会导致咖啡的大规模减产。陈四从前几年开始在咖啡地里套种、间种果树作为遮荫树,在干旱高温时,这些遮阴树可以降低农田的温度,保护咖啡树不被灼伤。既给咖啡树上了多一重抗病抗灾的保险,也能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除咖啡外,地里还种着十几亩的台地茶树。

80多岁的廖秀桂曾经是一名农技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在普洱指导农户种咖啡,并创办了小凹子庄园。他认为,稳定的小气候和生态的种植方式,也能提升咖啡的品质。他在庄园的高地种植遮阴树、低洼处留草覆土,同时把咖啡果皮作为肥料放进土地,通过深翻改良土壤。“20多年来,庄园不曾用过化学除草剂,处理虫害也是人工捉虫。走在庄园里到处能听到虫鸣鸟叫,这两年干旱,不过我们不怕,生态系统建设得好,土地抗旱保水能力也就强。咖啡豆的风味反而更加突出。”

◉目前是精品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的小凹子庄园。从鲜果采摘到生豆分级、发酵、烘焙变成熟豆、最后包装成产品,都在庄园里完成。

当然,也有更简单的方法,很多农户在干旱时用塑料地膜为土壤保湿。但子铃认为,这并不能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还会带来塑料污染,绝非长久之计。

大面积单一物种、裸土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用地膜,都是眼下看起来最有“性价比”的常规种植方式。可旧有的经验已经表明,咖啡树作为一种多年生的木本作物,且产品对风味有很高要求,这些短期的对应方式,可能无法帮助咖啡树长期健康生存。一些专家、社会组织和农户也开始尝试更环保、更生态的咖啡种植方式。

经历了连续三年的挫折和探索,子铃认为,目前的咖啡种植没有可控的技术或固定的时间节点,所有的尝试都像是盲人摸象。他们计划在咖啡庄园的试验地和对照地安放气象站,监测降雨量、空气湿度、温度、土壤墒情。同时,在雨季来临前一个月提前撒绿肥种子,观察早晚温湿度波动是否有助于绿肥种子提前萌发。此外,他们也在调整施肥节点和肥料种类,增强咖啡树花果期关键节点的养分供给。

谁来陪伴云南咖农的精品咖啡之旅?

面对市场和气候的变化,云南精品咖啡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试图在精品咖啡价值链上分一杯羹的咖农来说,探索气候适应的种植方式、让果树健康生长、确保咖啡拥有更稳定合理的价格,都很重要,但这些又不是单家单户或咖农本身就能完成的目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普洱咖啡 咖啡价格 咖农 生态种植 气候变化
相关文章